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元素周期律导学案——学生版(定)

元素周期律导学案——学生版(定)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学习目标】
1.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认识元素周期律。

2.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3.对比学习同族和同周期的递变规律及差异,理解“位构性”的关系。

一、元素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科学探究1)
1.钠、镁、铝金属性强弱的比较
[知识回忆]如何判断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
[实验探究分组实验]
利用你所知道的知识以及提供的实验仪器,设计实验证明镁铝的金属性质的强弱,记录实验现象,结合前面所学钠的实验综合对比得出结论。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以及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有出现不能分析的现象吗,如果有,请记录;
分析实验现象,你得到的结论为。

2.硅、磷、硫、氯的性质的比较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填写上表后,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三、元素周期律
1.通过对11-17号元素性质的分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通过对11-17号元素性质的分析,其性质差异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四、归纳对比
1. 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①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________,元素的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________, 得电子能力逐渐________;元素金属性逐渐________,非金属性逐渐________。

②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________,最外层电子数逐渐________,元素的 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________,得电子能力逐渐________;元素金属性逐渐________, 非金属性逐渐________;
五、课堂练习
1.比较下列性质(填“>”、 “<” 、“=”):
①半径:N F ②酸性:H 2CO 3 HNO 3 ③ 碱性:KOH Ca(OH)2 ④还原性:K Ca ⑤稳定性:H 2S H 2O ⑥非金属性:O N 2.下列各组中化合物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 ) A.酸性:HClO 4 >HBrO 4 >HIO 4 B. 碱性:NaOH >Mg(OH)2 >Al(OH)3 B.稳定性:PH 3 >H 2S >HCl D. 非金属性:F >O>S
3.下列递变情况中,正确的是: ( )
A. Na 、Mg 、Al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减少
B. Li 、Na 、K 的金属性依次减弱
C. C 、N 、O 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少
D. Si 、P 、S 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依次降低 4.X 元素最高价氧化对应水化物为H 3XO 4 ,则它对应的气态氢化物为( )
A. HX
B. H 2X
C.XH 4
D. XH 3 5.原子序数从11依次增加到17,下列递变关系中,错误的是 ( )
A .电子层数逐渐增多
B .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C .最高正化合价数值逐渐增大
D .从Si 到Cl ,最低负化合价从-4到-1 6.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元素的性质随着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呈周期性的变化 B .周期表中,元素族序数都等于该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C .第三周期中,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D .随核电荷数的递增,ⅦA 族元素的单质熔、沸点升高,碱金属元素单质熔、沸点降低 7.镭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七周期ⅡA 族元素,下列关于镭的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化合物中显+2价
B .单质能与水反应置换出H 2
C .氢氧化物呈两性
D .碳酸盐难溶于水
金属性逐渐



逐渐
非金属性逐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