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外国建筑史 二战后建筑设计的主要思潮
外国建筑史 二战后建筑设计的主要思潮
典雅主义” 四、 “典雅主义”倾向
1、涵义: 涵义: “典雅主义”——( 形式美主义)是同“粗野主义”并进然而在艺术 效果上却与之相反的一种倾向,致力于运用传统的美学法则来使现代的材 料与结构产生规整、端遍地开花与典雅的庄严感。又称“新古典主义”。 赞成者认为:它给人一种象古典建筑似的有条理、有计划的安定 感,并能使人联想到业主的权力与财富的雄伟感,反对者认为:它在 美学上缺乏时代性、创造性、是思想简单,手法贫乏的无可奈何的表 现。
美国驻印度大使馆(新德里)--斯东 美国驻印度大使馆(新德里)--斯东 )-- 建于1955年,是“新典雅主义”建筑作品的代表作。为适应印度干热的 气候,主体建筑采用了封闭的内院式建筑,内外均设柱廊,并在其后衬 以白色漏窗式幕墙,整个建筑端庄典雅。
休斯顿银行大厦 水 晶 教 堂 约翰逊 美国建筑师,建筑理论家。 曾在哈佛大学学习哲学,1939 年进哈佛大学建筑研究生院, 师从密·斯,早期作品明显受密 斯·范·德·罗的影响;50年代中 期开始由密斯风格转向新古典 主义。
昌迪加尔高等法院 外表是裸露着的混凝土,上面保留 着模板的印痕和水迹。大门廊之内有坡道, 墙壁上点缀着大大小小不同形状的孔洞,并 涂以红、黄、蓝、白等鲜艳色彩。怪异的体 形、超乎寻常的尺度,粗糙的混凝土表面和 不协调的色块,给建筑带来了怪诞粗野的情 调。
耶鲁大学艺术与建筑系大楼 鲁道夫( 鲁道夫(1963) )
4、代表作品: 代表作品: 马赛公寓大楼,昌迪加尔行政中心----柯布西埃,五六十年代; 亨斯特登学校---史密森夫妇---早期(有密斯的影子) 谢菲尔德大学的设计方案----史密森夫妇----1954----以基地地形和内 部交通高低错落为基础的构图方式。 公园山公寓---学生设计---1961---“街道平台”,公寓外形简朴而粗 犷,是它的内容直映。 强调粗大的混凝土横梁: 兰根姆住宅----斯特林和戈文----1958 耶鲁大学建筑与艺术系大楼----鲁道夫----(1959--1963) 仓敷市厅舍----丹下健三
美国范斯沃斯住宅 坐落在美国芝加哥城郊,由密斯·凡德罗在1945年设计,历时5年建成, 其面积虽仅数百平方米,功能十分简单,但却因构思独特而成为世界现代 建筑史上的著名作品。
西格拉姆大厦 伊利诺工学院克朗楼 伊利诺工学院克朗楼
西柏林新国家美术馆
整个建筑空旷单一,仅 仅是一个大屋顶下的巨 大方形空间而已,钢铁 构架和巨大的玻璃幕墙, 简单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雷诺兹金属公司大厦
“粗野主义”主要流行于欧洲,“典雅主义”流行于美国; “粗野主义” 是战前“现代建筑”中功能、材料与结构在战后的 夸张表现,而后者致力于运用传统的美学法则对材料与结构的“真 实”表现,运用传统的美学法则来使现代的材料与结构产生规整、 端庄与典雅的庄严感。 “典雅主义” 讲求钢筋混凝土 梁柱在形式上的精美; 典雅主义” 比较 “典雅主义” “讲求技术精美的的倾向”, 粗野主义” 与 “粗野主义” 以及 追求钢和玻璃结构在形式上 “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 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 的精美。 有何不同? 有何不同?
强调巨大沉重的房屋部件大快、粗鲁地碰撞在一起: 伦敦的南岸艺术中心,伦敦的国家剧院 功能、结构、材料、设备、交通完全暴露; 莱斯特大学的工程馆----莱斯特----(1959--1963) 剑桥大学历史系图书馆----莱斯特---(1964--1968)
马塞公寓
马 塞 公 寓 - 居 住 单 位
二、讲究技术精美的倾向
1、涵义: 涵义: 战后40年代末至50年代下半期占主导地位的设计倾向。最先流行于美国, 在设计方法上属于比较“重理”的,以密斯·凡·德·罗为代表的纯净、透明与 施工精确的钢和玻璃方盒子作为这一倾向的代表。 2、设计特点: 设计特点: 全部用钢和玻璃建造,构造与施工非常精确,内部没有或很少柱子,外 形纯净与透明,清彻地反映着建筑材料、结构与它的内部空间。 少就是多” 3、设计原则——“少就是多”: 设计原则 少就是多 简化结构体系,精简结构构件,使产生很大的,没有屏障或者屏障很少, 简化结构体系 可作任何用途的建筑空间; 净化建筑形式,精确施工,使之成为没有任何多余东西的只有直线、直 净化建筑形式 角组成的钢和玻璃的方盒子。
密斯风格” 4、 “密斯风格”: 以“少就是多”为理论依据,以“全面空间”、“纯净形式”和 “模数构图”为特征的设计方法与手法被密斯用到各种建筑中,在五六 十年代极为盛行,被称为“密斯风格”。 5、代表作品: 代表作品: 范斯沃斯住宅、湖滨公寓、西格拉姆大厦、伊利诺工学院的校园规 划、克朗楼、西柏林国家美术馆、通用汽车技术中心(小沙里宁) 6、发展情况: 发展情况: 以钢和玻璃的“纯净形式”为特征的“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到60 60 年代末开始降温,现在被作为浪费能源的标本。 年代末
西方近现代建筑史电子教案
二战后40 70年代的建筑思潮 40~ 第五章 二战后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
---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1) ---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1) 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城市规划专业 2005年12月19日 2005年12月19日
本章主要内容及重点 1、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4、作品实例: 作品实例: 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TAC (1949--1950) 皮博迪公寓----塞尔特(1963--1965) 哈佛大学本科生科学中心----塞尔特(1970-1973)
哈佛大 哈佛大学本科生科学中心 塞尔特 )
二战后的建筑设计思潮的特点: 5、 二战后的建筑设计思潮的特点: “现代建筑”设计原则的普及; 建筑形式五花八门; 美国成为设计思潮的主要动力之一。
6、 “现代建筑”的设计原则: 、 现代建筑”的设计原则: 创时代之新,建筑要有新功能、新技术、新形式; 理论上承认建筑具有艺术与技术双重性,提倡两者结合; 认为建筑设计是空间的设计及表现; 反对外加装饰,提倡适用和实际,以空间的容量和体量在组合 构图中的比例与表现为准则; 提出四向度构图手法 。
(1)现代建筑设计原则。 (2)介绍建筑设计思潮的七种倾向。
2、重点: 、重点:
(1)现代建筑设计原则,重理与偏情两类设计态度的特点。
(2)七种设计倾向各自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第一节
进程中的反复
1、现代建筑派的形成与发展 2、现代建筑派的内涵 、现代建筑派的内涵 3、新传统派的出现 、 背景:一系列国家政权的变更。 实质:强调政治美感,而手法相当保守的建筑学派。 特点:构图手法上全面继承学院派,而形式上抛弃了古典主义装 饰,代之以简化的国家传统特色。 建筑作品:前苏联-苏维埃宫方案、新德里总督府、纽约伍尔沃 斯大厦等。
2、“理性主义”的缺点: 理性主义”的缺点: 过分强调功能与技术; 否定历史,似乎现代建筑与历史水火不容; 过分强调建筑的客观与时代普遍性; 手法生硬,形式雷同。
3、对“理性主义”的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 、 理性主义”的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 这是二战后相当普通的一种倾向,特点是坚持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的“理性主义”的设计原则与方法,但对它的缺点与不够的地方作了 一些充实与提高。讲究功能与技术合理搭配,注意结合环境与服务对 象的生活兴趣需要,在功能、技术、环境或形式上均积累了一些切实 可行的新经验。
3、代表人物及作品: 、代表人物及作品: ·美国新德里大使馆----斯东----1955----外观庄重典雅,金碧辉煌; ·西雅图世博科学馆----雅马萨奇----1964----尖璇; ·世贸中心----雅马萨奇----1973----尖璇。 ·谢尔屯艺术纪念馆----约翰逊----(1958--1966)----古典、新颖; ·布鲁塞尔世博会美国馆—斯东----1958----悬索,镀金柱廊、白色漏窗; ·纽约的林肯文化中心----约翰逊、哈里逊、阿伯拉莫维茨(1957-1966) ·麦格拉格纪念会议中心----雅马萨奇----1959----体现他主张的“亲切 与 文雅”建筑,一致尖璇,尺度宜人;
三、“粗野主义”倾向 粗野主义”
1、涵义: 涵义: “粗野主义” 是50年代下半期到60年代喧噪一时的建筑设计倾向。 典型特点是“毛糙的混凝土,沉重的构件和它们的粗鲁结合”。 2、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 勒·柯布西埃、斯特林(英国)、鲁道天(美国)、 前川国男、丹下健三(日本)。
3、粗野主义的发展: 、粗野主义的发展: 马赛公寓大楼,昌迪加尔行政中心---巨大而沉重的雕塑品,出自 柯布西耶之手, 由英国史密森夫妇提出,认为“粗野主义”不单是形式问题,而是 同 当时社会的现实要求与条件有关的。认为建筑的美应以“结构与材 料的真实表现作为准则”,“不仅要诚实地表现结构与材料,还要 暴 露它的服务性设施”。 英国建筑师斯特林60年代的作品,开始摆脱粗野主义的牵制,设计 风格比较讲求功能、技术与经济,在形式上没有框框,自由与大 胆,可谓“野而不野”。 60年代下半期以后“粗野主义”逐渐销声匿迹。
外墙是用有竖向条纹的毛面 现浇混凝土装饰,突出水平与垂 直构件的相互交织,错落。
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 比较 “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 粗野主义” 与 “粗野主义” ,两者有 何不同? 何不同?
前者是不惜重金地极力表现优质钢和玻璃结构的轻盈、光滑、 晶莹、端庄及其与材料和结构一致的“全面空间”; 后者则是经济地,从不修边幅的钢筋混凝土的毛糙、沉重与粗野 中寻求形式上的出路。典型特点是“毛糙的混凝土,沉重的构件和它 们的粗鲁结合”。
一、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 理性主义”
1、“理性主义”涵义: 、 理性主义”涵义: 形成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以格罗皮乌斯及包豪斯学派和以勒·柯布 西埃等人为代表的欧洲的“现代建筑”派,因讲究功能而有“功能主义” 之称;它因不论在何处均以一色的方盒子、平屋顶、白粉墙、横向长窗 的形式出现,而又被称为“国际式”。它具有“现代建筑”的一切特点, 并强调建筑师有改造社会的任务。
西雅图世界博览会的科学馆 雅马萨奇----1964----尖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