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论张爱玲小说《半生缘》的悲剧意蕴On Eileen Chang's novel "predestined relationship the half a lifetime" the tragedy implication学号1205019021姓名胡颖学院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指导老师黄淑娟专业汉语言文学完成时间2016年3月毕业论文声明本人郑重声明:1.此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本论文除引文、致谢内容外,不包含其他机构或其他人已发表过或撰写的研究成果。
对于本文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与集体已在论文中做了声明并致谢了。
2.对于学校使用、保留论文的规定本人完全了解,本人完全同意学校与学院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并且允许此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可以将此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文。
本人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若在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毕业论文审查小组复审中,发现本文有抄袭,一切后果均由本人承担,与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无关。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胡颖2016年4月11日摘要张爱玲的长篇小说《半生缘》是第一本没有用自己的真名改用笔名“梁京”发表的。
最初是命名为《十八春》并在《亦报》上发表。
但张爱玲对这篇小说的结局并不满意,在晚年定居美国之后,于1966年开始改写《十八春》,并改名为《半生缘》。
其结局也改为男女主角因误会而分离,时隔十四年再次相遇,已然物是人非的悲剧结尾。
小说《半生缘》也延续了张爱玲一贯一悲到底写作风格,依旧是回到了“没有理想,并拒绝任何理想”[1]。
作品中人物大都经历了爱情的破灭,亲情的背叛,人生都充满了悲剧的意蕴。
因此,这篇论文是分析理解《半生缘》中浓浓的悲剧意蕴,从小说中青年们的爱情婚姻悲剧、在父系宗法社会中女性无法摆脱的命运悲剧、以及造成这些悲剧的人性上的弱点和阴暗面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半生缘》的悲剧意蕴。
【关键词】张爱玲《半生缘》爱情悲剧命运悲剧人性阴暗面AbstractZhang Ai Ling's novel "predestined relationship the half a lifetime" is that are the first good for nothing self true name switches over to use pen name "Liang Jing " to announce. Initial announce on being to name in order "eighteen spring " together "also report ". And the Zhang Ai Ling content to this novel is not satisfied but, after old age settles in USA, in "eighteen spring " starting overtype in 1966, change "the predestined relationship called half a lifetime". It's final also switches over to part for in order that the men and women leading role reason misunderstands , meeting each other once again across 14 now and then , is already so the thing is a person mistake tragedy ending.The novel "predestined relationship the half a lifetime" has also continued consistent Zhang Ai Ling writing style , the personage has experienced amatory be shattered , be betrayed kissing feeling mostly in work , the intention having been full of tragic has accumulated life. Therefore, this thesis is that analysis understands that "the predestined relationship is strong tragedy's liking for the half a lifetime" accumulating , the tragedy intention that about this three aspect analyses "predestined relationship the half a lifetime" as well as bringing about weakness and the dark side of things on these tragic human nature love marriage tragedy from novel young and middle-aged , destiny being hit by a female being unable to rid self of in patriarchal patriarchal society tragedy, accumulates.【Keywords】Zhang Ai Ling "predestined relationship the half a lifetime" love tragedy destiny tragedy human nature dark side of things.目录摘要 (I)Abstract............................................................................................................................................ I I 引言 . (1)第一章爱情婚姻悲剧 (2)一、曼桢和世均的爱情悲剧 (2)二、叔惠和翠芝的爱情婚姻悲剧 (2)三、曼璐和豫瑾的爱情悲剧 (3)第二章命运悲剧 (4)一、社会时代层面 (4)二、文化层面 (5)三、女性自身层面 (6)第三章人性悲剧 (7)一、扭曲的亲情 (7)二、脆弱的爱情 (7)结语 (9)参考文献 (10)致谢 (11)引言张爱玲,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上海沦陷时期红极一时的一代才女。
而女性与命运一直都是张爱玲所擅长的主题,并且在她的小说中,无论结局的好坏都给人一种悲凉的感觉。
如《倾城之恋》中白流苏虽然如愿嫁给了范柳原,但是范柳原却不会对白流苏说什么俏皮话了,而是说给了旁的女人。
再如《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守着那葬送了自己爱情和情欲的钱财,如今也要守着钱财埋葬自己子女的生活和爱情。
鲁迅先生对悲剧的定义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如果说对悲剧表现的偏好是作家悲剧意识的反映,那么其悲剧意识来自于对人生苦难和不幸的敏锐感受”[2],那么在张爱玲的作品中透露出来的强烈的悲剧意识几乎成了她文学创作的灵魂所在。
在《半生缘》中,张爱玲更是通过对曼桢和曼璐这两个充满悲剧命运的女性的塑造,展现了几个年轻人的爱情婚姻悲剧,更揭示了旧时代女性的悲剧以及人性的悲剧。
在《半生缘》中蕴涵着张爱玲书写的三重悲剧,即爱情婚姻悲剧、女性命运悲剧、人性悲剧。
第一章爱情婚姻悲剧纵观全文,我们可以发现,小说史围绕着三队年轻人:曼桢和世均、曼璐和豫瑾、叔惠与翠芝之间相爱却无法相守的爱情婚姻悲剧而展开的。
通篇小说没有太多曲折的情节,大都只是描写几对平凡的年轻人的爱情悲剧和婚姻悲剧。
正如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中写道的那样:“一般所说的时代的纪念碑那样的作品,我是写不出来,也没打算写,甚至只是写些男女之间的小事情,我的作品中没有战争也没有革命,我以为人在恋爱的时候,是比在战争或者革命的时候更朴素,也更放恣的”[3]93 -94一、曼桢和世均的爱情悲剧首先是曼桢和世均。
曼桢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独立自主的新时代女性,她虽然外表柔柔弱弱,但内心十分坚强,而且对生活充满希望。
为了让家人过得更好,她身兼数职。
在曼桢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新时代女性对立自主的一面。
而世均,是一个来自南京并到上海求学、工作的富家子弟。
他本性木讷内向,还有点懦弱。
然而,这两个原本属于不同世界的两个人因在同一家工厂上班且志趣相投而相知相惜,有因两人各自的家庭中都有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事而相亲相爱。
曼桢和世均有同事成为朋友,又由朋友成为恋人,这一路走的温馨而又浪漫。
而两人在曼桢家前的小路上走来走去,只是不愿分别的情景恐怕是曼桢和世均多年后依然怀念的吧!世事无常,因各自家庭成员的阻挠和彼此的误会,这两个本该白头到老的有情人最终还是缘尽于此。
令人留恋的幸福总是短暂的,而短暂的幸福过后则是无止境的伤心和痛苦。
这对有情人,一个因为母爱本能嫁给了强暴自己的祝鸿才,后与之离婚,独自一人带着荣宝生活;一个迫于家庭的压力,与有同样遭遇的青梅翠芝草率结合,过着貌合神离,静若死水的日子。
当十四年后,曼桢和世均再次重逢,两人相顾无言,只能一句:“我们都回不去了”[4]341然后各自转身,走在不同的人生道路上。
这一幕让多少人心生遗憾有让多少人为之流泪。
二、叔惠和翠芝的爱情婚姻悲剧其次是叔惠和翠芝。
两人一个是穷困儒生,一个是大家闺秀,本是两条不相交的平行线,却因南京的一场偶然的相遇,让毫无交集两人一见钟情,从而坠入爱河。
只可惜天不遂人愿,因翠芝的母亲嫌贫爱富,两人只能无奈将爱意深藏。
之后因为世均爱情受挫,心灰意冷之下,听从母亲安排,娶了翠芝,而翠芝也无力反抗,两人的婚姻成为一段无爱的婚姻,恩格斯说过:“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那么也只有继续保持爱情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