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江西省赣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5月份)

2018年江西省赣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5月份)

2018年江西省赣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5月份)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箫索荒草萋萋拮.据(jié)惟妙惟肖.(xiāo)B. 和煦瘦骨鳞峋啮.齿(niè)难辞其咎.(jiù)C. 挑衅囊萤映雪阴霾.(mái)毛骨悚.然(sǒng)D. 愧诈因地治宜乙醚.(mí)顶礼膜.拜(mú)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

B.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C. 对于这样的称号,他是当之无愧....的。

D. 她和人吵起架来可谓是精神抖擞....、气冲斗牛。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看了看他,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

B. 只要养成好的读书习惯,就一定能收获知识的硕果。

C. 在寂静中,我用纤细的手指轻轻地敲击着窗户上的玻璃。

D. 游览者当然也不会不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具有图画美。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

②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传统文化。

③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

④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曾反复出现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能否走向现代化的论争:传统文化能否走向现代化?如何走向现代化?⑤这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问题。

A. ③①②④⑤B. ③①②⑤④C. ①②③④⑤D. ①③②⑤④5.下列填入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当下这人,不以拾银为喜,反以还银为安。

衣冠君子中,多有见利忘义的,此人却有这等见识,正所谓:万贯钱财如粪土,。

A. 千两纹银不以喜B. 一分义气传千古C. 一分仁义值千金D. 千里还银义气存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6.古诗文积累。

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子在川上曰:“______ ,不舍昼夜。

”______ ,似曾相识燕归来。

兔从狗窦入,______ 。

______ ,悠然见南山。

会当凌绝顶,______ 。

______ ,在乎山水之间也。

天接云涛连晓雾,______ 。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_____ ,不宜异同。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30.0分)7.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丢失的乡村夏夜我一直在想,到底是谁丢失了孩子的乡村夏夜!我一直固执地认为,乡村的夏夜是孩子的。

我生在乡村长在乡村,我闭着眼睛都能说出乡村乡村夏夜的模样,我张耳就能听到乡村夏夜的声音,我只要耸耸鼻,乡村夏夜里所有的气息就统统被我逮住了,泥香禾香桃香梨香,以及各家各户在牛栏猪圈门前烧起的赶蚊子的艾叶香,甚至牛鼻孔里呼出来的淡淡的青草味,哪一样能从我鼻子底下溜走呢?那时候,我也是一个孩子。

我不喜欢冬天的夜晚,天那么冷,孩子们又穿着臃肿的棉衣棉裤,人都变成球了,叫我们怎么玩;我也不喜欢春天的夜晚,天气确实暖和起来了,但稍微动一下就出汗,孩子们干脆脱了棉衣棉裤,却弄得大人满院子追着喊,加衣,加衣!烦都烦死了,哪能玩得尽兴?夏天就不同了,夏天的夜晚才是孩子的夜晚啊!夏天,孩子们嫌白日太长,夜晚又总是姗姗来迟。

你看,黄昏,最后一缕炊烟消失在乡村的茫茫夜空,一群赤膊溜光的孩子还在溪里戏水,孩子们心里有盼头,孩子们是在等夏夜那枚月亮,月亮才不会失约呢。

月亮是从山头跃进溪里的,还是先在溪水里扎了一个猛子才蹦上山头的,孩子们天天守着看着,这回却还是没看清。

孩子们把月亮溅碎了满溪银鳞闪闪,多美的月亮花;孩子们捉月亮捧月亮,月亮叮叮咚咚唱着歌儿从指缝滑入溪里了。

夏夜的孩子就是这么弄月亮的,月亮可不会生气,孩子们嘻嘻哈哈上岸了,月亮在溪水里悠悠地一荡,又一荡,慢慢的自己复原自己,又是一脸慈祥。

夏夜里,孩子抬着一只小小的木桶去村后的山脚下,不远的山脚下蓄着一泓泉,泉里养着圆圆的凉凉的一轮月亮。

去时一只空桶晃悠悠,轻飘飘,回来却哗啦啦,沉甸甸,孩子竟然抬着月亮走,月亮在水桶里扮鬼脸,一会儿拧鼻子,一会儿歪嘴巴,一会儿又眯眼睛,逗得孩子们笑偏了脚下的路,一朵一朵月光酒泼凉了乡村夏夜。

水桶抬到晒谷坪正中央,劳累了一天的大人你一瓢我一瓢,就着月光咕咚咕咚喝下肚,孩子心里也住进了一轮这样的月亮,亮堂堂的,甜丝丝的。

夏夜,孩子们一人一把枪,油菜杆镶的,一人一顶草帽,青菜绿叶织的,这边一伙才占了高地,那边一伙开始打扫自己的战场了,除了孩子,谁能将战争弄得这般温馨?夏夜,孩子们捉迷藏,我却怎么也找不到我的伙伴,他们能在我的眼皮底下藏得无影无踪,却没本事在月亮的注视底下隐形,这么深邃这么神秘的乡村夏夜,哪个黑角旮旯月亮不曾关照,月光不曾探访?夏夜,我有一个专用的火柴盒,我一蹦一跳地从晒谷坪这头撵到那头,我在追我的萤火虫呢,它却提着一盏小小的灯笼飞到南瓜叶上一闪一闪,我赶也赶不上。

我打开火柴盒,月光倏地钻了进去,这意外的收获,心里不照样美美的?夏夜,我那还没开窍的小弟,要过祖母手中的大蒲扇,竟将祖父和周围的大人们扇得东倒西歪。

月亮都笑了,夏夜怎不乐淘淘?但转眼几十年,这样的情景只在我梦里出现,一幕接一幕,记忆在闸门就是关不住,现实呢,现实是我的乡村夏夜丢失了!河床枯了,溪水着浊了,月亮还来扎猛子么?村后的山脚坍了一大片,泉眼半睁半闭,自身难保,叫它如何养月亮?煤气灶一打就燃,哪来的火柴盒,拿什么盛月光?蒲扇老土,那点可怜的自然风,在空调制造的冷气面前,还不羞死?还有,还有,仿真枪也玩腻了,塑料的又没兴趣,油菜杆脏兮兮的,哪双手愿意去拨去镶?孩子们在哪儿呢?孩子们在水泥楼房里看卡通,在镇上和自己的亲爹亲娘一起吃夜宵,又坐上火车去了爹娘打工的城市,火车顶壁上上的夜视灯好刺眼,但那不是月亮,也不是星子,城市从来就是没有夜晚的,城市的天空都被一幢接一幢一片连一片的摩天大楼割得稀巴烂了,夜空没了,星星月亮住哪儿,萤火虫又该把小小的灯笼往哪挂?我一遍遍叩问灵魂,谁弄丢了我们的乡村夏夜!在文章开头几个自然段中,作者具体从哪几个角度写出了“我”对乡村夏夜的迷恋?“我”喜欢乡村夏夜的重要原因是什么?文章着重描写了夏夜孩子们喜爱的哪四个游戏?现实的乡村生活发生了哪些方面变化?文章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文章语言非常优美,特别是写乡村夏夜的几段文字,试选择两处赏析。

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创造宣言陶行知宗教家创造出神来供自己崇拜。

最高的造出上帝,其次造出英雄之神,再其次造出财神、土地公、土地婆来供自己崇拜。

省事者把别人创造的现成之神拿来崇拜。

美术家如罗丹,是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

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

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

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

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

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

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飞帝亚斯、米开朗基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

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

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产生了苏联的国歌。

单调又无过于沙漠了,而雷塞布(Lesseps)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彝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贯通起来。

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辞。

既已不平凡不单调了,又何须乎创造。

我们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

有人说:年纪太小,不能创造。

但是当你把莫扎特、爱迪生及冲破父亲数学层层封锁的帕斯加尔(Pascal)的幼年研究生活翻给他看,他又只好哑口无言了。

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

但是鲁钝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不识字的惠能,传了黄梅的教义。

惠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

”我们岂可以自暴自弃呀!可见无能也是借口。

蚕吃桑叶,尚能吐丝,难道我们天天吃白米饭。

除造粪之外,便一无贡献吗?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

但是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仑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

绝望是懦夫的幻想。

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

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

这只是一半真理;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

古语说,穷则变,变则通。

要有智慧才知道怎样变得通,要有大无畏之精神及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变得过来。

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罗丹说:“恶是枯干。

”汗干了,血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死人才无意于创造。

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三十二年十月十三日写于凤凰山这是一篇驳论文。

文章批驳了哪几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是怎样批驳的?作者否定了“不能创造”的种种错误看法,提出了什么的观点?说说下面句子中“神”和“石像”的含义。

①宗教家创造出神.来供自己崇拜。

②美术家如罗丹,是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

③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

请以文章最后一段为例,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

四、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9.阅读下面古词,完成下列各题。

答张十一①韩愈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②竞长纤纤笋,踯躅③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④知死所⑤,莫令炎瘴⑥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⑦一半加。

【注】①张十一:人名。

此诗是韩愈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春天的作品。

②筼筜:一种皮薄、节长而竿高的竹子。

③踯躅:杜鹃花的别名。

④恩波:谓帝王的恩泽。

⑤死所:死的地方。

⑥炎瘴:南方湿热致病的瘴气。

⑦霜毛:白发。

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叙事抒情。

B.诗歌首联勾画出了春江明净、春山空阔,人烟稀少的空寂景象。

C.诗歌颔联写竹子长的蓬勃,花开得鲜艳,增添了春天的生气。

D.诗歌后四句是写诗人想到皇恩未报,头发都愁白了。

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诗歌前四句先写远景,后写近景,层次分明。

B.诗歌颔联对仗工整,“竞”与“闲”两个词语传神生动。

C.诗中景物体现了“闹”和“闲”的特点。

D.诗歌含蓄深沉中透露出了压抑激愤的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10.阅读两则文言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

甫.冠,名闻四方。

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进士第。

出通判越州。

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

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

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