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意志

第八章意志

第八章意志一、填空题1、( )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

2、动机有( )、( )、( )三种功能。

3、想参加队又怕影响学习,这类矛盾心理是( )。

4、在意志行动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是( )信号系统。

(2000年填空题)5、在动机理论中,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提出,人类的行为是在( )的指引下进行的。

6、意志是在社会实践中随着( )发生而变化的。

意志对行动的调节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 ),二是( )。

7.意志行动是以随意运动为基础,往往与( )相联系。

8.“鱼与熊掌不可得兼”是一种( )冲突。

9.美国心理学家麦独孤认为,( )是人类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动力和源泉。

10.班杜拉认为,个体从事某项活动的动机,在很大程度上与个体对自己从事该项活动胜任与否的判断有关。

他把这种个体对自己是否胜任某种任务的判断和知觉,称之为( )。

11.最早进行归因理论研究的是心理学家( )。

12.韦纳在使归因理论系统化的同时,把影响成败的因素归纳为三个维度:因素源,稳定性和( )。

13、善于迅速地辩明是非、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的品质的意志的( )14、意志行动的最重要环节是( )15、与意志的自觉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 )(2001年、2002年选择题)16、与意志的果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 )17、与意志的自制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 )18、与意志的坚韧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 )19、在动机理论中,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强调( )的作用。

20、主张归因决定动机的是( )21、毕业生择业时,面对多重选择,是那种冲突的表现( )22、中国女排奋力拼搏,终于获得五连冠,表明中国女排具有的意志品质是( )23、在面对问题时经常举棋不定,是那种意志品质弱的表现( )24、对过分活跃和缺乏自控的人,就注意培养他的( )25、某学生遇到难题时,会仔细思考,甚至连喜爱的动画片也不去看,表明该生具备( )26、俗话说“艺高人胆大”体现在动机理论中属( )二、名词解释1、意志:2.动机:3.双趋冲突:4.双避冲突:5.趋避冲突:6.意志的自觉性:7.意志果断性:8.意志的自制性:9.意志的坚韧性:10.归因:11、自我效能感:1.动机的定义及其功能。

2.已经确定的决心和信心为什么也可能动摇?3、分析动机冲突类型及在教育实践中解决学生动机冲突的办法。

(1998年论述题)4、简述驱力——诱因理论。

四、论述题1、结合实际阐述意志行动及其特点。

(1999年论述题)2、联系实际谈一谈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2002年简答题)3、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1、克服困难2、激发选择和指向维持和调节3、趋避冲突4、第二5、本能6、言语和意识发动制止7、随意运动8、双趋9、本能10、自我效能感11、海德12、可控性13、果断性14、执行决定15、盲从16、优柔寡断17、任性18、动摇性19、期望20、韦纳21、多重趋避冲突22、坚韧性23、果断性24、自制性25、自制性26、自我效能感二、名词解释1、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己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的目的的心理过程。

2、是能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人体某种需要的念头、愿望、理想等。

3、从两所爱者或两趋向中仅能择其一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双趋冲突。

4、从两所恶者或两躲避中必须选择其一的困扰心理状态,称为双避冲突。

5、对同一目的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趋避冲突。

6、是一个人能够深刻地认识行动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并自愿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符合行动目的的品质。

7、是一个人善于迅速地辨明是非,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的品质。

8、是一个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言行的品质。

9、是一个人在行动中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重重困难去达到行动目的的品质。

10、当人们进行某种活动取得成功或失败时,都有对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探究的愿望。

这种对导致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的知觉和推断,称之为归因。

11、班都拉把个体对自己是否能胜任某种任务的判断和知觉,称为自我效能感。

通俗地说,自我效能感就是个体根据以往成败的经验,相信自己对于处理某一方面的任务,具有较高的能力或水平。

(2005年填空题)三、简答题1、答:动机是能引起、维持一个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停念头、愿望、理想等。

动机有激发、选择和指向、维持和调节等三种功能。

(1)激发功能。

动机能激发个体产生某种活动。

有某种动机的个体对某些刺激,特别是和当前动机有关的刺激,更易于反应。

(2)选择和指向功能。

动机使个体的活动针对一定的目标或对象。

(3)维持和调节功能。

活动产生后,动机维持着这种活动指向一定的目标,并调节活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如果活动达到了目标,动机将使个体终止这种活动;如果活动尚未达到目标,动机将促使个体维持(或加强)这种活动,或转换活动方向以达到这种目标。

2、答: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执行决定时遇到的困难需要付出较大的努力,但与个体已形成的消极的个性品质或兴趣爱好产生矛盾,从而使决心和信心发生动摇。

(2)作出决定过程中,虽然选择了一种目的,其它目的仅暂时受到压抑,仍然很有吸引力。

执行决定过程中,暂时受到压抑的目的又重新抬头,产生了新的心理冲突。

(3(执行决定过程中,还可能产生新期望、新意图和新方法,它们也可能同预定的目的发生矛盾,令人踌躇干扰行动的进程。

(4)有时在作出决定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各种主客观条件,没有预见到事物的发展变化,执行决定时遇到新情况,出现新问题,但个体缺乏应付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知识和技能,也可能使人3、答:动机冲突类型可分为三类:(1)双趋冲突:从两所爱者或两趋向中仅能择其一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双趋冲突。

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此时必须从两者中取一更加高尚的目标。

.(2)双避冲突:从两所恶者或两躲避中必须选择其一的困扰心理状态,称为双避冲突。

如品学均差的学生既怕学习上的困难又怕学习不好受到处分。

(3)趋避冲突:对同一目的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趋避冲突。

如既想为社会做好事又怕别人不理解等。

解决上述动机冲突,主要看动机冲突的内容是否涉及个人愿望与社会道德标准相矛盾的问题。

从动机冲突内容上看可分为非原则性的动机冲突和原则性的动机冲突。

对于非原则性的动机冲突,即仅是个人兴趣爱好方面的动机冲突,例如周末是去看电影还是看小说?这类动机冲突一般来说内心斗争不那么激烈,持续时间也不长,可让学生自行解决。

对于原则性动机冲突,即涉及个人愿望与社会道德标准相矛盾的动机冲突,例如周末既有精彩的电影又有集体劳动,是去看电影还是参加劳动?这时教师要对学生讲清道理,树立榜样,加强管理,帮助学生以高级的动机战胜低级的动机,培养他们意志,从而使他们的行为服从于社会道德标准。

4、20世纪20年代武得沃斯提出了驱力的概念。

驱力是指由机体的生理需要所唤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个体采取行动,恢复体内平衡。

赫尔认为驱力是动机结构,它能为机体的湔力提供动力,促使有机体采取行动,以消除需要唤起的紧张状态。

当紧张状态得以降低或消除后,驱力的动机作用也随之减少。

诱因是指能够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活动的作用。

赫尔认为,驱力(D)、习惯强度(H)和抑制(I)共同决定了个体有效行为的潜能(P),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示为:P=DXH-I四、论述题1、答:意志行动是受意识支配、调节、控制的行动。

意志行动的特点主要有:(1)有明确的预定目的。

意志行动是人类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行动。

人在行动前,行动的目的和结果就以明确的观念形成存在于自己头脑中。

意志行动始终是在自觉目的的支配下进行的。

意志对行动的支配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发动,即推动人从事有预定目的的行为。

二是制止,即制止与预定目的相违背的行动。

这两方面是统一的,都是为了实现预定的目的。

那些由情绪冲动支配的行动,或目的不明确的行动都是缺乏意志的表现,都不能算作意志行为。

一个有明确学习目的的学生会把他的主要精力集中于学习之上,排除各种对学习行为的干扰。

而没有明确学习目的的学生往往禁不住上网打游戏等娱乐的而影响正常的学习。

(2)随意志运动是意志行动的基础。

意志行动是以随意运动为基础的行动,其结构也包括相应的自动化动作。

意志行动的机制,就是在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下所进行的运动分析器的活动。

(3)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人的确立目的和实现目的的过程中,都可能遇到各种困难。

战胜困难的过程,就是通过意志努力来实现预定目的的过程。

克服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没有困困难的行动不能称之为意志行动。

困难可分为内部困难和外部困难。

内部困难又叫主观困难,它们属于个体本身具有的一些不利因素,如身体上的疾病、消极的情绪、性格上的弱点、知识上的不足,或者遇到了与实现预定目的相反的动机的引诱等。

外部因素又叫客观上的困难,它们有的是由自然条件造成的,如气候、自然地理、生物环境等方面的不利因素。

也有的是由社会条件造成的,如缺乏必要的工作条件、人为的障碍或干扰、政治经济方面的原因。

比如吃饼干是一件容易的事,不算意志行动。

但在上甘岭战役中,战士们在极度缺水的情况下吞咽饼干就需要有坚强的意志,这时吃饼干就是一种意志行动。

2、答:(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世界观。

用科学的世界观武装青少年是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基本条件。

因为只的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才能使学生正确地确立自己的行动目的,并对一切个人的、团体的思想和和行为作出实事求是的正确评价,明辨是非、善恶和荣辱;只有树加强对学生科学的世界观的教育,将有助于他们在生活实践中克服困难,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在对青少年进行科学的世界观教育、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时,教师应教育他们把崇高的理想同眼前的学习、工作、生活结合起来,用理想来指导自己的生活。

只有把崇高的理想融化于学生的行动中,渗透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他们行动的目标时,科学的世界观教育才对学生具有真正的意义。

(2)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地直接经验。

坚强的意志是在克服困难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教师除结合教学内容或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向学生讲述意志锻炼的意义、锻炼的方法外,还应当组织好学生的各种实践活动。

在组织学生活动时,教师应注意:①向学生提出的活动任务要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又是他们力所能及的。

例如,要求他们坚持独立地完成各种作业,坚持参加科技小组的活动,坚持各种体育锻炼,坚持为集体做好事等。

这些活动对于培养意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很有好处。

②当学生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要给予鼓励和指导,而不要代替他们去克服困难。

如学生在社会工作上遇到困难时,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指导,让他们独立完成任务,不要越俎代庖。

(3)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