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 资产证券化

第六章 资产证券化

4
第一节 资产证券化概述
一、资产证券化的内涵
美国市场上的住房抵押证券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一是转手证券。 转 手 证 券 (pass-through) 或 参 与 凭 证 (participation certification)是房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一种,其发行者 或证券服务者每月将借贷方的定期还本付息现金流传递 给投资者。由于绝大部分的传递证券由GinnieMae、范妮 梅或FreddieMac发行或担保,传递证券的信用等级一般都 是AAA级,所以被认为是投资风险较小的证券。
14
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的产生、发展与分类
一、资产证券化的运作
(一)确定证券化资产并组建资产池 总结多年来资产证券化融资的经验可以发现,具有下列
特征的资产比较容易实现证券化: (1)资产可以产生稳定的、可预测的现金流收入; (2)原始权益人持有该资产已有一段时间,且信用表现
记录良好; (3)资产具有标准化的合约文件,即资产具有很高的同
二、资产证券化的风险
(一)资产证券化风险与一般债券风险的比较 作为固定收入证券的一种,资产支撑证券与一般债券的
风险具有相似之处。资产支撑证券也具有违约风险、利 率风险、流动性风险、购买力风险和再投资风险。
25
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的产生、发展与分类
二、资产证券化的风险
(二)资产证券化的特有风险 1.提前偿付风险 提前偿付风险是指与提前偿付有关的风险。 影响提前偿付的主要因素有四个:当前的抵押利率、基
29
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的产生、发展与分类
二、资产证券化的风险
(二)资产证券化的特有风险
4.财产、意外事故风险 涉及资产证券化的实物抵押品常常面临传统的财产、 意外事故风险。第一,险种提供者的基本质量标准没有统 一的规定;第二,保险险种对抵押品的某些风险是不适用的; 第三,保险险种对一些类型的抵押品风险的适用性是非常 有限的;第四,抵押品的所有权被证明不充分时,无追偿权的 风险。
23
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的产生、发展与分类
一、资产证券化的运作
(九)清偿证券 按照证券发行时说明书的约定,在证券偿付日,SPV将
委托受托人按时、足额地向投资者偿付本息。利息排的不同而异。
24
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的产生、发展与分类
均达15年以上,而用来融通的存款充其量最长仅在3年左 右,资产与负债期限结构的失衡,扩大了银行潜在的流动性 风险。
8
第一节 资产证券化概述
二、资产证券化的特点
(三)利用金融资产证券化可降低银行固定利率资产的利率风险 在美国,固定利率房贷为银行重要的放款方式,银行容
易遭受来自于利率变动而产生的利率风险,因此将其证券 化,可把风险有效地移转给投资大众。
9
第一节 资产证券化概述
二、资产证券化的特点
(四)银行可利用金融资产证券化来降低筹资成本 一般而言,银行在大众心目中的信用较一般企业好,且
国际上的信用评级公司所要求的评级费用日趋降低,保证 或承销费用亦日益降低,因此银行利用金融资产证券化来 筹措资金,其发行成本比一般银行间借款低。
10
第一节 资产证券化概述
31
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的产生、发展与分类
三、资产证券化的监管 四、资产证券化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 危机
32
过渡页
第三节
中国发展资产证券化的 环境和对策分析
33
第三节 资产证券化与美国次贷危机
一、中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环境分析
(一)发展的有利条件 1.离岸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成功经验 中国的离岸资产证券化项目,如珠海高速公路、中国远
府机构保证,流动性很高,且收益率稳定,获得基金投资者的 青睐;相类似商品(如CMO)的翻新与包装能有效满足不同 风险偏好者的需求。
12
过渡页
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的运作
13
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的产生、发展与分类
一、资产证券化的运作
概括地讲,一次完整的证券化融资的基本流程是:发起 人 将 证 券 化 资 产 出 售 给 一 家 特 殊 目 的 机 构 (special purpose vehicle,SPV),或者由SPV主动购买可证券化的 资产;然后SPV将这些资产汇集成资产池(assets pool),再 以该资产池所产生的现金流为支撑在金融市场上发行有 价证券融资;最后用资产池产生的现金流来清偿所发行的 有价证券。
二、资产证券化的特点
(一)利用金融资产证券化可提高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 金融资产经过证券化后再出售,可以降低其风险性资产
,增加资产流动性,从而使资本充足率提高,以符合国际清算 银行(BIS)规定自有资产与风险性资产比率不得低于8%的 国际标准。
7
第一节 资产证券化概述
二、资产证券化的特点
(二)增加资产流动性,改善银行资产与负债结构的失衡 随着金融业的发展,银行的长期借款(如住房贷款)期限
券交给证券承销商去承销,可以采取公开发售或私募的方 式来进行。
21
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的产生、发展与分类
一、资产证券化的运作
(七)向发起人支付资产购买价款 SPV从证券承销商那里获得发行现金收入,然后按事先
约定的价格向发起人支付购买证券化资产的价款,此时要 优先向其聘请的各专业机构支付相关费用。
22
5
第一节 资产证券化概述
一、资产证券化的内涵
美国市场上的住房抵押证券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二是附属担保品抵押债券。 附 属 担 保 品 抵 押 债 券 (collateralized mortgage obligation,CMO)的产生源于投资者对各种投资期限和现 金流稳定性的要求。
6
第一节 资产证券化概述
30
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的产生、发展与分类
二、资产证券化的风险
(二)资产证券化的特有风险 5.法律的不明确性及条款的变化 虽然法律原本是为了消除交易外部的风险因素的,由于
有关资产证券化的法律还没有达到相当完善的地步,尤其 在国内还处于没有起步的阶段,其本身却往往成为整个交 易过程的风险因素。另外,随着法律的发展,还存在新旧立 法可能发生冲突的风险。
始权益人转移到了SPV,所以应将这些资产从原始权益人
的资产负债表上剔除,使资产证券化成为一种表外融资方
式。
18
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的产生、发展与分类
一、资产证券化的运作
(四)信用增级 信用增级(credit enhancement)可以分为内部信用增
级和外部信用增级两类。具体手段有很多种,如内部信用 增 级 的 方 式 有 : 划 分 优 先 / 次 级 结 构 (senior/subordinate structure)、建立利差账户(spread account)、开立信用证 、进行超额抵押等;外部信用增级则主要是通过金融担保 来实现。
差且很难获得相关统计数据的资产不宜被直接证券化。
16
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的产生、发展与分类
一、资产证券化的运作
(二)设立特殊目的机构 特殊目的机构(SPV)是专门为资产证券化设立的一个
特殊实体,它是资产证券化运作的关键性主体。组建SPV 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发行人的破产风险对证券化的 影响,即实现被证券化资产与原始权益人(发起人)其他资 产之间的“风险隔离”。
洋运输总公司和中集集团应收款等,为国内的证券化实践 提供了成功经验,揭示了资产证券化成功运作的共同要点:
(1)标的资产的质量良好,具有可预测的稳定现金流;
34
第三节 资产证券化与美国次贷危机
一、中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环境分析
(一)发展的有利条件 1.离岸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成功经验 (1)标的资产的质量良好,具有可预测的稳定现金流; (2)法律运作框架至关重要,设在海外的SPV既可以避
28
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的产生、发展与分类
二、资产证券化的风险
(二)资产证券化的特有风险 3.金融管理风险 资产证券化是金融法律发展的高峰,它代表了践约、技
术和结构技巧的完美组合,如果任一因素出现故障,整个交 易可能会面临风险。投资者承受的金融管理风险来自于 四个方面:(1)交易管理风险;(2)设备故障;(3)结构机制风险 ;(4)依赖专家的风险。
27
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的产生、发展与分类
二、资产证券化的风险
(二)资产证券化的特有风险
2.失效及等级下降风险 失效是由法律意见书指明并通常由陈述书、保证书及 赔偿书支持的一种法律风险。如果一张资产支撑证券被 宣布失效,那么发行人就不再对证券持有人负有进行支付 的责任,类似地,如果一份重要的交易文件被宣布无效,那么 交易机制就停止运作,而且发行人也不必拥有对它发行的 证券进行清偿所必需的资金。
结构,提供有效的发行和维护服务; (5)广泛的销售网络,保证资产证券化产品可以成功地
为投资者所接受; (6)活跃的海外二级市场为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成功发行
创造了条件,同时也降低了产品流动性溢价,提高了产品的 36
竞争力。
第三节 资产证券化与美国次贷危机
19
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的产生、发展与分类
一、资产证券化的运作
(五)信用评级 在资产证券化交易中,信用评级机构通常要进行两次评
级:初评与发行评级。初评的目的是确定为了达到所需要 的信用级别必须进行的信用增级水平。
20
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的产生、发展与分类
一、资产证券化的运作
(六)发售证券 信用评级完成并公布结果后,SPV将经过信用评级的证
第六章 资产证券化
主讲老师:
目录页
一 资产证券化概述

资产证券化的产生、发展与 分类
三 资产证券化与美国次贷危机
四 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实践
2
过渡页
第一节
资产证券化概述
3
第一节 资产证券化概述
一、资产证券化的内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