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运用迁移规律,借助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会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计算圆柱形物体的体积。
2.方法与过程:经历猜测、验证等过程,体验和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主动学习的基础上,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圆柱体积公式推导过程。
教具:
视频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交代任务: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圆柱的体积》。
2、回忆导入
(1)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是怎样把圆变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的?
(2)我们都学过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说说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把这两个体积公式统一成一个又是怎样的?这个公式计算体积的物体有什么特征?
[设计意图:抓住教学重点的所需进行复习,瞄准学习新知识所必须的旧知识、旧方法进行铺垫,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自然的进行衔接。
]
二、积极参与探究感受
1.猜测圆柱的体积和那些条件有关。
(视频演示)
(一)与圆柱的底面大小有关
思考题:
(1)甲圆柱与乙圆柱谁的体积大?
(2)它们的什么条件是相同的?
(3)圆柱的体积大小与什么有关?
学生通过视频演示即可得出:
等高的圆柱体,底面积的大小决定了圆柱体体积的大小。
(二)与圆柱高的长短有关
将一个圆柱截成不相等的两段,哪个圆柱体积大?
学生通过视频演示即可得出:
等底的圆柱体,高的长短决定了圆柱体体积的大小。
2.探究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将圆柱体切割拼成学过的长方体,观察并思考:
(1)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与原来的圆柱体体积是否相等?
(2)它的底面积变了吗?
(3)它的高变了吗?
视频演示拼、组的过程。
①把圆柱拼成长方体后,形状变了,体积不变。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圆柱的体积)
②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高就是圆柱的高。
③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字母公式是V=Sh
[设计意图:为了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本环节设计充分让学生动脑,仔细观察,让学生在观察中感知,理解,在比较中归纳。
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而且在公式的推导过程中,领悟了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
三、解决问题:
1.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20平方厘米,高是15厘米。
它的体积是多少?
默读题目,看题目告诉了什么条件?要求什么?要用这个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请在练习本上做一做,与答案对照一下,你的答案正确吗?
2.求各圆柱的体积
请先思考,后做一做。
(1)已知圆柱底面的半径和高,怎样求圆柱的体积
V= 兀r2 × h
(2)已知圆柱底面的直径和高,怎样求圆柱的体积
V=兀(d÷2)2×h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探索到的结论,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数学的用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
]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最后让学生谈谈收获,巩固这节课的重点,加深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