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
检测灵敏度
• 1对血培养检测灵敏度:73.2% • 2对血培养检测灵敏度:93.9% • 3对血培养检测灵敏度:96.9%
培养瓶的消毒程序
• 去掉培养瓶口的塑料盖 • 75%酒精消毒血培养橡皮塞子60秒 • 自然待干
• 将标本注入培养瓶
• 颠倒混匀标本与肉汤,以避免血液凝集
血培养标本的运送
• 尽快送检,不得超过2h • 如无法及时送检,室温20-25 °保存,切勿冷藏
粪便细菌培养标本
• 采集容器:无菌容器
•
采样时机:
① 发病早期和使用抗生素前,不同时间采集2-3个标本 ② 沙门菌感染、肠热症在2周以后
③ 胃肠炎急性期,尽早采集新鲜粪便
采集方法: ① 自然排便采集法 ② 直肠拭子采集法
注意事项
• 采集后2h内送检
•
• • •
高度怀疑霍乱弧菌感染标本,运送必须符合特殊标本的安全要求
尿培养标本
• 采集容器:无菌尿杯
•
采集时机:
① 使用抗生素前,清晨第一次中段尿 ② 膀胱穿刺尿采集法 ③ 肾盂尿采集法 ④ 导尿采集法 ⑤ 集尿法:留取24h尿,取沉渣10-15ml送检
注意事项
• 进行细菌培养的尿标本不能添加防腐剂 • 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常规尿液细菌培养没有临床意义 • 直接导尿可能导致尿道细菌进入膀胱,增加医源性感染的危险
注意事项
• 常规细菌培养标本在2h内送检 • 疑为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感染时,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 • 痰标本一般不适用于厌氧菌感染
• 对于普通细菌性肺炎,痰标本送检每日一次,连续2-3天。不建议
24h内多次采集
咽拭子、鼻咽拭子培养标本
• 采样时机:怀疑感染存在,应立即采集标本。最好在使用抗菌药物前
管中,避免标本泄露污染
谢谢!
③ 不能以带针头的注射器直接运送标本至实验室
④ 标本已渗漏,不能送至检验科
标本的选择和采集
2.有正常菌群出现的感染部位(皮肤、黏膜、呼吸道、消化道) ① 采集时应避免寄生菌的污染 ② 选择正确的解剖部位、合适的时间、适当的设备采集标本
③对于厌氧菌的培养标本,活检组织、穿刺针抽取物最佳,不能冷藏,及时送检
血培养标本采集时机
• 高热、寒战初期,为最佳时机 • 抗生素使用前 • 如已使用抗生素,应在下一次用药之前采集
采血量
• 血量与培养基之比为1 : 5 ~ 1 :10 • 成人采血量8 ~ 10ml • 儿童3 ~5ml
• 婴幼儿1 ~2ml
采血次数
• 24h内成人采集2 ~3套(不同部位采集) • 疑为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者:必须在使用抗生素前30min之内采集3 套,如24h培养为阴性,则继续采集2套
血培养采集的注意事项
• 静脉采血,不建议动脉采血 • 不宜从静脉导管或静脉留置装置取血 • 若必须从导管出取血,弃初段血,不用抗凝剂
• 血培养瓶常温保存,无需冷藏
• 条码信息清晰、正确
• 注意无菌操作
呼吸道标本采集
• 容器:无菌宽口杯 • 采集时机:使用抗生素前,清晨第一次痰液,送检 • 下呼吸道分泌物、支气管纤维镜刷片,也宜清晨空腹采集
• 不明原因的发热( ≥ 38 ℃ )或低温( ≤36 ℃ ) • 寒战、休克、昏迷 • 白细胞增多 • 严重的局部感染(脑膜炎、心内膜炎、肺炎、 肾盂肾炎等) • 血小板减少 • 皮肤粘膜出血 • 心律异常加快 • 多器官功能衰竭 • 血压降低或升高 • 呼吸频率加快 • 降钙素预案升高或C反应蛋白升高临源自微生物标本采集临床微生物标本
• • 血标本 呼吸道标本(痰、肺泡灌洗液、咽拭子)
•
• • • •
尿标本
粪便标本 生殖道标本 脓液标本 穿刺液
•
•
骨髓标本
……
采集指导
1.标本管理的安全性提示 ① 所有标本采集和处理过程应在无菌操作、防止污染原则下认真进行, 医务人员做好个人防护
② 标本容器防渗漏、密封,条码清晰,专业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安全运送
或停止用药后1-2天采集
• 采集方法:
① 咽拭子:用无菌拭子擦溃疡或创面分泌物,咽后壁或悬雍垂的后侧反
复涂抹数次 ② 鼻咽拭子:患者用无菌生理盐水漱口,用拭子深入鼻腔至少深1cm处, 旋转拭子,停留10-15秒,插入拭子培养基后立即送检
注意事项
• 鼻咽部拭子主要用于诊断脑膜炎奈瑟菌携带者或百日咳患者,不能用 来检测鼻窦感染的病原体 • 咽拭子培养不能用于会厌发炎的患者
④ 采集足够的标本量,以保证检测的阳性率
⑤ 每份标本的条码信息正确
标本运送
• 细菌学检验标本,采集后2h内检验 • 厌氧菌的标本,运送时间与标本量有关,标本量少15-30min内送检 • 疑似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对低温敏感菌感染的标本,应立
即送检
血培养标本采集
可疑血流感染的患者出现以下一项或几项体征时应及时采集血培养:
• 亚急性心内膜炎:24h内从不同部位采集3套,间隔时间30-60min,
如24h培养为阴性,则继续采集2套
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
• 通过静脉穿刺采集2套血标本 • 无菌操作拔出导管,做导管尖端培养
静脉输液港
• 至少采集2套血培养 • 1套通过静脉穿刺采集 • 另1套必须通过导管插孔或静脉输液港隔膜进行无菌采集
一般不做粪便培养 除婴儿和有活动性腹泻症状的患者外,不推荐使用拭子做常规病原检测 有腹部痉挛的患者,在发病6h内采集到血便或水样便的效果最好
住院超过3天或入院诊断不是胃肠炎的患者,应考虑抗菌药物相关腹泻的检测,
•
疑似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气单胞菌、弧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等感人的
患者,需要培养时,须另外提出申请
穿刺液
• 采集容器:无菌试管 • 采集时机:怀疑感染存在,应立即采集标本。最好在使用抗菌药物前 或停止用药1-2天采集
转运、保存和注意事项
• 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或1h内送检。如果做真菌培养,标本应在4 ℃ 下保存 • 尽量以标本的原始状态送检,勿用拭子送检
• 不能以带针头的注射器直接运送标本至实验室,应将标本移至无菌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