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欧洲大学
巴黎大学曾是唯名论者和唯实论者争论 的讲坛,众多的优秀教师使巴黎成为北欧地 区极为著名的学术中心,其中出类拔萃者当 属阿伯拉尔。 阿伯拉尔以讲授雄辩术和逻辑著称,被 视为经院哲学的创始人。
阿伯拉尔
1229年,宪兵司令和士兵打死打伤几名学生, 引起学潮,大学宣布罢课,学生们各奔东西, 投往牛津、剑桥、图卢兹、奥尔良以及昂热 等地。1231年,教皇出面调停,同意颁布新 的章程,使巴黎大学最终摆脱了主教的控制, 并拥有结盟权和罢课权,具有授予学士、硕 士和博士学位的专一权等。同时,国王圣路 易承认巴黎大学具有法人资格,使巴黎大学 完全摆脱了被监护的地位。至此,巴黎大学 作为一个独立的团体正式成立。
2.促进学术生活的体制化变革
——从三个方面促进了教学和研究的发展、推动了学术生活的变革。
其一, 学术功能的定型。以大学的建 制化变革为基础,大学组织的教学、研究职 责和学术传播、学术创新功能逐渐得到了 教会、国家以及市场不同程度的认可, 大学 变成了大部分世俗知识、部分宗教知识的 贮存之所, 大学图书馆在出版社出现之前是 知识有效的保存之处, 大学行会变成了牧师、 律师、医生、政府官员等多种专业的教育、 训练场所。
博洛尼亚大学——学生型大学
11世纪和12世纪城市生活的繁 荣导致了意大利北部城市对罗马 法学者的大量需求。封地竞争事 件、君权和教皇之间的国际竞争 进一步加剧了这种需求,国王开 始认识到罗马法或民法的潜在力 量,它可以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 一种意识形态上的武器。
——博洛尼亚大学以法学闻名于世
意大利北部对罗马法重新兴起的兴趣主要集中在拉维那 (Ravenna)、帕维亚(Pavia)和博洛尼亚三个中心。
在12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由于引入了教会 法的研究以及作为罗马法重要的研究中心的 快速发展,博洛尼亚具有了鲜明的世俗性质。 这一发展源于格雷森(Gratian)的研究,他 曾在博洛尼亚圣菲里斯牧师学校讲授教会法, 于1140年完成其著作《教令集》 (Decretum)。该书成为教会法的标准教科 书。
3. 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成为后世大学为争取自身独立自主地 位的文化资本和精神寄托, 对后世影响深远。
英国学者科班说: “ 学术自由 思想的提出以及永久的警戒保护它 的需要, 可能是中世纪大学史上最宝 贵的特征之一。”
中世纪大学在教学内容、学生入学条件和招生 标准以及教师的职责和权利等方面都有自己的选择 和决定权。也就是说, 这种自治权主要是相对于大 学内部的组织和结构而言的。当初, 教师和学生的 行会, 就像工匠和手艺人的商业行会一样, 知识和学 术标准完全是他们自行制定的, 而这些标准逐渐得 到社会的承认, 例如大学制定的学位标准, 逐渐成为 取得教会和国家政府职位的资格。
5. 开放性和国际性撒播下文明的种子, 使得欧洲后来的发 展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中世纪大学具有十分突出的开放性和国 际性, 它们以拉丁文为通用语言, 互相之间有 着必要的思想、学术和情感交流, 同时也不 拘于一门一派, 而是形成一种求知求学的学 者共同体。中世纪大学的一个最鲜明的特点 是学术间的广泛交流。 教师和学生来自欧洲各地, 他们所带来 的不同地域的文化和知识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促进了国际间的文化交流。
在现代, 随着国际间的交往日益密切, 大 学间的往来也日渐频繁, 许多学校互派教师 和留学生。这样做一方面扩大了国际间的学 术交流; 另一方面, 各个国家都在培养人才的 同时又引进了国际性人才, 顺应了时代发展 的潮流, 促进了教育的国际化。
西欧中世纪的大学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 大学,但它为近代的大学奠定了基础。中世 纪大学的出现,无论从组织上还是思想上, 都突破了教会对教育的垄断局面,从 而有益 于世俗性文化的发展,中世纪大学还是当时 著名学者活动的舞台和培养一代新人的基地, 为文化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为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运动奠定了基础。
其二, 学术规范的构建。从事教 学、研究等学术劳动的知识分子依 靠大学组织逐渐形成了空间上相对 稳定、意识上相对统一、身份上基 本一致的学者社群, 逐渐酝酿发育其 共同的专业意识、专业标准。
其三, 学术权力的辐射。随着学者社群的专 业标准和学术活动的内在逻辑日益成熟, 教会和 政府、教权和王权乃至市场逻辑都对它表示出了 越来越强烈的兴趣, 对大学的调控和压制虽然一 直存在, 但信任和尊重却也与日俱增。大学组织 和学者社群也正是利用这个契机, 努力争取并大 大获得了诸多学术权利, 甚至还获得了不少社会 特权, 大学参与社会生活的力度、大学对社会—政 治生活的影响力不断增长, 作为政治力量的大学 组织已经形成。
到12世纪中期,博洛尼亚已经成为欧 洲教会法和罗马法的最重要的中心。 教皇亚历山大三世和英诺森三世都曾 是博洛尼亚大学的学生。
博洛尼亚的学生来自欧洲各地,按照博 洛尼亚城市的法律,他们被当作侨民对待, 这意味着不论一个人在本国的家庭背景如何 优越,他在这里都要面对苛刻而不公平的法 律和税金,此外,还有贪婪的地主、沉重的 地方税及义务兵役制等。
萨莱诺大学——世界上第一所医科大学
地点:意大利南部的坎帕尼亚大区沿海城市萨莱诺
具体概况:
研究中心。当时,犹太人阿非 利加诺来到萨莱诺,编译希腊 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和阿拉伯的 医学著作,对医学理论和医疗 事业有很大的推动,于是,医 学校名声大振,有志学医的青 年联合起来,和医师订立合同, 规定学生纳费和医师传艺的条 件,进行知识交易。这便成为欧 洲最早的医科大学。1231年得 到政府承认。
为了保护自己,这些学习法律的学生建 立了行会组织,并逐渐在13世纪获得了管理 控制大学事务的权力,这就导致了历史上学 生在学校管理中第一次取得主导地位。
教师为什么甘于受学生的管理呢?
一是学生本身的原因。由于博洛尼亚大学学 生的年龄比中世纪欧洲大多数大学的学生年 龄偏大,而且学生中相当一部分人在作为法 学学生时就已担任了重要的社会职务,具有 富有的地位和显赫的背景; 二是经济上的原因。在博洛尼亚大学有薪金 制的教学职位设立以前,大多数教师的收入 主要依靠学生的学费,学生所拥有的经济权 力使他们更有能力抵制和反对那些不服从规 定的讲师,这些讲师在大学的收入也会因此 受到不利的影响。
13世纪末,有人描述当时 的巴黎说:“巴黎城就像 雅典,分成三部分:第一, 商人、手工业者和普通百 姓,名为大城;第二,宫 廷周围的贵族和大教堂, 名为旧城;第三,大学生 和教员们,名为大学。”
巴黎通过这些不断斗争和坚持,努力使得自身 发展,不仅在政治上得以立足,更重要的是在中世 纪神学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就像威尔杜兰所 写的:“自亚里士多德以来,没有一个教育机构能 和巴黎大学所造成的影响相比拟。3个世纪以来,它 不但吸引了最大量的学生,并且招来了心智最敏捷 最突出的人士,阿伯拉尔、索尔兹伯里的约翰、马 尔伯特马格努斯、不拉班特(Brabant)的西格尔 (Siger)、托马斯•阿奎那、圣•波拿文都拉 (Bonaventura)、罗吉尔•培根、邓斯•司各脱 (DunsScotus)、Occam的威廉等人,几乎构成了 从公元1100到1400年的哲学史。”
11 世纪初,医学校成为医学
巴黎大学——教师型大学
由原巴黎圣母 院大教堂学校发 展而来 主要研习神学
12世纪初,经院哲学家、实在论者威廉主持校务。 经院哲学家、概念论者P.阿贝拉尔于1108~ 1139年间曾多次在巴黎大学讲学,前后战胜论 敌威廉和唯名论者洛色林。
1198年教皇西勒士丁三世赐给巴黎大学许多特权。 1231年,罗马教皇以谕令肯定该大学的自决权。
巴黎大学逐渐形成四个学院,即神学院、 法学院、医学院和文学院。另外,以学生原 籍和语言为标志又形成四个民族团:法兰西 民族团,包括拉丁语系民族;诺曼人民族团; 庇卡底民族团,也包括低地国家;英格兰民 族团,包括英格兰、德意志和欧洲北部和东 部。每个民族团推举一位长者为本团首领, 以维护本团成员利益,四个民族团选举大学 校长。
打破垄断 创办世俗学校
城市反对领主的斗争
僧院学校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校根据城市生产、交换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开设文法和计算方 面的课程,培养各方面的人才。 新型学校不依靠教会,而是靠学生交纳学费维持学校的经费开支。 校长和教师统由行会和市政当局共同聘任。
最早的大学产生于意大利 具有代表性且影响较大
中世纪欧洲大学
小组成员:王 杰 夏友健 曹传龙
11~17世纪欧洲各国兴起的高等学府,为近代高等教育之滥觞。
大学(University)一词源
于拉丁文Uni-versitas,
意为“总和”、“联合”, 即学生组织之间或学生
组织与教师组织之间的 联合团体。
历史背景
欧洲教育为教会所垄断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萨莱诺大学、博洛尼亚大学、巴黎大学
发展
继意大利和法国之后,英国 创办了牛津大学(1168)和剑桥大 学(1209) 。14世纪,德国建立了 海德堡大学,捷克建立了布拉格大 学,波兰创办了克拉科大学发展到 108所。
巴黎 萨莱诺
博洛 尼亚
代表
地理位置的优越不可能成为大学创办的 决定性因素。
博洛尼亚之所以有了大学得益于罗马法
学者
欧内乌斯(Irnerius)。
欧内乌斯大约在1116~1140年在这里从事教 学活动,他被认为“可能是中世纪诸多伟大 的法学教授中最著名的一位”。
欧内乌斯对《民法大全》作了详细注释
“正是由于欧内乌斯对罗马法的学习研究以 及作为教师而特有的迷人风格,使博洛尼亚 成为著名的具有革新精神的罗马法教学的中 心。正是由于其在法学上的声誉,教师和学 生从欧洲各地大批涌入这座城市。”
以博洛尼亚为代表的学生型大学模式, 最早被引入到1222年设立的帕多瓦大 学。在14世纪和15世纪,该模式由意 大利扩展到法国各地方性的大学之中, 在16世纪初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也可以 找到它的踪迹。后来,学生控制大学 的制度被输入到南美,一直存在到20 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