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原因

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原因

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
原因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原因、特点及其意义
专业:外国语学院英语本科
目录
一、摘要
二、中世纪大学介绍
三、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原因
1、政治原因
2、经济原因
3、社会、文化原因
四、欧洲中世纪大学的特点
1、定义的特点
2、教师的特点
3、国际性的特点
五、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意义
六、参考文献
一、
摘要:欧洲中世纪是指从公元476到公元1453这段时间。

由C·沃伦·霍利斯特(C.Warren Hollister)所着的《欧洲中世纪史》将欧洲中世纪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阶段称为中世纪早期,时间约为公元500到公元1000,在此阶段,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开始基督教信奉,罗马由此皈依基督教,罗马古典文化开始与基督教文化融合,后野蛮民族诸如日耳曼人,高卢人开始入侵西欧,西罗马帝国日渐衰弱,渐渐出现欧洲。

第二
阶段即中世纪中期,时间约为公元1000到公元1300,此阶段为中世纪最繁盛的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变化以及进步。

最后一个阶段也就是中世纪晚期,约从公元1300到1500,在此期间,西欧一片衰弱颓败之势,朝廷四分五裂,英法战争长达百年之久,哀鸿遍野,民不聊生,政治、经济、文化停滞不前,社会瘟疫横行,人名苦不堪言,但是文艺过后,欧洲文化重现生机,生机勃勃。

二、中世纪大学介绍
早在中世纪大学产生以来,某些地方与其相似的人类高等教育早就存在,从古代东方的私塾、泮官到西方古罗马的法律学校,哲学学校等等。

但这些高等教育在本质上又与中世纪大学截然不同。

“大学”这个词源于拉丁语“university”,university是行会的意思,在12世纪到14世纪经常被用于表示一些合作性的团体如手艺人行会,自治团体以及教师或者学生行会,一直到十四世纪才被用来指大学。

中世纪大学产生的具体时间以及不可追溯了,因为许多东西都是逐渐形成的,产生时间与发展期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难以界定的,而且由于某些政治经济原因或者其他原因,人们往往在口耳相传间为了达到某种效果而使真正的产生时间与所说的产生时间相距甚远。

比如说大学,早期中世纪大学为了名声,生源,往往尽可能的将自己的历史往前追溯,就像巴黎大学认为自己是由查理曼大帝建立的。

但是多数研究中世纪历史的专家学者都认为中世纪大学大概产生于11世纪末或12世纪,且在11到15世纪不断兴起。

三、中世纪大学产生的原因
1、政治原因
12世纪到14世纪时期欧洲集权国家仍然未兴起,当时的欧洲等于是一个一个的小封建领地,领主之间的争端不断。

当时教皇权威至上,神权高于王权,正如西方着名历史学家汤普逊评述的那样:“中世纪的历史基本上就是中世纪教会的历史。

”教权与王权相互利用,又冲突不断。

这样的政治格局促进了大学的产生。

当时的欧洲社会尚且处于以农业为主导的农业社会,教会与封建贵族统治阶级之间矛盾的主要集中点在于土地,从而忽视了城市的发展。

与此同时,十字军东征大大打击了当时的封建制度,使得封建体系渐渐崩溃,而这又促进了城市的兴起。

此后,自治城市开始发展,商人和手工业者日趋增多,渐渐形成了占据城市人口大多数的市民阶层,城市的管理权或多或少,或整个或部分的握在市民阶层的手上,市民阶级开始踏上历史的舞台,渐成为一支不容小视的政治力量并且不断为了自身的正当利益和权利与封建统治阶级抗争。

市民阶层中商人为了各自利益共同组成的行会成为其他团体效仿的目标,大学的雏形便是产生于一些志同道合,致力于学术研究学者们效仿商人行会,组成的学术行会。

这些学术行会公开教学,学生可自由来去以聆听老师上课。

一开始大学都由教会创办,被教会一手控制,教学内容也多余宗教相关,后来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学校的管理权被市民阶层分割。

政治势力的多样化以及政治格局的多元化都为中世纪大学的兴起提供了政治条件。

2、经济条件
公元八世纪时欧洲发生查理马特改革,这次改革使得欧洲进入封建社会,并促成查理吗特得到了法兰克的控制权,后其子丕平于 751年终于登上法兰克王国国王的宝座。

征服了东起易北河、西至大西洋沿岸、北濒北海、南临地中海,几乎占有了整个西欧大陆,同古代西罗马帝国的范围差不多。

当时欧洲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时局,这使得欧洲社会生产力开始慢慢回升,10世纪到1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生产力快速提高。

期间。

商品经济不断发展,贸易不断扩大,城市逐渐兴起,欧洲经济呈现一派欣欣向荣之景。

在那时由于社会经济发达,贸易争端也不断涌现,不时的商业纠纷,越来越多的经济诉讼案使得人们对法律的要求增强,商人们开始赞助建造法学类大学。

欧洲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创造了必要的经济条件。

3、文化原因
11世纪末,十字军东征开始,历史两百年。

这个非正义的战争在客观上打开了东方易的大门,并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形成了有利于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社会条件。

东征还增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间接的促进了12世纪的文艺复兴。

美国着名历史学家哈斯金在其着作《十二世纪文艺复兴》中说到:“大学的出现是教育的伟大复兴,这并不算十四、十五世纪的那种复兴,而是一个更早的复兴》。

”这就是中世纪的复兴。

11世纪到13世纪,欧洲社会相对稳定,政治力量相对平均,每个派系都要求有一个哲学方面的代言人,当时发生的轰动一时的唯名论与唯实论之争,就反映了教权与王权之间的争斗。

这个跨时代的哲学的对立之争,促进了北欧大学的兴起。

11世纪末的十字军东征为中世纪大学的
兴起提供了社会条件,而中世纪的文艺复兴为中世纪大学的兴起提供了文化环境。

四、中世纪大学的特点
1、定义的特点
大学“university”在14世纪以前一直被用作表示行会或者团体,所以中世纪大学指的是由学者组成的行会,以学生或者以教师为行会主体。

例如,博洛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Bologna在那时就是由博洛尼亚城内研究法律及其相关的学生组成的,为了保护他们在城市里的利益而组成的行会,该大学一学生为行会主体。

再例如巴黎大学在当时就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行会。

后世的大学是主要以教师为主,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和授权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组织,与中世纪大学存在定义上的不同。

2、教师的特点
中世纪大学里,硕士、博士和教授基本无差别,可换用。

大学的教师对学校具有所有的管理权,大学教师具有参政权,罢教权,独立的司法权,审定教师资格权,而且大学教师拥有独立的经济地位。

教师的教学方式通常为讲课,复述,辩论,考试,因为学生只能收集教师的教学内容,所以规定教师的上课速度不能太快。

辩论很重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评判学习的能力,是教师教学的重点。

大学教师要求有较高的学术能力和专业能力,应聘大学教师需要通过真正意思上的专家评判,录用标准极其严苛,教师的社会地位高,受人尊敬。

3、国际性的特点
当时的欧洲拥有共同的信仰也就是基督教,学术研究一般通用拉丁语(当时学者除了自己国家的母语之外,一般都通晓拉丁语)。

当时学风严谨,整个欧洲文化共享,许多学者,包括教师与学生经常出外游历四方,了解各地风土人情,政治经济状况,与世界各地的学者交流心得,探讨学术,共同进步。

这种文化传统类似于中国的游学,与“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表达的思想不某而和。

这就形成了中世纪大学跨国际的特点。

五、中世纪大学兴起的意义
中世纪大学的兴起是教育史乃至整个欧洲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大大促进了当时社会进步,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以及文化繁荣,为后世留下了辉煌的文化遗迹,也为14世纪起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促进了文艺复兴的产生及发展。

中世纪大学的兴起不仅为当时社会培养了许许多多的学者大师,而且还为后世树立了学术自由,追求真理的榜样,推动了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六、参考文献
1、C·沃伦·霍利斯特《欧洲中世纪史》。

2、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

3、哈斯金斯《12世纪文艺复兴》。

4、.雅克·韦尔热;王晓辉中世纪大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