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旅游活动的性质
现代旅游活动的开展涉及到现代社会生活的众多层面,并在不同程度上对其有所反映或表现,从而使旅游活动成为多种现象的综合体现。
案例——丽江古城
旅游属闲暇或休闲活动,是使人们从日常工作和生活的紧张中解脱出来的一种手段,都属于一种暂时或短期性的特殊生活方式,因此,旅游属于社会文化的范畴。
现代旅游活动是一种以不同地域间的人员流动为特征,涉及经济和政治等许多方面的社会文化活动。
一、旅游活动的本质属性
(一)审美性
旅游者在活动中寻求娱乐和消遣,以得到美的享受。
旅游活动是一种寻求美、探索美、欣赏美、享受美的综合审美实践活动。
(二)娱乐性
是指旅游者求趣、求乐的目的贯穿于旅游活动的全过程。
旅游活动的异地性首先是由旅游产品的不可转移性所决定的。
在旅游活动中,发生空间转移的只能是购买旅游产品的主体——旅游者。
其次,异地性还受到人们探新求异心理的影响。
目的地的异地性越强,它对旅游者产生的吸引力就越大。
(三)异地性
(四)暂时性
旅游活动与迁徙活动活动的本质区别就是暂时性。
迁徙是人们由一地转移到另一地定居,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谋求生存,不再返回原地;而旅游则是人们离开其常住地,前往旅游目的地进行短暂的访问,并在访问结束后仍然回到常住地的活动。
通常情况下,旅游者是利用闲暇时间来进行旅游活动的,受到闲暇时间的限制,人们在目的地停留的时间也是有限的。
所以说,旅游是人们的一种暂时性的活动。
(五)综合性
旅游活动是综合性的社会活动。
它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旅游需求与旅游消费具有综合性。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对食、住、行、游、购、娱等各方面的服务都有需求,从而体现出需求的综合性。
旅游者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在旅游活动中所进行的消费同样具有综合性。
旅游消费既包括生存性消费,又包括享受性消费和发展性消费,是实物消费、劳务消费和精神消费的综合。
其二,是旅游活动所需服务的提供者具有综合性。
为旅游活动提供服务的既有交通运输业、餐饮业,通讯业等经济型部分,也有公安、海关、卫生等非经济性部门,只有与众多相关产业和部门进行全面的协调与合作,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才能顺利开展。
其三,是旅游活动的涉及面广,具有综合性。
旅游活动涉及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等各个方面的事物和因素,是一种以经济形式表现出来的多元化和多层次的复杂综合体。
二、旅游活动的社会属性
1.旅游活动是人类的一种高层次的消费活动
2.旅游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积极健康的交往活动
旅游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交往方式,它可以自由选择交往对象,走向社会的最大空间,不受地域、国界、种族、性别、年龄、职业和文化等限制。
在轻松愉快的旅游中,人际关系较为和谐,少受固有偏见所限,彼此容易畅所欲言、沟通思想感情,产生其他交往形式所达不到的良好效果。
因而,旅游活动是人类一种积极健康的交往活动。
3.旅游活动是人类的一种以审美为特征的消闲活动
旅游活动从本质上可以说是一种以审美为突出特征的消闲活动,是综合性的审美实践。
三、旅游活动是多种现象的综合体现
旅游活动最基本的特征就表现为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之间的人员交往。
1.社会现象
2.文化现象
旅游者外出旅游会不可避免接触到东道社会的文化;同时也会影响东道社会的文化和居民。
3.经济活动
旅游者实现旅游目的需要借助于食、住、行、游、购、娱等诸多方面的产品和服务,而这些产品和服务的获得,则需要旅游者支付相应的费用,这就为目的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旅游活动可以增进国际间相互了解,消除偏见和误解、缓和紧张关系,有助于推进世界和平。
现代国际交往中,旅游被赋予“民间外交”的美称。
4.政治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