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学概论 第一章节

旅游学概论 第一章节


1978年国家旅游局成立政策研究室,集中了一批专家和 实际工作者,为我国制定旅游业政策做研究准备工作。
1979年,北京大学陈传康先生较早开始了对旅游现象的
探索。从地理学的角度对旅游地理、旅游资源、园林风景等
作了阐述。 1979年以后,伴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全面发挥在那和旅游
教育事业的创立,旅游学研究重新起步。
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研究院学术委员;
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 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际旅游教育家学会(ISTTE)会员; 亚太旅游协会(APTA)中国国家代表; 《中国旅游研究》(China Tourism Research)编委; 《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编委; 《旅游科学》编委。
谢彦君
开发活动。开发活动涉及许多领域和部门,如旅游资源、
城市建设、土地利用、物资供应、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等, 因而,为使旅游开发活动能够稳定、协调地发展,能够卓 有成效,还必须解决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旅游规划。 4.旅游社会学 旅游既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旅游活 动和旅游业的发展,必然对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广 泛的影响。

综合多本教材,基本按照《旅游学概论》的学科
体系进行,但有重要讲解和一般讲解之分。
主要参考书籍介绍
李天元版《旅游学概论》:南开大学出版 谢彦君版《旅游学概论》及《基础旅游学》:分别为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和中国旅游出版社。其中《基础
旅游学》从2004年的第一版已经出到2011年的第三版, 被奉为“旅游学研究的经典力作”。2008年第二版被 评为教育部精品教材。
没有“旅游学”这个学科名称,只有“旅游经济”二级学科,
这与人们把旅游作为经济现象、用旅游经济来取代旅游学不无 关系;1998年调整专业目录时,又把旅游经济改为“旅游管理” 隶属于管理学下的工商管理专业;2012年升至一级学科。
旅游学研究旅游活动这一综合的社会现象,其理论内容 体现了多学科综合的特征,如经济学、管理学、地理学、文
“三要素”即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体(介)
主体即是指旅游者,动机、数量、结构、分布以及流动规 律等都是旅游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客体一般指那些已被开发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景区(点), 其吸引力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到旅游者主观的旅游需求,旅游 资源及景点的规划与开发因而也成为旅游学需要加以研究的 重要课题;
马勇版《旅游学概论》:旅游教育出版社。 郭胜版《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天元:
南开大学教授,旅游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旅游管
理理论研究,旅游营销专题研究,专
业英语 社会兼职: 天津旅游学会常务理事 宁波市旅游工作高级顾问 人事部《旅游经济技术职务资格考试》 命题组成员
二战后世界范围内复苏。欧洲和日本仍然是旅游经济 学的老路子;而北美,地理学界首次加入到旅游研究的行列中 ,将旅游活动作为社会现象提出来研究。
进入50年代,则更多的不同学科将旅游现象纳入自己
的研究领域,比如这一时期,北美学者在旅游对接待地的影 响研究和旅游心理学研究等方面的成果最为突出。
在全球旅游大发展的同时,带来了大量前所未有的问题
80年代新亮点—研究方法 旅游现象与社会多方面存在交叉重叠关系的社会综合体 跨学科研究的观点
90年代趋于精致与成熟
主题:多学科综合研究
新概念:“旅游社会科学” 意义:如何使旅游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至今天发展:网络、信息、社区公平······
二、我国旅游学的研究状况
1927年春创刊的《旅行杂志》(于1954年停刊),是中 国第一本旅游杂志,它为我国旅游研究的开端搭建了平台。 20世纪30年代出版了中国的第一本旅游学专著——江 绍原的《中国古代旅行之研究》,是我国最早的用现代旅 游观点来探讨古代旅游现象的著作;
以分为三个时期:早期的认知时期、中期的过渡时期和近期
的发展时期(申葆嘉,1996)。
早期的认知时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
中期的过渡时期:20世纪40年代初至50年代末期 近期的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初期至今
早期的认知时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 意大利人波迪奥于1899年发表的《关于意大利外国旅 游者的流动及其花费》一文,是理论上探讨旅游现象的首 篇论文。 1927年,罗马大学经济学教授马里奥蒂出版了名为《旅 游经济学讲义》的旅游学专著,第一次对旅游经济进行了系 统总结。世界各地,如德、法、瑞士、美国、日本等许多国 家的学者也相继开展了旅游学的研究,产生了一批理论成果, 逐渐构筑起了旅游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二、旅游学研究内容
单纯经济研究 (准确) 一种综合现象
(1)旅游现象发展历史:历史、条件及其本质属性的研究
(2)旅游活动“三要素”:其各自及相互关系的研究 (3)旅游影响:社会文化、经济、环境效应的研究 (4) 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旅游组织、市场和政策法规的研究 (5)新动态:旅游学与其他学科交叉的研究
3.方法论 一个学科有其自身的规律,有各自的专有方法。旅游研 究方法论是构成旅游学科体系的支撑系统。旅游学的研究方 法主要是在综合研究中,从其他相关学科借鉴而来的。
(二)分支学科层
分支学科层是在对旅游现象中具体对象的研究过程中, 由旅游学理论体系的扩展和深化而产生的分支学科,以及 与其他学科交叉产生的分支学科所组成。在学科研究中,
5. 旅游环境学
旅游活动离不开环境,旅游与环境是共生关系,即良
好的生态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要发展旅游,需要对 环境进行保护;同时,环境保护也需要来自旅游业发展所 产生的经济收入的支持,旅游学对它们的研究形成了旅游 环境学分支。 6. 旅游史学 人类的旅游活动、旅游业、旅游学都有其发展历史,对
第三节 旅游学的学科性质与体系
第四节 旅游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旅游学研究对象
一、旅游学研究对象 二、旅游学研究内容
关于旅游学研究对象的问题,国内外学者都进行过探 讨,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时,会获得对旅游对象 的不同理解,一般都把旅游现象作为研究对象。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是旅游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本质、 条件和各种关系的内在矛盾的运动规律,直接具体对象是 旅游活动和旅游业两方面。
1933年,英国的F.W.奥格威尔出版《旅游活动》一书, 主要研究了旅游者的流动规律。 1935年,德国的吕克斯曼发表《旅游业概论》,英国的 诺尔瓦勒出版《旅游事业论》。 早期认知时期认为旅游活动主要是一种经济活动或 就是一种旅游业经营活动,这种理论主张造成几代人对旅游 现象根深蒂固的认识,从而极大地限制了旅游研究纵深层次 发展的可能。
支学科层。
(一)综合层
综合层指旅游学的基本理论本身,是旅游学的最高层, 由概念体系、理论体系和方法论组成。 1.概念体系 旅游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旅游、旅行、游览等等。 2.理论体系 旅游学的基本理论框架,直接体现旅游学的学科内 容,即由对象研究而产生的与对象相对应的理论。旅游学 理论体系的基本构成便是由对旅游学对象的研究及其任务 的实施而形成的相关内容。
得以正常发展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它又分为两个方向,
即旅游行业管理和旅游企业管理。 (1) 旅游行业管理,是把旅游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部
门来进行管理,是政府和旅游组织对旅游事业的宏观管理。 (2) 旅游企业管理,是微观的管理。任何一个行业都是
由许多具体的企业组成的。
3.旅游开发与规划学 无论是旅游活动的发展还是旅游业的发展,都离不开
课程安排
课程时间:2013.10.30—2014.1.1,2个月19节38个课时。 旅游学基本问题部分4个课时;
主干章节重点讲解部分最少22-24个课时;
旅游业发展新动态部分10-12个课时,依据主干课程
讲解和学校活动安排情况灵活调整。
第一章节框架
第一节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第二节 旅游学的研究概况
现任职务 现任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 兼任教育部工商管理教指委旅游与酒店 学科组组长,中美两国大学旅游与酒店 学院院长联盟(中方)主席,中国会展 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国家旅游局五A级 旅游景区评委会特聘评审专家,国家星 级酒店评审专家,同时是华美达光谷大 酒店等十多家酒店集团的投资与管理顾 问。 主要专长和学术观点 酒店投资策略与盈利模式研究与 咨询;国际酒店集团的品牌培植与推广 研究与咨询;中国国有和民族酒店的企 业再造与资产重组优化管理与咨询;中 外精品酒店精细化管理模式研究与咨询; 经济型酒店发展策略研究与咨询等。
马勇
课程体系
基本概念、理论和新动态有侧重讲解,主干章节重点讲解
有侧重讲解部分 旅游学基本问题 旅游学研究及旅游发展历史 旅游业发展新动态 生态旅游、旅游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危机管理······
主干章节重点讲解部分
旅游活动“三要素” 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 旅游活动相关研究 旅游市场、旅游影响、旅游组织
旅游媒体(介)是指实现旅游活动的载体,主要包括旅游
饭店、旅行社和旅游交通,这些旅游基础设施的存在及其作 用的发挥,为旅游者的食、住、行、游、购、娱提供了重要 保障 。
第二节
旅游学的研究概况
一、国外旅游学的研究状况 二、我国旅游学的研究状况
一、国外旅游学的研究状况
从学术研究的阶段出发,国外旅游学研究的演进过程可
中期的过渡时期:20世纪40年代初至50年代末期 二战期间,多数国家陷入了停顿和沉寂状态,中立国瑞
士除外,旅游学研究得以继续并取得了重大突破。 1942年瑞士圣加尔大学的《旅游总论概要》。较早提出
了旅游现象多方位、多层面结构的思想和需要多学科综合研
究的见解,遗憾的是,他们的观点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学术界 足够的重视。
,促使国外旅游研究进入一个迅速发展的新时期。
近期的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初期至今 初期影响研究 内容:经济不发达地区的社会影响,如经济、社会文化 ; 主力军: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地理学和心理学学 者 70年代旅游影响研究持续升温 研究领域:旅游经济、旅游社会文化和旅游环境与生态 主题: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负面影响的深刻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