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探析——以《乌托邦》为例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探析——以《乌托邦》为例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探析——以《乌托邦》为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班级研究生2011级学号 2010102040学生于娴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探析——以《乌托邦》为例【摘要】空想社会主义又称“乌托邦”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以前的带有空想性质的社会主义学说,也是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之一。

空想社会主义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建立理想的意识形态社会,并为之不懈努力奋斗。

这种学说最早见于16世纪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盛行于19世纪初期的西欧。

理想的“乌托邦”因其不可避免的时代局限性而成为“空想”,但其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及在未来社会的设想中提出的某些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对我们当今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空想社会主义;乌托邦;理想据《简明哲学百科词典》解释:“乌托邦主义是缺乏科学根据而设想建立社会制度的社会政治思想。

通常指空想社会主义,也形容空想的、不缝实现的改革。

”事实上,只要人们提到“乌托邦”一词,就会首先想到空想社会主义,乌托邦与空想社会主义几乎是同义语,都表达了思想家们对现实丑恶的批判和对美好社会理想的憧憬。

托马斯·莫尔在他的名著《乌托邦》中虚构了一个航海家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描写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贫困、一切归全民所有、全体公民过着平等富足生活的完美的理想社会,这是人类历史上首幅空想社会主义蓝图。

一、关于莫尔和他的《乌托邦》托马斯·莫尔(1478-1535)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人文主义者和空想社会主义者。

莫尔出生于伦敦一个富裕的法官家庭,1535年,因为在宗教问题上违抗英王指令而被处死。

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孩提时代被送到伦敦的圣安东尼学校,14岁进入牛津大学,他大量研读了古希腊罗马哲学家的著作,并深受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影响,柏拉图的《理想国》对其后来创作《乌托邦》的思想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资本原始积累时代的英国,奠尔深切感受到圈地运动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

作为一名律师,他接触了大量涉及下层社会的诉讼案件,目睹了广大人民群众所遭受的苦难,同时也对当时的社会黑暗有了深刻的了解,因而对下层人民给予深深的同情。

他看透了社会不平等和下层民众日益贫困化的原因,即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以剥削为特征的私有制,这使他开始思考如何建立更美好的社会制度。

尽管他对英国的社会与政治非常不满,但王朝的专制统治和他曲折的从政经历,使他不能发出公开的批判声音,然而他所生活的大航海时代,却让他可以通过一个虚构的“乌托邦岛”来阐发他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1516年,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文献《乌托邦》应运而生,托马斯·莫尔因此也成为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的奠基人。

《乌托邦》全书分为两部分, 在第一部分中,作者揭露了当时英国君主统治下社会的黑暗, 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英国农民的悲惨境遇作了极其深刻的描绘, 在第二部分中, 描述了所谓“乌托邦”的理想国家。

莫尔仿效柏拉图写《理想国》的方式,使用简明的对话方式来讲述他的故事,并假托一个外国人拉斐尔·希斯拉德之口,描绘出一个人类美好生活的远景。

《乌托邦》以对话形式将理想国与现实社会进行比较,集中反映了莫尔的政治思想。

莫尔反对以剥削为特征的私有制,主张财产公有,财产公有是乌托邦中的最大特点。

莫尔认为私有制是万恶的根源,私有制存在就不可能根除贪婪、掠夺、战争及一切造成社会不安的因素。

人口占多数的劳动人民,对社会做出极大贡献,却穷困潦倒,生活无着,这样的社会是何等的不公正。

在莫尔的乌托邦社会里,全体社会财富为大家所公有,按需分配,整个乌托邦就是一个共产主义大家庭。

莫尔憎恨剥削,反对不劳而获,因此,在乌托邦没有贵族、地主阶层,除了少数人外,人人都参加劳动。

乌托邦的劳动是生产性的,都是用于增进国家财富,提高社会福利,有利于人们衣食住行各种生活状况的改进。

乌托邦尤其重视农业劳动,农业是一项受人尊敬的劳动,无论男女从小就在学校接受农业教育,并到田地上实践,城市中每个公民都须在农村住两年,以种田为业,城市居民如到本城郊区观光,必须参加当地的农业劳动才能得到食物供应。

莫尔生活的时代,无数因圈地运动而失地的农民流落城市,居无定所,生活状和健康状况恶化,他们的子女也无法拥有受教育的权利,因此,莫尔在乌托邦里也对住房、卫生和教育问题提出了许多美好的设想。

城市人口问题在乌托邦里受到一定的重视,乌托邦的城市具有严格的人口限制,如果一座城市人口超过限制.多余的人口则被要求前往人口稀少的城市,且定期轮换住房。

此外,乌托邦城市的市场、医院、公共食堂等一切设施都免费为公民服务。

乌托邦人重视卫生健康问题.他们把卫生健康当成大事来抓,有完备的医疗体系。

乌托邦人除每天6小时工作时间外,还有l小时娱乐时间,他们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

鉴于当时英国社会下层民众生活健康状况的恶劣.莫尔还特别指出,乌托邦人的健康状况是好的。

乌托邦人重视国民教育,他们对推行教育不遗余力,任何儿童都要接受教育,而且他们的教育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此外他们还重视社会教育,着重提倡公共道德、集体义务、正当娱乐,以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乌托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进行学术研究的入可以不必参加体力劳动。

参加公开举行的学术报告会是乌托邦人公共生活的重要内容,国家的重要公职必须要由有学识的人来担任,包括城市首长的职位和充当外交使节的人。

对于外来的技术,他们除领会其理论外,更重视亲手实践。

莫尔在《乌托邦》里描述的是一个富足的公有制社会,但是从其经济状况来看,还保留了大量自然经济的特点,基本上反映了英国16世纪的社会经济水平。

时代的局限限制了他的认知水平,他没有认识到生产力的重要性,也没有清楚地认识到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因而他的理想国也就变成了真正的“乌托邦”。

二、乌托邦空想思想的局限性“乌托邦”作为一种理想社会,它在现实生活中是无法彻底实现的,其具体的时代局限性表现在:一、乌托邦空想的思想具有片面形而上学的性质,使社会主义脱离了现实。

莫尔抱定非此即彼的公式,有决不相容的对立思维。

他只看到事物的差别,看不到它们的联系,看到联系时又看不到差别,这表现在对资本主义持全盘否定的态度上。

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尖锐的批判,这对工人阶级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启发工人的觉悟是非常有用的。

但是,空想社会主义只看到资本主义同想象中的社会主义的区别,而没有看到资本主义作为历史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同社会主义是有着联系的,看不到联系同看不到区别一样都是错误的。

由于莫尔认为资本主义同社会主义没有任何联系,空想问题,并且打算为人类指出未来发展的道路,连细枝末节都给规定下来,这是空想性的一个重要表现。

事实上,社会主义不是抛弃资本主义同社会主义联系的方面凭空产生的,恰恰相反正是在这些联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制度。

二、空想社会主义者反对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幻想通过和平途径实现社会改造。

他们努力探究社会矛盾的症结所在,寻找社会发展的良策。

莫尔认为阶级融合乃是协作结构的基础,即富有阶级、中产阶级和贫苦阶级接近统一和融合,富人为穷人服务,穷人为富人服务。

由于空想社会主义者在阶级观点上不明确,所以他们由调和阶级矛盾走向反对阶级斗争,寄希望于资产阶级的良心发现,这样不能阐明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找不到明确的革命对象,看不到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根本对立,这就离开了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现实。

从根本上说他们不了解阶级和阶级斗争,不懂得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因而无法找到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现状的正确道路。

三、空想社会主义者始终无法埋葬资本主义旧制度。

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社会力量在空想社会主义者眼里,工人阶级仅仅是需要同情和怜悯并等待另外的人去帮助和搭救的受苦阶级,根本不懂得无产阶级就是旧世界的掘墓人和新世界的创造者,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因而找不到新社会的创造者。

同时他们对富人和统治阶级寄予厚望,试图说服他们进行改革,他们企图靠乞求统治阶级发善心来帮助他们实现社会主义方案,始终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是推翻旧制度和建立理想制度的物质力量。

他们认为群众的物质力量只有依靠天才人物才能显示出来,他们没有找到真正的依靠力量,这样就离开了轰轰烈烈的群众革命斗争的现实,离开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现实。

当然,空想社会主义具有这些缺陷,决不是偶然的。

正如恩格斯所说:“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18世纪末19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很不发展.无产阶级还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阶级,解决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物质条件和社会力量尚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

所以,他们不得不从头脑中构思出新社会的轮廓,因为这些轮廓在旧社会本身还没有普遍地明显地表现出来。

尽管空想社会主义具有空想性但我们也应该看到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直接的和主要的思想来源。

三、乌托邦思想对我国和谐社会的重要启示在我国当今社会,构建和渚社会已成为人们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主题。

《乌托邦》中理想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框架和自由、平等的理念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启示。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大都思想比较先进,反对中世纪的禁欲观念和神权主义,坚持以人为本,相信人的力量,力求满足人的情感和兴趣。

近代西方人本主义反对专制、崇尚自由,反对神性、张扬人性。

而中国古代思想家也早就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强调要利民、惠民。

在《乌托邦》中,乌托邦是一个由诸多城市组成的联邦,由元老院和民众大会这两个政治机构共同管理国家事务,其管理方式完全是公开性的,是在全民的监督下进行的。

国家官员与老百姓互敬互爱。

每个公民都有宗教信仰自由,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他们崇尚和平,厌恶战争,热爱民主,享受自由。

莫尔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原则和理想为后来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从人的发展角度,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在当今社会,各国政府大力提倡民主,让老百姓有权说话、有权选举、有权接受教育,让老百姓得到了充分的尊重,成为了掌握自己命运的真正主人。

二、强调依法治国在莫尔笔下,乌托邦不但是一个民主国家,同时也是一个高度重视法制的国家,乌托邦人深深懂得法制能保护人民大众的利益,法律能使他们幸福安宁地生活,法律能给他们带来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平等。

乌托邦的法律并不繁杂,一切法律条文的制定都以普通老百姓能看懂为前提,在乌托邦人看来,任何公正的法律,都是简单而又明了的,越简单越明了的法律就越为广大人民所学习和掌握,而一个人人懂得法制和人人掌握法律的社会就必定是安定幸福的社会。

马克思认为社会制度的评判标准在于是否实现人的自由,而其中法律作为规范人类行为的主要手段,应该反映当代经济关系并以经济发展作为改革的动力,最终保障人类自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