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社区儿童与妇女保健护理

第五章 社区儿童与妇女保健护理


上臂外侧 三角肌肌内注射 上臂三角肌 1 肌内注射 上臂外侧三角肌 1 下缘附着处皮下 注射 上臂外侧三角肌 1 下缘附着处皮下 注射
0.5ml
0.5ml
(二)疫苗的种类与免疫程序
2.免疫程序
疫苗 接种对象 接种 月(年)龄 剂次 接种部位 接种途径 接种剂量 剂次
0.5ml 30μ g 0.5ml 100μ g 0.5ml
第一节 社区儿童青少年保健
一、概述
(一)社区儿童青少年保健的目标与意义
保障每个儿童在健康环境中成长
得到充足的营养 接受适宜的健康指导 获得合理有效的卫生资源 有爱及安全感
二、学龄前儿童保健指导
(一)新生儿期保健指导
1.生长发育特征
(1)生理性体重下降 (2)新生儿黄疸 (3)脐带脱落 (4)呼吸频率约40次/分,心率90~160次/分 (5)胸围略小于头围1~2cm
(六)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1.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范围与时限
报告时限
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 门报告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2小时内逐级 向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六)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2.常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理
一般反应:局部红肿和全身发热。轻者一般不需处理,必要时
(二)婴幼儿期保健指导
4.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独立能力
意志力与情绪控制能力 语言与社交能力
(二)婴幼儿期保健指导
5.体格锻炼
定期进行户外活动
空气、日光、水“三浴”锻炼
(二)婴幼儿期保健指导
6.疾病预防
肺炎
腹泻病 营养不良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缺铁性贫血
(一)新生儿期保健指导
3.日常生活照护
保暖:室温22~24℃,湿度50%~60%
沐浴:每日为新生儿沐浴 抚触:3次/天,每次15~20分钟
(一)新生儿期保健指导
4.疾病预防
脐炎:正确使用尿布,保持脐部清洁、干燥
尿布皮炎:使用棉质尿布,及时清洗并抹护臀膏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室内空气新鲜,注意保暖
第五章 社区儿童与妇女 保健护理
重点难点
识记
1.能正确陈述社区儿童青少年保健目标、意义及保健管理
内容。 2.能正确列举儿童预防接种的管理与要求。 3.能正确说出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管理与要求。 4.能正确陈述妇女保健的目的及范围。 5.能正确说出乳头异常的处理。
重点难点
理解
1.能举例说明各年龄期儿童、青少年和妇女各期保健指导
适当休息,多喝开水,注意保暖,防止继发其他疾病。 过敏性休克:应立即使病人平卧、头部放低、保持安静、注意 保暖。 晕厥:保持安静,室内空气新鲜,平卧,头部低下,肢抬高, 同时松解衣扣,注意保暖。
五、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任务与管理
1.卫生保健相关制度建立与执行
儿童生活制度
营养管理制度 体格锻炼制度 健康检查制度 卫生消毒制度
俩经常发生分歧,甚至出现过争吵。婆婆说“不能孩子想吃就
吃,应定时喂奶,这样孩子才能长得壮实”。儿媳则认为应根 据孩子的需要喂奶。另外,新生儿的奶奶说自己总是时冷、时
热,有时还心健康保健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新生儿奶奶的不适感觉可能是原因?为什么?
社区护士应为他们提供哪些护理援助?
0.5ml
第1、2剂次间隔7~10天
0.5ml
2剂次间隔≥6个月
(五)预防接种实施
1.预防接种前准备工作
确定受种对象
通知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 分发和领取疫苗 准备注射器材 准备药品、器械
(五)预防接种实施
2.接种时的工作
接种场所要求
核实受种对象 接种前告知和健康状况询问 接种现场疫苗管理 接种操作
6~12岁
12~17岁
三、学龄期儿童的保健指导
2.营养与膳食
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
食物应多样化,使营养成分作用互补 养成定时定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注意节制饮食
三、学龄期儿童的保健指导
3.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生活习惯:合理安排学习、睡眠和运动时间
用眼卫生与习惯:避免不良用眼习惯,定期进 行视力检查
2.免疫程序
疫苗 接种对象 接种 月(年)龄 剂次
1
接种部位 接种途径
接种剂量 剂次
1ml
备注
甲肝(减毒) 18月龄 8月龄(2剂次) 2、6周岁 18月龄,24~30 月龄
乙脑灭活疫苗
甲肝灭活疫苗
上臂外侧三角肌 附着处皮下注射 上臂外侧三角肌 4 下缘 附着处皮下注射 上臂三角肌 2 附着处肌内注射
接种记录、观察与预约
(五)预防接种实施
3.接种后的工作
清理器材
处理剩余疫苗
(六)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1.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范围与时限
报告范围
发生时限
24小时内 5天内 15天内 6周内 3个月内 1~12个月 其他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如过敏性休克、不伴休克的过敏反应、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晕 厥等 如发热、血管性水肿、全身化脓性感染、接种部位发生的红肿 (直径>2.5cm)、硬结(直径>2.5cm)、局部化脓性感染等 如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皮疹、过敏性紫癜、局部过敏坏死反应等 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吉兰-巴雷综合征等 如臂丛神经炎、接种部位发生的无菌性脓肿等 如淋巴结炎或淋巴管炎等 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其他严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三、学龄期儿童的保健指导
4.心理卫生
家长和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 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心理品质及广泛兴趣爱好
三、学龄期儿童的保健指导
5.性教育
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性美学等方面的教育
了解生殖器官的解剖与生理 正确对待青春期的各种现象 明确自己的性别角色 建立其对性问题的正确态度
二、学龄前儿童保健指导
(一)新生儿期保健指导
1.生长发育特征
(6)新生儿初期体温波动较大 (7)食管下部括约肌松弛、胃呈水平位,幽门括约肌较发 达,易出现溢奶 (8)胎便的排出 (9)觅食、吸吮、握持、拥抱等条件反射
(一)新生儿期保健指导
2.营养与喂养
纯母乳喂养
部分母乳喂养 配方奶喂养
外伤
(三)学龄前期保健指导
1.生长发育特征
身高每年增长6~7cm
体重年增长均值为2kg 语言发育已经基本形成 4岁时听觉发育完善 开始有初步抽象思维、记忆力好,好发问
对周围人和环境的反应能力更趋于完善
(三)学龄前期保健指导
2.营养与膳食
每天安排3餐主食
2~3次乳类与营养点心 牛奶及奶制品:300~400ml 谷类:180~260g 肉蛋类动物性食物:120~140g
备注
乙脑(减毒) 8月龄,2周岁
流脑A
6~18月龄
上臂外侧三角肌 2 下缘附着处皮下 注射 上臂外侧三角肌 2 附着处皮下注射 上臂外侧三角肌 2 附着处皮下注射
第1、2剂次间隔3个月 2剂次间隔≥3年;第1剂 次与A群流脑疫苗第2剂 次间隔≥12个月
流脑A+C
3周岁,6周岁
(二)疫苗的种类与免疫程序
人对某种传染病产生免疫能力,预防该传染病。 国家免疫规划:按照国家或者省市确定的疫苗品种、 免疫程序或接种方案,在人群中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 种,有针对性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发生和流行。 冷链:为保证疫苗质量,从疫苗生产企业到接种单位 运转过程中所装备的储存、运输冷藏设施及设备。
(二)疫苗的种类与免疫程序
五、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任务与管理
1.卫生保健相关制度建立与执行
传染病隔离制度
预防疾病制度 安全制度 卫生保健登记统计制度 家长联系制度
产妇王女士,25岁,7天前经剖宫产娩出一男婴,现母子已出院
回家。由于产妇的丈夫郑先生(27岁)工作忙,所以主要由新 生儿的奶奶(51岁)照顾产妇和新生儿。社区护士评估结果:
产妇情绪不佳、睡眠不足、乳汁分泌不足,宫底高度脐下一横
指,血性恶露;新生儿体重3200g,身长52cm,有生理性黄疸, 现为部分母乳喂养。经询问得知:在新生儿喂养问题上,婆媳
三、学龄期儿童的保健指导
6.青春期特殊行为问题的预防
吸 烟
吸 毒
饮 酒
特殊行为
不当性行为
手 淫
三、学龄期儿童的保健指导
7.意外伤害预防
安全教育
训练其预防和处理意外事故的能力 教育他们互相友爱 加强吸烟、吸毒的警示教育
四、预防接种
(一)预防接种的相关概念
预防接种:有针对性地将生物制品接种到人体内,使
0、1、6月龄
接种部位 接种途径
接种剂量 剂次
5μ g 0.5ml 0.1ml
备注
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1 剂次,第1、2剂次间隔 ≥28天
上臂三角肌 3 肌内注射 1 上臂三角肌中部 略下处皮内注射
卡介苗
出生时
脊髓灰质炎 疫苗
2、3、4月龄 4周岁
4 口服
1粒
第1、2剂次,第2、3剂 次间隔均≥28天应使用 37℃以下温水送服,服 苗后半小时避免热饮
(三)学龄前期保健指导
5.疾病预防
单纯性肥胖
龋齿 视力低常 常见心理行为问题
(三)学龄前期保健指导
6.意外伤害的预防
遵守交通规则
不在马路上玩耍 不要玩电器 不去无围栏的河边嬉戏
三、学龄期儿童的保健指导
1.生长发育特征
年龄
6岁
学龄期儿童生长发育特征
①视觉发育完善 ②智能发育更成熟 ③能较好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④并逐渐学会抽象思维方法 乳牙逐个被同位恒牙替换 ①开始出现第二性征 ②体格生长第二个高峰,自我意识发展突出,性意识发展迅 速 ③女孩青春期开始的年龄和结束年龄均比男孩早2年左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