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测试)

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测试)

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1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通过父亲的悉心教导,我养成了看书的好习惯。

B.《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对我很熟悉,因为我每期必看。

C.童年时代小伙伴们快乐的歌声、活泼的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D.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改进。

2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内容,应该用括号中的词语替代的一项是()A.我景仰(敬仰)那些曾在黑暗中追寻光明的地下的“种子”。

B.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凄惨(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C.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快乐固然(虽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D.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繁殖)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3 . 下列选项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变色龙》选自《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B.“你瞧,多美啊,” 她低声喃喃地说:“可惜碎了。

”C.既然爱人类、爱国家、爱父母等情感早已成为课堂、班会上的正面话题,早已成为教育性读本的主要内容,那么为什么不可以对爱情也来点启蒙教育呢?难道爱情只能成为课堂、班会上的负面话题?D.“怎么啦?你。

”我看到他在呕吐就吃惊地喊。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昆明的雨》一文,完成小题。

①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

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函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

题了这样几行字:②“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

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

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③我想念昆明的雨。

④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雨季。

“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⑤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

但是并不使人厌烦。

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

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⑥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

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⑦昆明菌子极多。

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

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

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

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炒牛肝茵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

(1)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

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

菌中之王是鸡枞,味道鲜浓,无可方比。

鸡枞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

一盘红烧鸡枞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

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枞,他跳下去把鸡枞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

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枞随处可见。

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

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

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2)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

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圆那样大,溜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

这种菌子只能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

⑧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为许多久客的游子而写的。

我有一天在雨水少住的早晨和德熙从联大新校舍到莲花池去。

看了池里的满池清水,看了作比丘尼装(注:比丘尼,佛教指尼姑)的陈圆圆的石像(传说陈圆圆随吴三挂到云南后出家,暮年投莲花池而死),雨又下起来了。

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磁杯里),坐了下来。

雨下大了。

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

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

昆明木香花很多。

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

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

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

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写了一首诗: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

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⑨我想念昆明的雨。

4 . 文章标题是“昆明的雨”,为什么开篇要描述作者给宁坤的画呢?5 . 第③段中作者写到“我想念昆明的雨”,试分析最后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6 . 文中划线句子“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7 .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以避邪,这是一种民俗,同时也说明昆明仙人掌很多,且受人喜爱。

B.作者想念昆明的雨,主要是因为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雨也不是连续地下。

C.作者将昆明火炭梅与苏州洞庭山、井冈山的杨梅对比,突出前者的味美。

D.全文主要运用白描手法,把雨季的昆明写得蕴藏着诗意,颇有中国水墨画的意境。

8 .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小题。

来生,我做你的母亲那一刻,我的心化了,儿时的记忆涌上心头,我就那么半躺着身子,慢慢地品味母亲做的汤,一口一口地,好像总也喝不够,眼泪不觉流了出来。

父亲离世后,母亲的世界瞬间土崩瓦解。

看着满头华发、失去了重心和方向的母亲,心里想着:一定要好好地孝顺母亲,让她安度晚年。

我将母亲接入了城里的家。

时空相隔了三十载,再次朝夕相处,我发现,母亲不再是我心目中那个精明能干的母亲了,现在的她,胆子小气量小,动作不那么敏捷。

最主要的是耳朵背,往往一句好话,大着嗓门说了好几遍,她还是听错了,糟糕的是她理解成了坏话,憋在心里生闷气。

一次,为了很小的一件事,她居然爆发了,说了一通她心里的不满后,吵着要回老家。

我又是解释,又是好话相哄,她紧蹙的眉头也没有舒展开来。

那天一早起来,我正忙着准备上班,母亲说,她今天把自己的衣物整理整理,明天回老家了。

我听了,心里有些不高兴,匆忙中撒气似的甩了一句“要回就回吧”就急忙上班去了。

令我没有想到的是,下班回家的路上,有一截路面挖修,车子剧烈颠簸,将坐在车后毫无防备的我重重地颠了起来,又狠狠地扔在车座上,一阵剧烈的疼痛之后,好像并无大碍。

一夜休息之后,第二天却疼得爬不起床了。

母亲见我没有像往常一样去上班,而是躺在床上动也不动,就慢慢挨到我床边,得知了情况后,立即紧张起来,含着眼泪要我去医院,一会儿又要给我老公打电话,不一会儿,她额头上的汗珠就冒出来了。

我说,没什么事,休息两天或许就好了。

母亲还是有些无措,想了想,说她到超市去买点菜,中午我做好吃的。

之后几天,我都躺在床上休养,母亲也没有再提回老家的事,而是天天买菜做饭,送茶送水。

三天后,我的疼痛不但没有好转,而且越来越严重,竟到了不能下床的地步。

在外地工作的老公赶回了家,将我送到医院,经拍片检查,是腰部骨折伴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几天后,老公的假期结束了,要去外地上班了,而我的疼痛却一点儿没有好转的迹象。

我的一切生活起居只有全靠母亲了。

白天,母亲给我打水买饭,梳洗喂药,扶着我去治疗。

晚上,支一张椅子睡在我的病床边,我一有动静她马上就醒了,问长问短。

有时我疼得睡不着,母亲也整晚不睡,一边安慰我,一边着急地轻轻叹着气。

为了我能好得快,母亲还经常往返于医院与家之间,给我煲骨头汤。

母亲说:“古话都说了,吃什么,补什么。

骨头伤了,喝骨头汤好得快。

”一天中午,当我醒来时,发现母亲不见了,邻床的病友告诉我,母亲趁我睡着时,悄悄地回家了。

母亲不认识路而且晕车,我很是担心,连忙打母亲手机,问她在哪里。

母亲根本听不见我的话,只是大声说,自己正在家里煲汤,一会儿煲好了过来,就挂了手机。

傍晚,在我焦急的等待中,母亲风风火火地进了病房,我责怪母亲不该一个人跑回家,弄丢了怎么好?母亲却从怀里拿出保温桶,一脸兴奋地说:“才煲的排骨汤,还放了红枣桂圆,大补的。

”又拿出勺子一勺一勺地喂我。

每喝一口,都先端到自己嘴边,吹口气,一点点送到我的嘴里。

那一刻,我的心化了,儿时的记忆涌上心头,我就那么半躺着身子,慢慢地品味母亲做的汤,一口一口地,好像总也喝不够,眼泪不觉流了出来。

母亲见了,以为我为她擅自回家的事伤心,就显出很轻松的样子安慰道:“这点路,不需要坐车,乡下人没有那么娇贵,步行惯了,很快的。

”还说,她虽然不识字,但是记性好,出了医院她就问人,并沿路在心里记下标记,回来时就顺畅多了。

我很难想象,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陌生城市里,母亲是怎么瞎摸乱撞地走了十几站的路程。

我的病虽然不会伤及生命,但需要时间慢慢地恢复。

出院回家休养后,因长期与外界隔绝的封闭生活,加之,缠绕在身体上久久不去的病痛,我变得时而沮丧,时而暴躁无常。

这时的母亲又变了,总是耐心地开导我,劝解我。

有时,我烦躁了还会冲着她发无名之火,母亲也只是一味地忍耐、包容着我。

为了尽快恢复身体,母亲还经常动员我,陪我出去散散步、透透气。

静下心时,。

(选自《燕赵都市报》)在学校征文比赛中,《来生,我做你的母亲》一文脱颖而出。

(1)请你结合文章的标题和内容,对文章结尾进行补充,使其达到与标题相呼应的效果。

(2)此文作为获奖作品,将发表在学校的《文苑》杂志上,需要配上一段推荐词,请你完成这个小任务。

写作提示:①从语言表达、人物形象、情感体验或写作手法方面,任选一个角度来;②不少于100字。

三、课外阅读9 .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各题。

任元受①事②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

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

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尽,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③也。

”张魏公作都督,欲辟④之入幕。

元受力辞⑤曰:“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

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魏公太息而许之。

(节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注)①任元受:名尽言。

②事:侍奉。

③迨(dài):及。

④辟:征召。

⑤辞:推辞。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未尝离左右②或以语话稍多③尽言方养亲④必持以遗老母四、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野池(唐)王建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