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醉花阴-优秀教案

醉花阴-优秀教案

《醉花阴》
忻高黄亚桃
教学目标
1、着重引导学生朗诵,从而把握李清照《醉花阴》词的诗意情感。

达到背诵的目标。

2、鉴赏李清照前期作品的明丽与缠绵,品味其婉约风格的柔美。

3、探索李清照作为女性作者写出内心“恋情”的历史意义。

培养学生正确的感情价值观,颐养性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朗读,以声传情,把握李清照婉约词风格之美;
2、探讨李清照作为女性作者写作内心“恋情”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3、如何在“简单”中体悟出“复杂”来,把握“人性”之美,“诗情”之妙。

教法建议
1、朗读;
2、讨论;
3、比较拓展;
4、多媒体技术支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郭沫若先生有一副对联是这样写的,“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大家知道郭老这幅对联写的是谁吗?李清照!我们从对联中哪些信息可以看出来?1、金石录是李清照和他的丈夫赵明诚一起写的一本研究考古金石的论著。

2、漱玉集是李清照的作品集。

后主,南唐后主李煜,沈谦《古今词话》里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是说二李是婉约词的杰出代表。

今天我们来学习《漱玉集》中一篇重要作品《醉花阴》。

二、组织诵读
知人论世: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

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

可以男女学生比较诵读,齐读,老师示范朗读。

三、切入提问
1、找出全诗的词眼——愁
“愁”是全诗的感情基调。

好一个“凉”字,是心凉吧。

2、李清照表达的什么愁?从何处看出来?
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即“佳节”“独处”的“少妇”的“闲愁”。

“佳节又重阳”
3、李清照是如何表达她的闺中之愁的?讨论。

把握表达手段:细节,形象,意象运用,情境,高超的表达技巧(不说而说的含蓄之美;真个事俗而词雅)。

进而品词句,品意境。

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紧紧扣住一个“愁”字分析。

❖季节:佳节又重阳点出愁的原因。

一个“又”字说出了与亲人分别的时间长。

❖时间:永昼、半夜、黄昏后用时间的推移写出在家的空虚,无
聊。

❖细节:愁永昼(时间长)、销金兽(空虚、无聊)、凉初透(不但写出秋气的萧瑟,更反映出诗人心境的寒冷,彻夜难眠)、把酒(借酒消愁)
❖意象:人比黄花瘦 A、用人瘦胜似花瘦,含蓄表达离思之重。

B、以帘外之黄花与帘内之人相比拟映衬,形神相似。

C、花瘦而触及己瘦,物我交融。

❖情境:一个人的秋夜
❖——难以排解的“闺愁”(孤独、寂寞、渴望爱情)
这是“一个人”的独守,是一个失眠女子的倾诉。

4、诗歌的情感价值探讨
李清照的“愁”为什么要如此“说出”?讨论。

而当时社会封建礼教盛行,这样敏感的话题也是直露不得的。

“闺怨诗”是中国诗歌的重要传统,文学史上很多著名的闺怨诗的作者都是男诗人。

这个话题,封建语境下的妇女是不敢坦白的。

而李清照作为女性能够直接坦白这样隐秘的内心情感,需要多大的勇气啊!要知道这是封建社会,而不是今天的现代语境,不是今天的改革开放的时代,所以我们从《醉花阴》委婉、含蓄的文字中看见了一个真诚、率真的李清照
5、背诵
在明确上述问题之后,学生应该有一个明朗的态度了,可以安排检查背诵,看学生是否能够背出,是否能够以声传情达意。

如果时间富裕,可以再播放视频朗诵。

5、处理“研讨与练习”
对课后“研讨与练习”二、三做一个当堂落实。

对《醉花阴》的艺术表达作一个深入的讨论。

适当讨论李清照如何表达她的“怨”,集中分析名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方,人比黄花瘦。

”具体落实到“诗歌的意象”分析上。

但点到为止。

因为仅仅这一首词就不必多说了。

抽象的“愁”通过意象的陈述,形象而生动,具体可感。

具有感人的魅力。

这正是中国古典诗词之妙。

也是我们对古典诗词鉴赏的重点。

可以就中国古典诗歌“人”与“花”的关系设计一个练习,看看学生的积累如何。

要注意集中,不可散开。

突出“花”的行色与人的情感的对应关系。

诗意的表达都是具体形象的。

训练学生的想像与联想。

并由此引入写作方法的借鉴,点拨之。

这个“瘦”字,可是全诗的诗眼。

为何而瘦,因为诗人少妇强烈的寂寞和相思,相关的香炉里的瑞香也消损了身形,盛开的菊花也不丰腴。

酒淡无味,黄昏暗淡,西风恼人。

这是多么感人的深秋怀人境界啊。

板书:
“人面桃花相映红。

”“芙蓉如面柳如眉。

”“芙蓉向脸两边开。


B、再次回到对《醉花阴》文学价值的提示上,北宋的美女我们肯定见不着了,但《醉花阴》却仍是鲜活的热血情感——李清照因此而不朽。

向下一课引导:李清照是一个只会“想丈夫”的家庭妇女吗?引出背诵:“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还是一个女子的婉约吗?这还是一个深闺少妇的爱情之怨吗?
引入下一课《声声慢》的预习,同样是在晚秋的季节里,看看“亡国”“飘
零”“寡居”的李清照有了怎样的哀痛。

这又是怎样的暮年的婉约。

六、附录板书
醉花阴
李清照
李清照的《醉花阴》,一个人的《醉花阴》!
千古才女,一腔闺怨,满腹情愁,真诚表白。

婉约而细腻,浅俗而清新,不说而说的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