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对策[摘要] 农村的义务教育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长治久安。
本文结合实际和教育经验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提出了一系列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 义务教育教育改革质量
作为具有9亿人口的农村,基础教育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以往的义务教育都不是真正完全免费的全民义务教育。
2005年,苏州市和北京市都宣布:从2006年开始,将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全免费义务教育。
这似乎昭示着全国在“十一五”期间全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已经拉开序幕,农村的义务教育即将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正确认识和研究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和问题,探索农村未来教育的发展前景,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一、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所面临的困难
自1986年国家义务教育法出台以来,农村教育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但存在的问题依然很严峻。
2004年,中央党校组织的“中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调查课题组”先后奔赴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调查。
发现我国农村地区中小学生的辍学率出现了较大反弹,并不是2002年统计所说的小学和中学入学率分别达到了98.6%和90%,辍学率远远高于普九所规定的3%,在很多地方达到了6%以上,一些农村学校不惜采取造假的办法来完成“普九”任务,目前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1.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教育教学资源严重短缺,农村义务教育环境与城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由于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财政紧张,各种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从而导致农村学校的持续发展难以实现。
农村学校的环境相当艰难。
从硬件来看,农村学校教学和办公环境、教学仪器、试验设备、图书资料和城市相比有天壤之别,有些学校根本就没有看见过电脑,也没有图书室,有也只是聊胜于无。
有些学校危改资金缺乏,潜在的安全危险仍然没有消除。
以前分级办学,以村为单位负责,区县为辅;改革后农村以区县为主,上面的资金不能到位,农村的危房改造出现真空。
2.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欠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
由于农村学校地处边远山区,条件艰苦,尽管这几年毕业的大学生补充到教师的队伍里,但是还有一部分代课教师,所以农村中小
学的教师整体素质不高,同时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又严重制约着师资力量的调整。
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老化,后继乏人情形日益严峻。
据调查,超过40岁的老教师多达一半以上。
二是学历水平较低。
好多老教师是初中或高中毕业生,有的甚至只是完小毕业生,多年来只依据日常积累的教学经验在任教。
可见学历提高任务仍需加强。
三是专业教师不足。
在城市,专业化教学是理所当然之事,或许不值一提,而在许多农村小学,专业教师却严重不足,像音乐、美术、劳动、自然教学大多是兼职的。
四是教师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教师素质包括多个方面,如学历、职业道德、
思想观念、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等。
农村小学中专生在教师队伍中占了绝大多数,他们自身的知识结构很不完善,又因长期生活、学习、工作在乡村,教学中缺乏热情和竞争意识,信息闭塞,无法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几乎没有教学科研。
教师素质偏低是农村教育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
二、改善义务教育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1.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关键
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关键是要发展经济。
政府要转变解决农民、农村问题的指导思想,制定各项有利于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制度,让农民有其利、有其权、有其教。
通过补农、助农、护农,让农民拥有财富,享受不断提高的现代物质文化生活,保持发展经济
的活力。
要提高农村的社会地位,这既要清除来自社会的障碍,又要清除农民自身的障碍,培养农民维权、用权的权力观。
要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增强农民自身发展经济的能力,要改革城乡失衡的教育
制度,教育投入就要向农村有所倾斜。
2.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是推动农村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是推动农村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它与农村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2003年温家宝总理提出了深化农村教育改革的途径:一要推进教学改革。
农村中小学在实现国家规定的基础教育基本要求时,要紧密联系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成人教育以农民技能培训为重点,两者都
要实行多样、灵活、开放的办学模式和培训方式,切实培养能真正
服务于农村的各类人才,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二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
在我国广大农村,教育资源不足同农民群众教育需求日益增长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并将长期存在。
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积极发展公办教育,同时要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办学。
办好农村义务教育,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三是推进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
办好农村学校,关键是要有好校长、好教师。
要采取有效政策措施,吸引优秀人才到西部任教,鼓励城镇教师到乡村任教,通过定向招生等方式培养乡村教师,切实解决“老少边穷”地区乡村学校缺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不稳定的问题。
四是推进“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的综合改革。
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的合作机制,有效统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资源,构建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农村教育培训网络和科技推广网络。
要彻底转变鄙薄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使农村职业教育在今后几年有一个较大发展。
3.要建立部分城市教育资源为农村服务的体制
目前农村经济还不发达,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因此还没有出现像沿海和国外高度重视农村教育的情况。
在这样的条件下,需要政府加以政策的引导,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城市教育资源的优势,更积极、更有效地为农村和农民提供服务,特别是要向他们培养输送合格教师,需要先发展起来的城市教育资源来带动农村的发展,发达地区城市应进一步做好对贫困地区教育的对口支援工作。
4.加强城市、农村教师交流及支援,提高农村教师业务水平
针对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我国必须积极开展农村基础教育
支援、交流并利用就近城市教育资源带动农村教育。
组织发达地区和城市学校的优秀教师或校长到农村学校担任校长,实行城市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轮流任教等措施,来不断提高农村基础教育中教师资源短缺的问题,同时城市学校校长和教师到农村学校任职和任教,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将城市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农
村学校,克服农村教育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还应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待遇,对于在边远
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条件艰苦地区工作的农村教师,应采取特殊的优惠政策,比如大幅度提高工资、实行轮换制度、延迟退休年龄、提供专门的进修机会、举办专门的培训班等,使农村教师能够安心工作,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