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10激励
二、激励的定义
激励(motivation),是激发、刺激之意,原是心 理学的概念,就其本质而言,它是表示某种动机所产生的 原因,即发生某种动机所产生的原因。所以,激励是一种 精神力量或状态,起加强、激发和推动作用,并且指导和 引导人们的行为指向目标。
1、激励的构成要素
(1)激励主体,指施加激励的组织或个人; (2)激励客体,指激励的对象; (3)目标,指主体期望激励客体的行为所实现的成果; (4)激励手段,指能导致激励客体的物质或精神的素; (5)激励环境,指激励过程所处的环境因素,它会影响 激励的效果。
四、激励与动机
激励的实质是动机的激发过程。人的行为是由动 机决定的,而动机则是由需要引起的。当人们产生某 种需要而未能满足时,就会引起人的欲望,它促使人 处在一种不安和紧张状态之中,从而成为做某件事的 内在驱动力。动机是由需要驱动、刺激强化和目标诱 导三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一种合力。 动机具有三个特征: (1)动机与实践活动有密切关系,人的一切活动、 行为都是由某种动机支配的; (2)动机不但能激起行为,而且能使行为朝着特定 的方向、预期目标行进; (3)动机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倾向,其变化过程是看 不见的,通常只能从动机表现出来的行为来逆向分析 动机本身的内涵和特征。
马斯洛还将这五种需要划分为高低两级。生 理的需要和安全的需要称为较低级需要,而社会 需要、尊重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称为较高级的需 要。高级需要是从内部使人得到满足,低级需要 则主要是从外部使人得到满足。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沦,揭示了人类心理发 展的一种普遍特性,得到了实践中的管理者的普 遍认可,因为该理论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具有 内在的逻辑性。到目前为止,马斯洛的观点仍然 是最被广泛传播的一种,作为一种重要的激励理 论,它对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引起
导向
达成
需
要
动
机
行
为
目
标
图10-1 需要、动机、行为关系模型
第二节 激励理论
一、内容型激励理论
1、需要层次理论
自我实现 需要 尊重的需要 社会或情感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
图10-2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主要有三个基本出发点:
(1)人要生存,他的需要能够影响他的行为。只 有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满足了的需要不 能充当激励工具。 (2)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成一定的次序, 从基本的(如食物和住房)到复杂的(如自我实 现)。 (3)当人的某一级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满足后, 才会追求高一级的需要,如此逐级上升,成物质性激励:指由组织掌握和分配的物质性资源, 如工资、奖金、股票、福利津贴等。 精神性激励:指由组织掌握和分配的非物质性资 源及激励客体个人掌握的某些非物质性资源。 (2)外在性激励:指能满足激励客体外在性需要的奖 酬资源,一般由激励主体掌握和分配,包括物质 性激励因素和社会性激励因素。 内在性激励:指能满足激励客体内在性需要的奖 酬资源,这些资源内在于工作之中,其能否发挥 作用主要取决于激励客体自身。
(4)尊重的需要。是指人希望自己是指希望自己 保持自尊和自重,并获得别人的尊敬,得到别人 的高度评价。这种需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那种 要求力量、成就、信心、自由和独立的愿望,属 于内在需要;另一类是要求名誉和威信(别人对 自己的尊敬和尊重)、表扬、注意、重视和赞赏 的愿望,属于外在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人希望从事与自己能 力相称的工作,使自己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 挥,成为自己久已向往的人物。当人的其他需要 得到基本满足以后,就会产生自我实现的需要, 它会产生巨大的动力,使人努力尽可能实现自己 的愿望。
3.以“工作中的奖赏”为主的激励思想。二战后 开始流行于美国,强调工作本身的激励作用。这 种思想实际上是坚持了“自我实现的人”的人性 假设,认为有利于员工交往的工作组织形式和工 作内容的丰富化就是实现了对员工的激励。 4.以“激励特征”为主的激励思想。始于20世纪 70年代,中心内容是建立具有期望的激励特性的 组织。包括设计具有激励特征的工作,培养有利 于员工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组织气氛,建立扁 平化的组织结构,注重员工自我激励等。这种思 想以“复杂人”的人性假设为基础和前提。
第十章
激励概述 激励理论 激励的原则和方法
激
励
第一节 激励概述
一、激励思想的发展阶段
在西方管理理论中,激励思想大致经过了四个发展阶段: 1.以“恐吓与惩罚”为主的激励思想。盛行于20世纪以前 至20世纪初,以泰勒制为代表。这种思想坚持“经济人” 的人性假设,以恐吓和惩罚作为激励的主要措施,而以奖 赏作为较为次要的措施。 2、以奖赏为主的激励思想。流行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 以霍桑实验为代表。这种思想坚持“社会人”的人性假设, 更为重视对亡雇员的关心,提供各种福利和良好的工作条 件,以使雇员心情愉快,对工厂“感恩戴德”,从而起到 激励的作用。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各需求因素的含义:
(1)生理需要。如衣、食、住、行等。马斯洛认 为,这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 (2)安全需要。这种需要又可分为两小类:一类 是现在的安全的需要,另一类是对未来的安全的 需要。对现在的安全需要,就是要求自己现在的 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均能有所保证:对未来的安 全需要,就是希望未来生活能有保障。 (3)社会或情感的需要。人是社会的一员,需要 友谊、爱情和群体的归属感,人际交往需要彼此 同情互助和赞许。因此,人们常希望在一种被接 受或属于的情况下工作。
三、激励产生的内因和外因
激励产生的根本原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 由人的认知知识构成,外因则是人所外的环境,从而 激励基础上人的行为可看成是人自身特点及其所处环 境的函数。显然,激励的有效性在于对内因和外因的 深刻理解,并使其达成一致。 为了引导人的行为达到激励的目的,领导者既可 在了解人的需要的基础上,创造条件促进这些需要的 满足,也可心通过采取措施,改变个人的行动的环境。 这个环境被研究人员称为人的行动的“力场”。对企 业而言,领导者对在“力场”中活动的员工行为的引 导,就是要借助各种激励方式,减少阻力,增强驱动 力,提高员工的工作效果,从而改善企业经营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