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幂的运算
七年级下册数学讲义
课 题
幂的运算
教学目的
1.同底数幂的乘法
2.幂的乘方
3.积得乘方
4.同底数幂的除法(零指数幂贺峰负整数指数幂)
教学内容
知识梳理
一、同底数幂的乘法
1.表达式: (m,n都是正整数)
2.文字语言叙述: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3.注意:(1)对于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也具有底数不变,指数相加的性质。
(2)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中的“同底数”,不仅可以是数,也可以是代数式。
(3)要注意分清底数和指数,注意同底数幂的乘法与合并同类项的区别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合并同类项,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二、幂的乘方
1. 表达式: (m,n都是正整数)
2. 文字语言叙述: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2. 文字语言叙述:积的乘方,等于每个因式分别乘方
3. 注意:(1)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积的乘方,也具有这一特性,即 (n都是正整数)。
(2)这里的“a”,“b”可以是数,也可以是代数式
(3)应抓住“每一个因数乘方”这一要点。
四、同底数幂的除法
1. 表达式: (a≠0,m,n都是正整数,且m>n)
2. 文字语言叙述: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3. 注意:(1)公式中的底数可以是具体的数,也可以是代数式,但由于除式不能为0,所以a≠0。
(2)公式推广: (a≠0,m、n、p都是正整数,且m>n+p)
(3)对比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4)当指数相等的同底数幂相除的商为1,所以规定 = ,即任意不为0的数的零次幂都是等于1;
同底数幂相除,若被除式的指数小于除式的指数,则出现负指数,因此规定 (其中a≠0,p为正整数。
(5)在进行幂的运算时,一般的运算顺序是:先算幂的乘方或积的乘方,然后才是同底数幂相乘或相除。
五、用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记数法表示小于1的正数
在七年级上册学习到的科学计数法是讲一个绝对值较大的数写成 的形式(其中 <10,n为正整数)
同样对于一个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一般的,一个小于1的正数可以表示 的形式(其中 <10,其中n为负整数=
3. 注意:(1) (m,n,p都是正整数)仍成立。
(2)幂的乘法中的底数“a”可以是数,也可以是代数式
(3)要注意区分幂的乘法运算法则和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幂的乘法运算,是转化为指数相乘加的运算(底数不变)
同底数幂相乘,是转化为指数相加的运算(底数不变)。
三、积得乘方
1. 表达式: (n都是正整数)
25.计算 ,其中n为自然数。
当n为偶数是,原式= ;当n为奇数时候,原式=
26.若x<-1,则
取特殊值,如当x=-2时,
(3)逆用积的乘方法则
根据积的乘方法则,可以得到 ,特点是:将指数相同的两个幂的积转化为两个底数的积的幂。
8. 9.计算:
10.已知 ,求m的值。
11.把下列化成 (k为系数的形式)
12.先化简,在求值:
13.设n是正整数,且
14.已知 15.计算:
(4)逆用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
A.变负整数指数为正整数指数 B.逆用同底数幂除法的法则
16.计算: 17.
18.
19若
20.已知 ()
A、 B、 C、 为任意数D、
21.计算:(1) (2)
22.化简并计算
(1) (2)
(3) (4)
(5) (6)
(7)已知 (8)比较 与 的大小
(9) (10)已知
(11) (12)已知
23.已知
原式=
24.学习了整数幂的运算后,小明给小华出了这样一道题目:试比较 的大小,小华怎么也做不出来,聪明的同学你能帮小华解答吗?
方法:将一个小于1的正数写成 的形式n为负整数, 等于第一个非零数字前面所有泠的个数(包括小数点前面的零)
题型一:比较幂的大小
方法一:化幂的底数为相同后,通过比较指数的大小来确定幂的大小
1.
方法二:化幂的知识为相同后,通过比较底数大大小来确定幂的大小
2.
方法三:将幂乘方后,通过比较乘方所得数的大小来确定幂的大小
3.
方法四:利用中间量传递来确定幂的大小
4.
5.计算
题型二、法则的逆用
(1)逆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可以得到 (m,n都是正整数)。其中,等式右边的两个幂的底数与等式左边幂的底数相同,右边幂的指数和等于左边幂的指数
6. 7计算
(2)逆用幂的乘方法则
根据幂的乘方法则,可以得到 (m,n都是正整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