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虚证

中医虚证


生脉饮(党参、麦冬、五味子) 功效:益气养阴、收敛止汗 主治:气阴两虚的乏力、口干、出汗、
心悸等。
玉屏风散
功效: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
表虚自汗 易感风邪 现代临床应用:
血虚证
定义:血液亏虚,不能濡养脏腑、 经络、 组织而表现的虚弱证候。
临床表现: 面色萎黄,唇色淡, 爪甲色淡; 头晕眼花;心悸,失眠,多梦; 月经量少,色淡,闭经。 舌质淡, 脉细。
临床表现: 面白无华、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自汗、 动则加剧、舌质淡、脉弱。
病机分析
推动功能减退:生长、发育、生殖、 脏腑组织、器 官的 生理功能减退, 血液及津液的 生成、运行缓慢。 小儿生长发育迟缓,(五迟) 青年生殖机能减退,(不育、不孕) 中年早衰, 白发, 血虚、血瘀、痰饮等
温煦功能减退:热量不足。畏寒肢冷,体温低下
舌红少苔。 津液不足-----舌干少津
虚则脉细,有热则数 ,故阴虚者为细数脉 。
治则:扶正 治疗方法:滋阴清热 常用方剂:六味地黄丸等
常用补阴药
1. 补阴药定义:凡能滋补阴液,治疗阴虚证的药 物称为补阴药,又称为滋阴药,养阴药。 常用补阴药: 沙参、麦冬、(天冬)、百合、山茱萸、 黄精、石斛、(玉竹)、旱莲草、(女贞子)、 鳖甲、(龟板)、枸杞子
治则:扶正益气。
常用补气药
1. 补气药定义:凡以补益脾气、肺气为主
2.

要作用,消除或改善气
3.
证的药物称为补气药。
常用补气药:
人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
常用的补气方剂及应用
四君子汤 (四君子合剂、100ml/瓶) 加减应用: 1、兼有湿者 + 半夏、陈皮=六君子汤 2、兼有湿及气滞者 + 半夏、陈皮
阴虚证
定义:是由于体内阴液亏虚 不能 制约阳 气或滋润濡养等作用减退所表现出 来的 症候。
临床表现:形体消瘦,两颧红赤,午后潮热, 咽干口燥,心烦,盗 汗,手足心热, 舌红少津,少苔,脉细数。
病 机 分 析:
阴液耗损------形体消瘦。 阴虚不能制阳,阳亢则虚火内扰----
心烦,手足心热,潮热盗汗。 虚火上升------两颧红赤,咽干口燥,
肺气虚 临床表现:咳嗽无力、气短而喘、
动则更甚、 痰液清稀、 语音低微、自汗、畏风, 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疗方法:补益肺气
代表方剂:补肺汤
药物:党参、黄芪(培土生金)
熟地(补肾水,防子盗母气) 五味子(酸,收敛) 紫菀、桑白皮(止咳化痰)
加减 :
自汗甚,面色白,反复有表证。 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
治疗方法:补中益气,升举清阳 代表方剂:补中益气汤 药物:黄芪
党参、白术、炙甘草 陈皮、当归、 升麻、柴胡
3、脾不统血
临床表现:慢性出血
(尿血、便血、鼻衄、紫癜) 妇科出血(崩漏)
以上诸证都同时伴有脾气虚的症状。
治疗方法:健脾补气摄血。
代表方剂:归脾汤 药物: a、党参、黄芪、 白术、炙甘草、 b、生姜、大枣 c、当归 d、茯神、酸枣仁 、龙眼肉、远志 e、 木香
虚证
定义:是指人体正气不足,所致脏腑功 能衰退而出现的各种临床表现。
形成:
1、先天不足 2、后天失调 3、疾病耗损
分类:气、血、阴、阳、脏腑虚损。 治则:扶正 治法:补 方药:补益药 补益药的定义:凡有补益人体气、血、阴、
阳不足的作用,能治疗各
种虚证的药物。
气虚证
定义:气的功能(推动、温煦、防御、固摄、 气化)减退,而出现的症状。
治疗方法:温补阳气。 常用方剂:肾气丸、参茸丸等
常用补阳药
1. 补阳药定义: 常用补阳药: 鹿茸、巴戟天、杜仲、补骨脂、淫 羊藿、肉苁蓉、续断、菟丝子、杜 仲、冬虫夏草、枸杞子、紫河车、 胡桃肉、蛤蚧
常见证型
脾气虚证 1、脾失健运:
临床表现:纳呆、腹胀、大便溏薄、 肢体倦怠、 神疲乏力、 舌淡、苔白、脉细弱。
阳气虚,推动无力,导致气血不足, 神疲乏力,面色晄白。 阳气虚,温煦无力,畏寒肢冷,口淡不渴, 或口渴喜欢热饮。 阳气虚,气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谢异常, 开合失调,出现小便清长,或尿水液的功能减退,使水液 停留,产生湿、痰、饮等病理产物。出 现泄泻,水肿。
治疗法则:扶正。
治则:扶正 治法:养血
常用补血药
当 归、熟地、白芍、阿胶、何首乌
常用的补血方剂
四物汤 (四物合剂 10ml/支)
组成:熟地、白芍、当归、 川芎。 功效:补血 主治:一切血虚证。
加减应用: 兼有气虚者 + 党参、黄芪。 气血两虚者 + 四君子 = 八珍汤(丸) 气血两虚兼有阳虚者 八珍+黄芪、肉桂= 十全大补汤 兼有血瘀者 + 桃仁、红花 = 桃红四物汤
+ 木香、砂仁= 香砂六君子汤
四君子汤的现代药理研究
调节胃肠道的功能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增强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 对血液系统的影响(增强红细胞生成) 抗肿瘤、抗突变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丸、200粒/瓶) 应用:气虚 + 下陷
重症肌无力 子宫下垂
参苓白术散
+ 山药、白扁豆、米仁、莲子肉 + 砂仁 主治脾虚泄泻
心气虚证
临床表现:心悸气短,动则加剧,
治疗方法:健脾益气 代表方剂:四君子汤 药物:党参、白术、茯苓、甘草。
加减 :
纳呆
加 炙鸡内金、焦麦芽、焦谷芽、 焦山楂、焦六曲。
腹胀
加陈皮、枳壳、枳实、大腹皮。
便溏
加山药、白扁豆、炒米仁、莲子肉。
2、脾气下陷证(中气下陷证)
临床表现:
内脏下垂; 脘腹下坠感; 便意频频,肛门重坠感; 久痢不止,甚至脱肛; 以上诸证都同时伴有脾气虚的症状。
脏腑、组 织 、器官生理功能减退。
血液及津液的运行缓慢。
防御功能减退:护卫肌表减弱。抗病力下降,外邪 易于侵入人体而致病,患病后难愈。
固摄功能减退:固摄液态功能减弱。气不摄血的出 血证,气不摄津的自汗、小便失禁, 气不摄精的滑精、早泄。 固定内脏功能减弱。
气化功能减退:影响气、血、津液的新陈代谢。
阳虚证
定义: 是由于体内阳气虚衰,机体的温煦、 推动、气化等作用减退所表现出的 一类证候 。
形成: 素体阳虚,禀赋不足。 久病体虚,老年亏虚。 暴病伤正或饮食生冷。
临床表现: 神疲乏力,面色晄白,畏寒肢冷,口淡 不渴,或口渴喜欢热饮,小便清长,或 尿少,尿闭,大便溏薄,舌质淡胖,脉 虚无力。
病 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