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总体规划说明-说明书

总体规划说明-说明书

阿拉伯文化村(贺兰山科学生态示范园)总体规划(2010-2020年)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2)第一章规划背景 (2)第二章规划编制依据 (2)第三章规划范围及期限 (3)一、规划范围 (3)二、规划期限 (3)第二部分总体规划 (3)第四章区域位置与现状概况 (3)一、区域位置 (3)二、现状概况 (3)第五章发展条件分析 (3)第六章发展定位与发展规模 (3)一、发展定位 (3)二、发展规模 (3)第七章产业发展规划 (4)一、产业发展目标 (4)二、主导产业 (4)第八章土地利用规划 (4)一、土地利用政策 (4)二、土地利用分区 (4)第九章空间布局规划 (4)一、空间布局 (4)二、用地规划 (5)第三部分专项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章综合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一章生态系统规划 (5)第十二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6)一、给排水工程 (6)二、电力与通讯工程 (6)三、燃气与供热工程 (6)第十三章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规划 (6)一、环境保护规划 (6)三、环境卫生规划 (7)第十四章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规划 (7)一、防洪防涝规划 (7)二、防震减灾规划 (8)三、人防御消防规划 (8)第四部分近期发展规划 (8)第十五章近期建设规划 (8)一、近期发展规模与目标 (8)二、近期发展主要内容 (8)三、生态居住区设计构思 (9)附录1 规划用地平衡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阿拉伯文化村(贺兰山科学生态示范园)总体规划(2010-2020年)第一部分前言第一章规划背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银川市人民政府,大力发展地方经济,大力招商引资,进行新农村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林业的既定政策,宁夏特有的伊斯兰文化及其与阿拉伯国家的紧密联系等等,是本规划的背景和基础。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体现布局合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原则,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三大效益的统一,是本规划的指导思想。

银西生态防护林是银川西部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

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05年第54次常务会议纪要精神:银西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要积极发展生态旅游、观光农业、林副产品加工和畜牧业,实现经济结构的多样性,推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要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村镇规划建设水平,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关键。

新农村民居建设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主要内容,关系着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承载着民族文化及人文精神。

在综合考虑防护林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为了更好的开发生态农业示范区项目,加快农村发展。

通过科学论证,在贺兰山东麓西部影视城旅游中心地带,以兰一山庄为基点和项目核心区,建设集现代农业、西夏农耕文化与农业观光、绿色居住为一体的生态示范、科研、教育、培训基地。

该项目对于改善贺兰山东麓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区域农业农村发展都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在园区内建设节能生态民居,这对于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农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意义。

同时结合生态民居,建设当地回民特有的文化设施-阿拉伯生态文化中心和其他配套文化生活配套设施,结合西夏农耕文化,促进当地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

阿拉伯文化村(贺兰山科学生态示范园)总体规划充分理解和尊重上位规划——镇北堡总体规划对该项目的定位、意图及各项管理规定,并站在宏观整体的层面上进行综合考虑的基础上编制本规划,以指导园区进一步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工作。

第二章规划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起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起施行);(4)《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5)《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起施行);(6)《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7)《银川市城乡规划条例》(征求意见稿);(8)《银川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0年4月送审稿);(9)《关于加快银西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阿拉伯文化村(贺兰山科学生态示范园)总体规划(2010-2020年)第三章规划范围与期限一、规划范围规划范围:项目基地北至蓄水渠,东至101国道,南临宁夏镇北堡林草试验站,西至宁夏镇北堡林草试验站。

规划用地面积322.11公顷。

二、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10-2020年。

第二部分总体规划第四章区域位置与现状概况一、区域位置区域位置:本项目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西北郊,距市区约35公里,毗邻银川环城高速,交通便利,据贺兰山东麓,苏峪口原始森林景区、贺兰山岩画景区、镇北堡西部影城等国家级旅游景点环绕四周,地理位置优越。

二、现状概况自然生态条件:贺兰山东麓位于东径105°45′-106°27′,北纬27°43′-39°05′。

海拔1100米左右,地势平坦,光照3000小时以上,降雨量少,昼夜温差大,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其地理特点可以概括为:干旱、干燥、海拔高、大气透明度高,气温高。

基地现状:地块相对平整,盐碱度相对其它城市要高一些,东西标高高差小于2米,现区域内局部有树,原为林场,场地四周有一圈防护林带,黄河水及地下水资源丰富,只涉及一个拆迁户。

第五章发展条件分析本项目区位条件优越,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西北郊,距市区约35公里,毗邻银川环城高速,交通便利。

据贺兰山东麓,苏峪口原始森林景区、贺兰山岩画景区、镇北堡西部影城等国家级旅游景点环绕四周。

利用阿拉伯国家特殊的政治、宗教文化资源及丰富的商业资源,推动园区发展,带动区域经济。

本项目据贺兰山东麓,利用葡萄酒业的产业基础资源,带动规划区的产业发展。

第六章发展定位与规模一、发展定位阿拉伯文化村(贺兰山科学生态示范园)是一个集现代农业、阿拉伯文化、西夏农耕文化与农业观光、绿色居住为一体的生态示范、科研、教育、培训基地。

阿拉伯文化村(贺兰山科学生态示范园)总体规划(2010-2020年)二、发展规模阿拉伯文化村(贺兰山科学生态示范园)用地总规模322.11公顷,其中近期用地总规模133.4公顷,建设用地规模20.01公顷。

提供就业岗位1200多个,区内常住人口控制在1500人左右。

第七章产业发展规划一、产业发展目标到2020年,科学生态示范园将完成全部的开发建设工作。

项目计划总投资16000万元。

新建具有800套具有阿拉伯文化特点的节能型生态民居,配套建设300组20立方米互用沼气池。

发展灵武长红枣、葡萄等优质特色果园区40多公顷。

完成生态防护林建设,林果种植业、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协调发展。

二、主导产业选择主导产业以林果业种植业和生态农业,并在此基础上打理发展生态旅游业。

第八章土地利用规划一、土地利用政策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05年第54次常务会议纪要精神,《关于加快银西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根据建设项目审核意见,允许园区将20.01公顷划拨土地变更为建设用地,开发建设节能型生态民居,以解决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园资金不足的困难,加快示范园建设步伐,促进和带动区域发展生态农业和农村市场经济。

二、土地利用分区(1)公共配套服务区基地东侧湖心岛建设当地回民特有的文化设施-阿拉伯生态文化中心,基地东侧主入口两侧布置其他配套文化生活配套设施,结合西夏农耕文化,在促进当地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也给居民提供一个文化休闲娱乐的场所。

(2)节能生态民居建设用地区节能生态民居建设用地总面积20.01公顷。

有多层和低层两种建筑形式,分散布局在农耕地中。

生态民居旨在为村民营造一个既能生活,又能从事农业生产和家庭副业产品生产的空间环境,力求将生态环保的理念纳入设计之中,使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能在此特定空间中循环转换,既方便了生活的诸多需求,又减少了对外界环境的污染。

生态民居设计采用节能环保建筑材料,代替传统的粘土砖,有效保护耕地。

设计采用新能源,生态民居里的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能加热水,可一年四季提供40℃—60℃的生活用热水。

太阳能照明是将太阳光能转换成电能储存,再点亮灯具,实现照明。

秸秆等生物质经过处理,也可以变为燃料,节约资金,且使生活更环保。

生态民居的建设将彻底改变以往农民建房的传统观念。

引导农民转变生活方式,促进新型建筑材料及太阳能等新能源在新农村中的应用。

阿拉伯文化村(贺兰山科学生态示范园)总体规划(2010-2020年)(3)农业用地区本园区依据土壤地势等条件,发展林果业和生态农业,科学布局沼气工程、高效生态设施农业,建立综合利用、高效循环的生态农业产业链和综合农业生产体系。

改良种植品种,推广新技术,充分调动农民开发园地的积极性,合理布局,集中连片开发,延长农民承包期,提高土地效益。

第九章空间布局规划一、总体布局规划构建“两心一轴多点”的总体布局结构。

两心:两心指园区东侧入口形成的公共服务核心区和西侧湖心的小型生态岛。

一轴:是指东西向贯穿整个园区的灌溉渠,在保证园区灌溉的同时,也形成了良好的景观多点:根据生态园地形、地貌、功能区,分散布置小节点。

二、用地规划规划公共设施用地6.56公顷。

主要布局商业金融用地,布置在整个园区东侧入口处,这样即有利于辐射全园,同时靠近101国道,对外交通便利。

规划居住用地13.46公顷。

主要布局一类居住用地,分散布置在基地北侧和湖东侧两岸。

规划耕地用地50.79公顷。

依据园区产业发展规划进行布局。

主要布局在园区东部。

规划园地用地91.65公顷。

在园区中心沿蓄水渠布置用地。

规划林地用地14.54公顷。

主要布局在园区东部入口处。

规划绿化用地76.91公顷,是体现生态农业示范园生态化特色的必要保障。

其中防护林用地69.76公顷,公共绿地7.15公顷。

第三部分专项规划第十章综合交通规划区域内现状对外交通主要有101国道和南侧一条东西贯通的土路。

规划区对外交通有101国道和南、北、西三侧的上位规划道路,园区主干路与对外道路连接。

依照园区规划设计思路,从园区的使用功能出发,根据生态园地形、地貌、功能区域和风景点的分布,并结合园务管理活动需要,综合考虑,统一规划。

规划园区内部道路网络形成结构清晰、级配合理,既不会影响园内农业生态系统的运作环境,也不会影响园内景区风景的和谐和美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