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动机电控技术

发动机电控技术

《发动机电控技术》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也是一门主要的实践课。

该课程以《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等多门专业课程为基础,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发动机电控系统基本理论知识,弄清电控发动机基本组成、结构与工作原理、发动机电控系统主要部件及其控制电路的检修方法,弄清电控发动机故障码读取方法及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方法;通过实验、实训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掌握发动机电控系统各主要部件结构及检修技术,能够使用电脑检测仪器对发动机各控制系统进行检测,能够进行故障码的读取与清除,具备对电控发动机常见故障进行诊断、检测与排除的能力。

教学内容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组成,课程总学时为94 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6学时,实践教学38学时(实验10学时,实训1周28学时),理论与实践学时比例为 1.5:1。

本课程主要讲述电控发动机各控制系统结构、原理及检修方法,电控系统故障自诊断及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步骤。

根据实践教学的需要,安排了包括先进电子检测设备和仪器的使用在内的5个实验项目和1周电控发动机拆装与调整、故障诊断与排除的综合实训。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采取了多种灵活多样教学方法。

如课程组自己开发的“发动机电控技术多媒体课件”授课,现场教学法授课,案例教学法授课,小组讨论法授课,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构建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采取了由教师讲解、示范操作、学生分组操作、教师指导训练的方法,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在理论与实践教学的顺序安排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叉进行,理论联系实际,二者互相促进,同步提高,使学生在获取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了操作技能的训练。

教学内容的确定以汽车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要为导向,不断修订教学大纲,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同时将学科前沿技术和最新成果引入教学,做到与时俱进。

【教学条件】1、教材使用与建设发动机电控技术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教材选用上,近三年选用了新世纪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发动机电控技术》教材,主编:刘越琪、副主编:张海峰;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

本专业在教材建设上,已逐步形成高职教材特色。

在课程建设中,我们十分注重教学内容的研究和课程结构的优化,我院本着“必须、够用”的原则,按照教给学生最新知识的思路,在2005年8月由课程主讲教师李云峰参编的教材有3本,分别为:《汽车电喷发动机电控系统原理》、《汽车附件系统故障检修》、《汽车空调》。

今年计划编写讲义2种,分别为:《汽车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电控技术》。

2、扩充学习资料①实验教学设施本课程实验室除配备有电控发动机10 台、电控发动机实验台 6 台、装备电控发动机的汽车整车 4 辆、大众及丰田车系传感器 4 套、发动机综合分析仪1 台、故障诊断仪4 套、汽车万用表20 个、大众及丰田车系传感器2 套、传感器模拟测试仪2 台、各类示教板60 余块、各类专用工具等,为电控发动机组成及原理实验的深入研究提供条件。

②图书等教学资源我院高度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目前学院图书馆藏书56.8万册,中外文期刊2000多种,电子期刊8000多种,并购置一批外文版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图书,收藏了大量教学光盘,学生公寓、公共教室、会议室都有互联网端口,能及时了解世界范围内的行业、企业和专业发展动态,扩充性学习资料、资源十分丰富,能满足师生学习、研究需要。

③学习参考资料1. 刘越琪主编. 发动机电控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2.邹长庚等编. 现代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构造原理与故障诊断.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3.卓斌主编. 车用汽油机燃油喷射与电子控制.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4.皇甫鉴等编. 现代电子技术与装置.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5.谢邵发等编. 凌志LS400发动机维修. 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06.宋富昌等编. 本田轿车结构与维修.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7.扬妙梁编. 汽车实用电子技术与90年市场需求. 北京: 中国物质出版社, 19978.冯渊主编.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9.扬妙梁编. 汽车实用电子技术与90年市场需求. 北京: 中国物质出版社, 199710.冯渊主编.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11.李东江主编. 汽车电控系统的万用表检测.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12.宋福昌主编. 汽车传感器识别与检测图解.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13.吴荣辉主编. 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检测与维修.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314.扬杰民主编. 现代汽车柴油机电控系统.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215.张建俊主编. 汽车检测设备应用技术.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16.张大成等主编. 上海桑塔纳2000系列轿车维修手册.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13、实验教材自编了“发动机电控技术”实验指导书,并同时电控发动机实验台使用说明书等学习参考。

4、实践性教学环境本专业在校内建立了具有真实职业氛围、装备优良的汽修厂。

基地共有各种设备仪器30多台套,总价值达120余万元。

5、网络教学环境我院是鄂北网络教育基地,已开办多年的网络教育,完全实现了远程教学、宽带网已接通到师生所能及的办公室、教室、宿舍等处,师生通过互联网就能进行网上教学和交流,网络教学环境良好。

在网络化教学方面,已上网的教学资料包括:-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计划- 发动机电控技术教学大纲(包括理论、实验、实训大纲)- 发动机电控技术实验指导书- 发动机电控技术电子教案- 发动机电控技术网络课件- 发动机电控技术习题集- 发动机电控技术单元测试- 发动机电控技术试题库- 发动机电控技术讲课示范录像已上网的网络资源的访问地址:【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1、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既要遵循教学的普遍规律,又要有个性、创造性。

我们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的过程,主要要坚持三条原则:一是方法创新性,二是技术示范性,三是应用多样性。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同时,教师的教法将影响着学生的学法。

以“如何教”与“如何学”为重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如第2章第2节“汽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该节教学内容图形较多,内容复杂,为充分直观地显示各种图形,增大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在本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学生反映这种教学直观、易懂,比传统黑板教学效果明显。

本教学方法学生规模为40~50人。

(2)现场教学法:如第2章第5节“燃油喷射系统传感器结构、原理及检修”,该节内容是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根据以前的教学经验,不借助实物教学,学生难以弄清该部分内容,通过实物拆卸、观察、检测和装配,在这种现场实物教学环境下,能够达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目的,既有利于学生掌握传感器的理论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本方法采用教师集中讲解、演示,学生分组操作(一般每组6人左右),教师循环指导。

(3)案例教学法:如第9章“汽油机电控系统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该章内容是综合运用所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实践性较强,贴近汽车维修行业作业实际,通过一些常见的典型故障实例,采用案例教学法,真实性强,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教学法采用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然后实施并验证。

本方法的教学规模为4~5组,每组10人左右。

(4)小组讨论法:如第5章“汽油机集中控制系统实例”,该章内容是以一种典型电控发动机为实例,介绍电控系统的组成、原理及检修,综合性强,采用小组讨论法,要求每个学生发言,使学生彼此分享各人的意见和独到的见解,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并将自主学习的成果用语言表达出来,及有利于课程知识的掌握,又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发言的胆量、口头表达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

本教学方法的教学规模为4~5组,每组10人左右,其中1人为组长组织学生发言,1人担任记录员。

2、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近年来,我们积极推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加大了多媒体教室和相关现代教育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教学所需的硬件、软件设施;在信息资源共享方面,学院通过建设INTERNET宽带网和局域网,逐步建成了专业信息库和网络。

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中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开发教学课件。

电控发动机课程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等电化教学手段的频率日趋上升,产生了多维度的“立体教学”效果,成绩明显,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3、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结合本课程的特点,除部分采用传统的书面作业方式外,还采用了下列作业形式:(1)调查收集典型故障案例(2)在案例教学教学中,采用撰写故障解决方案的作业形式。

(3)在小组讨论教学前,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发言稿。

在考试环节中,由于本课程实践性较强,结合职业教育的特征,在传统理论考试的基础上,突出加强下列考试形式:(1)在考核内容上,以中级汽车维修工考核内容,要求及标准为依据。

(2)注重平时考核,上述学生调查收集典型故障案例、故障解决方案、发言稿等均纳入学生平时成绩。

(3)实验实训考核,采取现场操作操作(测试学生动手技能)、口试(测试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等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教学效果】一、教学效果和评价1、校内同事举证评价(1) 校内同事举证评价分管教学的副院长朱虹说:近几年来,通过机电系师生的共同努力,《发动机电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已初见成效,教学效果十分明显,在我院课程建设中起到了示范作用。

教学督导室李克平副教授:“《发动机电控技术》课程在学院课程评比活动的现场讲课中,准备充分,教学内容充实,讲授细致,重点突出,充分考虑到知识在技能培养中的运用,技能训练注重了师生的互动,真正实现了快乐学习的目标。

”教务处长许三林教授:“发动机电控技术课程建设的突出特点有三:一是改革了教学内容,形成了优化的课程结构;二是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灵活多样;三是建立了产学合作企业鄂职汽车维修有限公司,为保证课程教学质量提供了支撑。

”(2) 校外专家及用人单位评价华中科技大学唐新蓬教授经常来我院做学术报告、指导本专业及精品课程建设,通过与本专业教师和学生交流,他认为“湖北职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设施完备、实验设备先进,技术含量高;《发动机电控技术》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师专业能力强教学水平高,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适合高职学生教育教学特点,教学效果好”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