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亭区一小四年级数学下册 6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第3课时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导学案 新人教版

山亭区一小四年级数学下册 6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第3课时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导学案 新人教版

第3课时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中,我们知道了小数的加减法计算,知道了整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那么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该怎么计算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部分内容。

12.46-6.48○0.98+18.073.6+0.47○1.02+3.058.6-2.4○3.8+2.5答案:< = <3.列式计算。

(1)6.5比2.31与1.9的和多多少?(2)甲数是6.02,比乙数少0.38,甲乙两数的和是多少?(3)48.9与5.16的和减去32.068,差是多少?答:(1)2.29(2)12.42(3)21.9924.脱式计算。

15.7-4.83+4.64.8-3.68-0.2532.5+(5.73-3.8)答案:15.47 0.87 34.435.解决问题。

(1)妈妈给小红100元钱,小红花35.8元买了一个书包,花12.7元买了一个钢笔盒,售货员应找给她多少元?(2)商店购有236吨化肥,第一天卖出89.6吨,第二天卖出114.4吨,商店还剩下多少吨化肥?答案:(1)100-35.8-12.7=51.5(元)答:售货员应找给她51.5元。

(2)236-89.6-114.4=32(吨)答:商店还剩下32吨化肥。

二、合作思考,交流想法。

(18分钟)1.课件出示例3第(1)题。

引导学生说一说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组织学生独立试算。

3.组内交流。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5.课件出示例3第(2)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

6.组织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7.组织全班交流,指名板演。

8.观察计算过程,你发现了什么?9.总结算法:怎么计算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互相说一说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独立思考并列式解答。

3.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

4.学生汇报。

第一个问题:方法一列竖式计算。

7.45+5.8+4.69=17.94(元)方法二脱式计算。

7.45+5.8+4.69=13.25+4.69=17.94(元)5.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

6.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

7.全班交流,指名板演。

方法一:20-6.45-8.3=5.25方法二:20-(6.45+8.3)=5.258.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

9.学生交流后总结。

三、联系实际,巩固运用。

(12分钟)1.课件出示问题。

(1)某超市今天的总收入为13.2万元,比昨天多3.85万元。

这个超市两天一共收入多少万元?(2)仓库中原有375.26吨粮食,第一天运走98.5吨,第二天又运走132.63吨。

现在仓库剩下粮食多少吨?2.计算,并说一说运算顺序。

9.5+3.75-4.860-2.6-15.79.3-(0.46+3.8)65.8-(12.3-2.82)1.理解题意,并列式计算。

(1)13.2-3.85+13.2=22.55(万元)(2)375.26-98.5-132.63=144.13(吨)2.学生独立思考,并写在练习本上,说出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四、课堂总结。

(4分钟)1.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五、教学板书六、教学反思这节课我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体现了环环相扣的特点,教学的逻辑性比较强,学生掌握新知识的速度较快。

使学生通过小数加、减混合计算的过程,知道了如何选择灵活的方法解决小数的计算问题,体验了算法的多样化。

教师点评和总结:第2课时画垂线及点到直线的距离教材第58~59页的内容。

1.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

学会用三角板准确地画垂线。

2.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垂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重点:学会用三角板准确地画垂线。

难点:准确地画出垂线,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

三角板、直尺、课件。

师:回忆一下,你还记得什么叫垂直吗?师:看我们的数学书,每相邻两条边都是怎样的关系?怎样用三角板画垂线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画垂线。

(板书课题:画垂线。

)1.教学第58页例2。

(1)过直线上一点画垂线。

学生讨论:用什么画?怎么画?大胆尝试,教师边巡视边辅导。

全班交流,指名展示自己画的垂线,说说自己的画法。

归纳方法:三角板上有一个角是直角,通常可以用三角尺来画垂线。

①先画一条直线。

②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的直线就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直角顶点是垂足)。

让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给定的点上;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画线前让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通过这个已知点。

当要求直线通过其一点时,要考虑到笔画的粗细度,三角板的边与已知点之间可稍留一些空隙。

教师讲解示范后,学生自己动手尝试着画一个,然后互相交流一下。

(2)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该怎么画呢?学生动手尝试,小组内交流。

指名汇报,展示自己画的垂线,说说自己的画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归纳画垂线的步骤并板书出来。

①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直线重合。

②沿着直线向右移动三角板,使另一条直角边与直线外的点重合。

③沿另一条直角边通过直线外的点画一条垂线,标注垂直符号。

2.教学第59页例3。

师:从直线外一点A与直线上任意一点连接起来,可以画出很多条线段。

同学们自己画一画。

学生独立的画出几条线段,其中包括一条垂线。

师:量一量这几条线段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小组内研究交流:这几条线段在长度上有什么特点?生: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线段中,垂线最短。

师: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师黑板上出示:直线a∥b。

师:在直线a上任意取几个点,分别向b画垂线。

量一量这几条垂线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指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垂线,再分别找学生测量。

归纳板书:与两条平行线互相垂直的线段的长度都相等。

1.教材第58页“做一做”。

指名学生板演,教师订正。

2.教材第59页“做一做”。

学生分组动手操作,相互验证。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新的收获?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质疑问难: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疑问吗?画垂线是本单元的一个承上启下的教学内容。

它是在学生认识掌握画直线、射线、线段和认识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垂足点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这节课是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的,设计教学目标如下:1.运用学习工具练习画垂线与平行线,掌握垂线和平行线的画法。

2.培养学生运用工具作图的能力。

3.通过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多条线段并量一量,来认识垂线的性质,同时也是为学习画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作铺垫。

第五单元测试卷一、填空。

(每空2分,共14分)1.两数相乘的积是48,其中一个乘数扩大2倍,另一个乘数扩大3倍,积是()。

2.兄弟二人共买10本练习本,哥哥比弟弟多买2本,弟弟买到的练习本本数是()本。

3.小红与妈妈的年龄之和是38岁,小红比妈妈小22岁,妈妈的年龄是()岁。

4.一个长方形长12米,宽6米。

如果长减少4米,面积就减少()平方米;如果宽减少4米,面积就减少()平方米。

5.如图,从长方形里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的图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6.一辆汽车和一辆小轿车同时从相距48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50千米,5小时后两车还相距()千米。

二、选择。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共9分)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增加3厘米,变成一个长方形,面积就增加27平方厘米。

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A.24B.81C.1002.一套运动服促销价288元,其中上衣是裤子价钱的3倍,裤子单价()元。

A.96B.72C.483.甲、乙两数的和是110,乙数比甲数的4倍少15,乙数是()。

A.100B.95C.85三、列表整理,再解答。

(共16分)某商场的地下停车场,原来长60米,宽35米,后来停车量逐步增加,现将停车场进行扩建,长增加了10米,宽增加了5米,如果每个车位占地5平方米,现在这个停车场增加了多少个车位?四、看图列出算式,并计算。

(共24分)1.杨树和柳树各有多少棵?2.小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单位:分米)3.三根绳子共长190米,每根绳子各长多少米?4.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五、解决问题。

(共37分)1.四(1)班有48名学生,其中男生比女生多4人。

四(1)班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先画线段图,再列式计算)(6分)2.甲仓库存粮食吨数是乙仓库的5倍。

如果将甲仓库运40吨到乙仓库,两个仓库存粮吨数就同样多。

原来甲乙两仓库各存粮多少吨?(先画图,再列式计算)(6分)3.一个长方形操场,长70米,宽40米。

扩建时,长增加了30米,宽增加了20米,操场的面积比原来增加了多少平方米?(8分)4.小明期末考试语文、数学和英语三科的平均分为95分,数学比语文多6分,英语比语文多9分,小明三科的成绩分别是多少分?(8分)5.一盒糖果,第一次取出全部的一半多4颗,第二次取出剩下的一半,最后盒子里还剩下10颗。

这盒糖果原来有多少颗?(9分)某小学三年级4个班共有学生168人,如果四班调3人到三班,三班调6人到二班,二班调6人到一班,一班调2人到四班,则4个班级的人数相等,4个班原来各有学生多少人?(10分)单元核心归纳与易错警示学习目标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逐步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学习重点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学习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环节1:单元核心归纳知识点具体内容沏茶问题解决合理安排时间的问题需要按以下的步骤进行:(1)思考完成一项工作要做哪些事情;(2)分析每项事情各需要多少时间;(3)合理安排工作的顺序,明白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

烙饼问题无论烙多少饼,只要保证每次都在锅中放两张饼,就能最节省时间。

如果烙饼的张数是双数,两张两张的烙就可以,如果烙饼的张数是单数,可以先两张两张的烙,最后3张按“烙3张饼”的最优方案去烙,最节省时间。

田忌赛马问题1.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策略,要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2.在与对方进行比赛时,要详细地分析自己与对方的情况,反复研究各种对策,在所有可能采取的策略中,选择一个利多弊少的最优策略,从而使劣势变为优势,最终取得胜利。

教学环节2:易错警示素养延伸【例题】小明一家每天早上都喝鲜牛奶,他需要做两件事情:热牛奶和洗4个杯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