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堂脚手架搭建施工方案第一章:编制依据本方案的编制依据包括《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201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130—201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59-201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80-199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46-2005)和《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33-2012)等相关规范和标准。
第二章:工程概况1.工程简介本次工程是绿地新都会8#楼公共部位的精装修工程,位于郑州市金水区金水东路与东风南路交叉口。
大堂层高度为10.96米,大堂吊顶装修完成面高度为8.3米,施工面积约为300平方米。
为满足大堂精装修施工要求,大堂顶面及高处墙面的施工采用满堂脚手架施工,搭设高度均为6.8米。
大堂墙面造型干挂石材钢架高度为8.6米,施工时采用门型脚手架,并由专业安全员监护。
第三章:施工部署根据吊顶及墙面的施工需要,满堂脚手架顶面主要承受轻钢龙骨、石膏板、安装人员及安装工具(扳手、垫板及备用小配件等)的荷载,因此取脚手架施工均布荷载为2KN/㎡。
第四章:构造要求及技术措施本工程脚手架的构造要求及技术措施包括:1.脚手架的选材和规格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2.脚手架搭设前应进行验收,并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试验;3.脚手架的搭设、拆除及使用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4.脚手架的搭设、拆除及使用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人员进行;5.脚手架的搭设、拆除及使用应进行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如设置安全网、安全带等;6.脚手架的使用过程中应进行必要的检查和维护,如检查脚手架的稳定性、检查脚手架的连接件是否牢固等。
第五章:脚手架的搭设及拆除施工工艺1.脚手架的搭设工艺包括:确定搭设位置和高度、搭设立杆、安装横杆、加装斜杆、安装扶手及设置安全措施等;2.脚手架的拆除工艺包括:拆除斜杆、拆除横杆、拆除立杆、拆除扶手及清理现场等。
第六章:安全施工技术措施1.施工现场应设置警示标志,并进行必要的隔离和封闭措施;2.施工现场应设置专人负责安全管理,并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培训;3.施工现场应设置专人负责检查和维护脚手架的稳定性和连接件的牢固性;4.施工现场应设置专人负责应急处理,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5.施工现场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
第七章:脚手架工程事故应急预案1.事故类型包括:脚手架倒塌、脚手架失稳、脚手架部分坍塌等;2.应急预案内容包括:应急组织、应急处置、伤员救护、事故调查及处理等。
第八章:稳定承载计算1.脚手架的稳定承载计算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2.脚手架的稳定承载计算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人员进行;3.脚手架的稳定承载计算应进行必要的检查和验证。
为了减少人员搬运,我们在脚手架顶面设置了满铺竹夹板和18mm厚细木工板,以增加作业层的安全性。
同时,我们严格控制材料堆放,分散堆放,并且堆放点上有专人负责,控制材料堆放荷载不大于0.5kN/㎡。
在搭设脚手架之前,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全面进行技术交底,检查验收搭设所需的钢管、扣件、18mm厚细木工板、竹夹板等构配件,并清除地面杂物,保证具备搭设条件。
根据本工程的结构形式和实际施工特点,我们在大堂内搭设了落地式、扣件式满堂钢管脚手架,既用于装修吊顶施工,同时也可以对高处墙面施工作业。
根据吊顶、墙面安装方案,我们采用扣件式满堂钢管脚手架作为操作平台,并根据石膏板完成面高度搭设。
大堂吊顶设计高度为8300mm,预留出吊顶安装空间预留空间为1700mm,脚手架的最高搭设高度为6800mm,顶面模板满铺,脚手架外围立面均设置剪刀撑。
脚手架钢管选用规格Φ48×3.0 Q235A,立杆主体间距为1200mm×1200mm,水平杆步距为1200mm,顶面宽度符合平面布置图要求,以满足吊顶安装支承特点。
我们将立杆用5000mm十1800mm组合和1800mm十5000mm组合,交叉错开作立杆,即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在同一个平面上,确保其稳固性。
在脚手架的搭设中,第二步是确定立杆的位置。
由于大堂为不规则图形,需要按照大堂平面布置图来确定立杆的位置。
XXX的立杆位置先由大堂西侧距墙300mm按间距1200mm向外排列,南大堂的立杆位置则按间距1200mm先由大堂的北侧排列距墙300mm作为起点线。
排列过程中,结构柱四周立杆位置距离结构柱尺寸均为300mm,然后再往外墙一侧排列。
距离外墙尺寸大于1200mm+200mm的增加一根立杆,同时调整增加的立杆与相邻立杆的尺寸,使相邻的立杆距离保持一致。
对于距墙只有390mm的结构柱1,采用立杆上挑横杆并铺竹脚板,竹脚板采用铁丝固定。
然后根据排列好的立杆,步距为1200mm依次排列,保证最上一段步距不大于1200mm。
第三步是中间剩余部分脚手架的搭设及外围周边剪刀撑设置。
剪刀撑与地面倾角为45°~ 60°之间,间距不大于6000mm,扫地杆距地为200mm,纵、横双向设置。
完成后进行脚手架的整体验收,验收合格方可施工。
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构造要求及技术措施中,首先需要进行地基处理,确保基础平整。
基础上、底座下设置垫板,布设必须平稳,不得悬空。
由于外幕墙玻璃未能安装,基础随时清理,保持干净,遇大雪、大雨天气及时采用2m高彩胶布堵挡,以免大堂地面积水、积雪造成滑倒等安全事故。
立杆接头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立杆与大横杆采用直角扣件连接。
接头交错布置,两个相邻立往接头避免出现在同步同跨内,并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小于40c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大横杆置于小横杆之下,在立柱的内侧,用直角扣件与立柱扣紧;其长度大于3跨、不小于6m,同一步大横杆四周要交圈。
大横杆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其接头交错布置,不在同步、同跨内。
相邻接头水平距离不小于50cm,各接头距立柱的距离不大于50cm。
每一立杆与大横杆相交处(即主节点),都必须设置一根小横杆,并采用直角扣件扣紧在大横杆上,该杆轴线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15cm。
小横杆间距应与立杆柱距相同,且根据作业层脚手板搭设的需要,可在两立柱之间在等间距设置增设1~2根小横杆,其最大间距不大于75cm。
纵、横向扫地杆的设置也需要按照要求进行。
纵向扫地杆和横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
纵向扫地杆固定在距底座下皮20c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则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脚手架采用剪刀撑和横向斜撑相结合的方式,随立杆、纵横向水平杆同步搭设。
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且长度不应小于6m。
斜杆与地面的夹角在45°~60°之间,相交点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并沿架高连续布置。
脚手板采用竹夹板,上面满铺18mm厚细木工。
脚手板设置在两根横向水平杆上,并在两端用2.5㎡镀锌铁丝箍绕圈固定。
搭建脚手架时每隔两步采用横杆与墙或者柱子固定,作业层脚手架立杆于0.6m及1.2m处设有两道防护栏杆。
在两个大堂距门洞位置2米处,随着立杆间距,倾斜角为不大于60°依次设置横杆,横杆长为1500mm,踏步为22踏,按6.8米高度等分排列,同时增加横向斜撑,达到上人通道安全性。
搭设标准要求脚手架钢管横平竖直,整齐清晰,平竖通顺,连接牢固,受荷安全,有吊顶安装预留空间,不变形、不摇晃。
立杆采用一字扣件对接,两个相邻立杆接头不应设在同步同跨内,两相邻立杆在高度方向的接头不大于步距的1/3,立杆的垂直偏差不大于架高的1/400.搭设顺序为先按1.2m立杆间距进行整体布杆,搭设中间场地部位脚手架与周边已搭设部分持平。
再按吊顶要求层高往上逐层搭设,脚手架立杆底部垫50mm×100mm×1500mm木板。
搭设顺序为立杆→纵向扫地杆→横向扫地杆→立杆→纵向大横杆→立杆(加临时抛杆)→横向大横杆→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立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以此类推,完成第一层脚手架纵横向搭设。
剪刀撑搭设后再搭设上几层脚手架,固定方料,最后满铺18mm厚细木工板。
在搭设过程中,顶层杆可采用搭接或对接,但接头不应在同一水平面,应错开。
3、脚手架的搭设脚手架的顶面必须按照平面布置要求进行满铺竹夹板,并使用铁丝固定竹夹板。
然后,在竹夹板上满铺18mm厚细木工板,每张18mm厚细木工板的各边固定点不少于4个。
在安装过程中,如果需要临时拆除18mm厚细木工板,应该及时用铁丝绑牢。
为了保护过往人员及作业人员的安全,四周临空面应设栏杆,栏杆高度设置为1200mm,中间在400mm与800mm设两道护栏。
2、拆除脚手架的拆除必须按照“先搭后拆,后搭先拆,先拆非承重杆,后拆承重杆”的原则进行,按层从上往下逐层拆除,严禁上下层同时进行,即18厘细木工板→竹夹板→连横杆→大横杆→剪刀撑→立杆。
在脚手架拆除前,应该对操作班组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并有书面记录。
交底人与被交底人履行签字手续才可上岗作业。
在脚手架拆除前,应该先对脚手架进行全面支撑安全检查,检查扣件和支撑杆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在主管人员批准后方可开拆。
拆架子的高处作业人员应该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袖口裤口绑扎、穿软底鞋方可上岗操作。
在脚手架拆除范围内,应该设置警戒区,并指定专人负责看管。
拆除时要统一指挥,上下呼应,动作协调,当解开与另一人有关的结扣时,应该先通知对方,以防坠落。
所有杆件在拆除时,应该将杆上附着的扣件与杆件分离,在每层拆除后,应该及时运至地面,严禁抛掷,运至地面的材料应按指定地点进行分类堆放。
需当天拆除的杆件尽量当天拆完,若当天拆不完,在下班前应将已松动的杆件重新固定,并在适当位置设置连接件,在确定连接牢固后人员方可撤离。
在拆架过程中,不得中途换人,如必须换人时,应该将拆除情况交代清楚后方可离开。
在拆架时严禁碰撞脚手架附近电源线,以防触电事故。
翻掀垫铺模板应该注意站立位置,并应该自外向里翻起竖立,防止外翻将脚手板内未清除的残留物从高处坠落伤人。
2、脚手架的检查与验收脚手架必须由持有效上岗证的专业技术人员搭设,并且在搭设前,项目技术负责人需要向全体员工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形成书面交底记录,并在交底文件上签字确认。
脚手架的验收记录必须由验收人员填写,并由搭设人员、安全员、施工员和项目经理、监理签证,方能交付使用。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分区、分层、分次验收和检查,发现有不符合要求的应迅速调整,并追究责任。
在脚手架工程施工过程中,为应对突发事故,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及时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
2、应急预案内容:①事故发生时,立即通知项目技术负责人和应急救援队伍,同时进行现场抢救和紧急疏散。
②对伤员进行紧急救治,同时报告医院做好接收准备。
③对事故现场进行封锁和警戒,防止事故扩大。
④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