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苏共失败原因及其经验教训

论苏共失败原因及其经验教训

论苏共失败原因及其经验教训
本文主要从当时苏共和苏联自身的原因出发,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几个层面分析苏共失败的原因,并从中总结出一些关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标签:苏共;失败原因;经验教训
一、苏共失败的原因
1、经济
苏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后期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

苏共在斯大林上台后取消了新经济政策,决定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全面取缔商业贸易和资本主义经济,大力发展重工业,甚至通过“剪刀差”的方式压榨轻工业和农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高足够多的资金和原材料,使得苏联经济在两个五年计划内取得突破性的成绩,为卫国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经济基础和物质保障,但是重工业长期压榨轻工业、农业使得轻工业、农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和技术而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没有继续向前发展,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再加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缺乏市场的调节作用,这就造成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经济不是按照经济规律运行,而是按照一个指挥中心的指令运行。

因此,也就必然会出现两种消极的后果,一种是指挥中心不可能把千变万化的经济生活纳入统一的轨道,从而使指挥者对经济生活管不好也管不了,最终导致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另一种是把社会经济统的过死,窒息经济发展的活力,抑制地方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使整个经济发展处于畸形状态,结果导致经济的萎缩和失衡,出现经济危机甚至崩溃,从而引发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不满。

2、政治
苏共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导致各种不正之风盛行,使得了党内广大干部与苏共离心离德。

苏共从斯大林时期开始在党和政府内部实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抛弃了列宁时期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于最高领导人手里,党内外缺乏对国家权力的监督,容易导致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个人专制独裁即“一言堂”和个人崇拜,滋生权力滥用以及贪污腐败行为,破坏党和国家的政治民主和人民民主。

这样的政治体制使得当时相当多的人入党不是为了实现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为人民服务,而是为了自己能够在仕途上有所进步,能够攫取更多的国家利益。

由于党内这种不良思想没有得到及时纠正而且愈加得到扩散,再加上党内的高级干部的思想以及慢慢腐化,使得苏共党内各种不正之风及贪污贿赂、特权腐败、卖官鬻爵、任人唯亲、徇私枉法愈演愈烈,苏共作为执政党的先进性、纯洁性、革命性逐渐丧失,严重损害了党的权威,造成了干部对党的不满。

3、思想文化
苏共在思想文化上对人民群众的思想和言论进行严格的控制,使得人民群众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和思想的迷茫混乱。

苏联对人们思想和言论的严格控制主要表现在:
一是与经济政治体制相一致,思想文化管理体制上也实行高度集中的管控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人们没有或者很少有自己思想和言论的自由表达权,一切都得听命于领导,否则,你就有麻烦。

最高领导人的个人观点或者讲话常常被当成判断意识形态领域是非的唯一标准,将最高领导人视为真理化身、思想源泉和绝对权威。

凡是与最高领导人言论不一致的观点,都被认为是异端邪说而加以限制或者禁止。

其次是习惯于用阶级斗争的方式来对待人们的思想和言论。

二、苏共失败的经验教训
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生产力。

因为经济的增长能够在短时间内缓和国家和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矛盾。

通过改革开放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充分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经济手段的优势,充分调动国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发展经济,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使得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极大丰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人民群众能够充分就业,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大为改善。

人民群众在巩固发展了自身的利益之后自然会拥护和支持执政党,執政党的执政之基便愈发的巩固和牢靠。

必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民主集中制,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只有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每个党员都有为人民服务的意识,都有优秀的个人品质,都有很好的处理事务的能力,才能保持人民群众对共产党员和共产党的接受和认可,才能始终保持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处于领导地位;只有坚持民主集中制,才能避免专制独裁和个人崇拜,才能减少和避免决策失误,才能减少和避免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不良行为的出现,维护和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民主,让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服务人民,维护巩固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进而提高党和政府的权威和公信力。

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的同时坚持“百家争鸣、百家齐放”的双百方针,保持思想文化领域的自由和开放。

由于每个人思想的形成都受到其自身实践和所学知识等有关,这就导致每个人的思想也千差万别,因此强求所有人的思想都保持一致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可能的,而且也不利于社会思想文化的繁荣发展。

所以在思想文化上只有做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才能确保马克思主义思想始终是我国的指导思想,在社会思想中占据主流,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起码保持最基本的尊重和支持,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保持不变。

此外坚持保持思想文化领域的自由和开放有利于为社会思想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也有利于为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碰撞提供良好的平台,也有利于为人民群众提供自由发表探讨各种思想言论
的机会。

三、总结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吃一堑长一智,中国共产党只有从苏共的失败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才能得到更多的人民群众的支持,才能更好地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参考文献
[1]董晓阳:《苏联民族问题研究》,社会科学院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2]吴恩远:《苏联解体原因综述》,《史学史研究》2010年第3期
[3]马龙闪:《俄罗斯学界对苏联解体原因的解说》,《炎黄春秋》2013年第11
[4]葛明岩:《苏联解体的教训与启示》,《科教导刊》2012年8月(中)第23期
[5]张全景:《苏共亡党亡国的惨痛教训》,《高校理论战线》2008年第3期
[6]杨长鑫:《苏联解体的体制原因及其深刻启示》,《大连干部学刊》2012年28卷第11期
[7]李俊倩:《浅谈苏联解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南北桥》2010年第6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