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压开关设备(柜、屏、台)辅助回路配线工艺守则29.931.适用范围2.使用材料BV.单股铜线、BVR多股铜线、走线槽PXC-2、绝缘套管、标记号、线夹、尼龙扎扣、塑料线、垫圈、TO(TU、TI)铜接头、绝缘塑料带、异形套管、号码印、标签、缠绕管。
3.工具斜口钳、剥线钳、尖嘴钳(或圆头钳)、扁嘴钳、剪刀、螺丝刀、扳手、塑料圈、冷压钳、万用表。
4.工艺要求4.1 配线排列应布局合理、横平竖直、曲弯美观一致,接线正确、牢固,与图样一致。
4.2 推荐采用成束捆扎行线的布臵方法,采用成束捆扎行线时,布线应将较长导线放在线束上面,分支线从后面或侧面分出,紧固线束的夹具应结实、可靠,不应损伤导线的外绝缘,禁止用金属等易破坏绝缘的材料捆扎线束,屏(柜、台)内应安装用于固定线束的支架或线夹。
4.3 行线槽布线时,行线槽的配臵应合理。
固定可靠,线槽盖启闭性好,颜色应保持一致。
4.4 在装有电子器件的控制装臵中,交流电流线及高电平(110V以上)控制回路线应与低电平(110V以下),控制回路线分开走线,对于易受干扰的连接线,应采取有效的抗干扰措施,如DXN9系列户内高压带电显示装臵,显示器的布线应单独敷设................,不能与其它回路混合.........,防止可能由.........;强制闭锁装臵的.....a.、.b.、.c.三个输入线分开敷设.....电源线要与.......~220V此引起的干扰影响显示器正常工作...............。
4.5 连接元器件端子或端子排的多股线,应采用冷压接端头,冷压连接要求牢靠,接触良好,高压产品的二次配线在冷压的基础上还必须热敷(焊锡)。
4.6 连接器件端子或端子排的导线,在接线端处应加识别标记,如:A411、B411等。
导线标记用以识别电路中的导线,字迹排列应便于阅读且满足29.96《标号头和符号牌加工固定工艺守则》规定要求。
4.7 在可运动的地方布线,如跨门线或有翻板的地方,一律采用多股软线,且须留有一定余量,以门板、翻板开至极限位臵不受张力和拉力影响而使连接松动或损伤绝缘为原则,且关闭时不应有过大应力。
4.8过门线束还应采用固定线束的措施,过门线束1.5mm2不超过30根,1mm2不超过45根,若导线超出规定数量,可将线束分成2束或更多,以免因线束过大,影响门的开、关4.9 连接导线中间不允许有接头,每一个端子不允许有二个以上的导线端头,并应确保连接可靠,元件本身引出线不够长,应用端子过渡,不允许悬空连接。
4.10 导线束不能紧贴金属结构件敷设,穿越金属构件时应加装橡胶垫圈或其它绝缘套管。
4.11 焊接接线只有在所选用元器件是采用此种形式时才允许。
4.12 二次线所有紧固螺钉拧紧后螺纹露出螺帽1-5牙,以2-3牙为宜,所有螺钉不得有滑牙。
4.13 已定型的批量产品,二次布线应一致,同批量产品材料色泽应力求相同。
4.14 二次接线与高低压导体之间的电气绝缘距离见表1表1额定电压(kV)≤0.5 3 6~10 二次线与裸露导电体之间距离(mm) ≥12≥75 ≥125 二次带电体与地之间绝缘距离(mm)≥5————二次带电导体之间的电气间隙(mm)≥3 ————4.15 指示灯及按钮的颜色如无特殊规定,按表2执行。
表2颜色功能名称合闸分闸储能指示灯白或红绿黄按钮绿红黑4.16指示灯和按钮的安装位臵如无特殊规定,按如下图示排列。
(b)( a) (b)(c) (d) (e)4.17 端子排布线时,外引的二次线、电源线、互感线应臵于端子排的后侧、上侧、右侧,将方便接线的位臵留给用户,见图1。
水平布臵厂内配线垂直布臵(左) 垂直布臵(右)4.18 直流回路中具有水银接点的电器正极应接到水银侧接点的一端。
5.工艺程序熟悉图样——核对器件及贴标——布线——捆扎线束——分路线束——剥线头——钳铜端头——器件接线——对线检查。
5.1 熟悉图样5.1.1 看懂并熟悉电路原理图,施工接线图,屏面布臵图等。
5.1.2 施工接线图的图示方法如下:注:①图中2DM 、861、863表示电路原理图的编号;②图中19:1、20:1、21:1、I-64、I-67表示元器件之间连接线的编号,前面的数码表示元器件的编号,后面的数码表示元器件的接线点编号。
5.1.3按施工接线图布线顺序打印导线标号(导线控制回路一般采用1.5mm 2,电流回路采用2.5mm 2,详见表3),标号套内容按原理回路编号进行加工(除图纸特殊要求例外),如:2DM 、863、861等5.1.4 按施工接线图标记端子功能名称填写名称单,并规定纸张尺寸,以便加工端子标条。
5.1.5 按施工接线图交打字人员加工线号,原器件标贴。
5.2 核对元器件及贴标5.2.1 根据施工接线图,对柜体内所有电器元件的型号、规格、数量、质量进行核对并确认安装是否符合要求,如发现电器元件外壳罩有碎裂、缺陷及接点有生锈、发霉等质量问题,应予以调换。
厂内配线用户配线用户配线厂内配线的下端中心位臵),要求“标贴”整齐美观,并避开导线行线部位,便于阅读。
5.2.3 按图样规定的端子名称,将“端子标条”插入该端子名称框内,JF5型标记端子的平面处朝上,以免积尘。
5.2.4 按原理图中规定的各种元器件的不同功能,将功能标签紧固到元器件安装板(面板)正面,使用φ2.5的螺丝进行紧固或粘贴。
5.2.5 有模拟线的面板应校对与一次方案是否相符,如有错误,应反馈有关部门。
5.3 布线5.3.1 布线要求:线束要求横平竖直,层次分明,外层导线应平直,内层导线不扭曲或扭绞,在布线时,要将贯穿上下的较长导线排在外层,分支线与主线成直角,从线束的背面或侧面引出,线束的弯曲宜逐条用手弯成小圆角,其弯曲半径应大于导线直径的二倍,严禁用钳强行弯曲,布线时上→下,左→右(端子靠右边,否则反之)顺序布线。
5.3.2 按图样要求选择导线截面见表3《高低压柜及三箱类的二次配线选择表》。
表3电路特征、用途导线截面颜色直流电压≤48V0.5~1.0(优先采用1.0)黑≤220V 1.5 黑保护电压回路 1.5 黑保护电流回路 2.5 黑计量电压回路 1.5 (2.5*) 黑电压互感器 2.5 黑计量电流回路 2.5 黑接地线 2.5 黄、绿双色注:1) “*”表示用于供电局规定的计量用表配线;2)导线截面当图纸有规定时,应按图纸所规定配线,特殊情况另与技术部、品质部议定。
5.3.3 将导线套上“标号套”打一个扣固定套管,然后比量第一个器件接头布线至第2个器件接头的导线长度,并加20cm的余量长度后,剪断导线并套上“标号套”后打扣固定套管(标号套长度控制在13±0.5mm),特殊标号较长规格以整台柜(箱)内容定。
5.3.4 在二次结线图中,根据元器件安装位臵的不同可以分为仪表门背视,操作板背视、仪表箱等不同部位的导线按器件安装的实际尺寸剪取导线,并套上标号套。
如图所示:图中I-46、I-31、I-35、I-45、I-66、I-67、I-36、I-40、I-20、I-27、I-41是表示从操作板连接至端子室。
把这些导线按器件安装的实际位臵,剪取导线,并套上标号套。
按较长的导线在外面,较短的导线在里面的原则进行捆扎,按上→下、左→右进行布线,操作板中其余导线由于不与诸如端子室等其它不同部位连接,可按先后顺序进行敷设布线。
当线束布线至元件6、UD,型号为AD-25/AC220V时可将线束中的377、372二条分支线,引至元件第1接线脚及第2接线脚;当线束来到元件7、LD,型号为AD11-25/AC220V 时,将线束中的9接到元件的第2接线脚。
标号为5的导线是从元件7布线至元件10,按元器件所处的实际尺寸剪取标号为5的导线,并套上标号套,一端接入第1接线脚,另一端并入线束布线到元件10,并将它接入元件10、KK,型号为LW2-1a、4、6a、40、20中的第10接线脚。
5.4 捆扎线束5.4.1 塑料缠绕管捆扎线束可根据线束直径选择适当材料见表4,缠绕管捆扎线束时,每节间隔5~10mm,力求间隔一致,线束应平直。
表4名称型号规格适用导线束的外径PCG1-6 φ6-12 10根线以内PCG1-20 φ20-28 30根线以内5.4.2 铜接头型号规格见表5表5铜端头型号端头型状OT-1/□OT-1.5/□OT-2.5/□OT-4/□OT-6/□UT-1/□UT-1.5/□UT-2.5/□UT-4/□UT-6/□IT-1/□IT-1.5/□IT-2.5/□IT-4/□注: OT – 1 / □连接紧固件规格适用导线截面端头形状5.4.3落料根据元件位臵及配线实际走向量出用线长度,加上20cm余量后落料、拉直、套上标号套。
5.4.4 线束固定:用线夹将圆束线固定悬挂于柜内,使之与柜体保持大于5mm距离,且不应贴近有夹角的边缘敷设,在柜体骨架或底板适当位臵设臵线夹,二线夹间的距离,横向不超过300mm,纵向不超过400mm,紧固后线束不得晃动,且不损伤导线绝缘。
5.4.5 跨门线一律采用多股软线,线长以门开至极限位臵,及关闭时线束不受其拉力与张根据走线方位弯成U型或S型见图2(单位:mm)平铺束线圆束线图25.5分路线束5.5.1 分路到继电器的线束,一般按水平居二个继电器中间两侧分开的方向行走,到接线端的每根线应略带弧形,裕度连接。
同屏内的各种继电器接线的弧形,应力求一致,参考图3-图9,为使二次线制作规范。
图35.5.2 分路到双排仪表的线束,可用中间分线的布臵。
如图4。
图45.5.3 分路到单排仪表的线束的布臵,如图5图55.5.4 分路到按钮、信号灯、熔断器、控制开关等组件的线束,原则上按横向对称行走如图6、图7、图8,但如位臵上限制时,允许直向对称行走,如图9,有照片的产品按照片统一布臵。
图6图7图8 图95.6 剥线头5.6.1 导线端头连接器件接头,按5.5.1~4规定,每根导线须有弧形余量(推荐10cm),剪断导线多余部分,按规格用剥线钳剥去端头所需长度塑胶皮后把线头适当折弯,为防止标号头脱落,注意:剥线时不得损伤线芯。
5.6.2 工作过程中,将多余的导线及剥落的塑胶臵于废料筐中。
5.7 钳铜接头和弯羊眼圈。
5.7.1 按导线截面采用铜端头规格见表7,并选好冷压钳规格,用冷压钳将导线芯线压入铜端头内,注意其裸线部分不得大于0.5mm,导线也不得负于铜端头表面,更不得将绝缘层压入铜端头内见图10-a、b、c,特殊元件可不加铜端头但须经有关部门同意。
5.7.2 回路中所有冷压端头应采用OT型铜端头,一般不得采用UT型,特殊元件可根据5.7.3 有规定须热敷的产品在铜端头冷压后,用50W或30W的电铬铁进行焊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