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艺术作品中的情感表现第1课: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①感知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面部情感及动态表现。
②了解中国美术作品的相关历史知识及美术表现的形式美。
2、教学过程和方法:①在欣赏评述中,充分感受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丰富情感及历史再现。
②在欣赏感受中发现绘画、雕塑的形式美与创造美。
③在细节描绘中体验人物形象的情感表达。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思想品德,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感受艺术品的情感力量。
二、教学要点:1、重点:从作品的人物造型、动态、表情、理解人物的真实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海。
2、难点:如何解决作品的丰富内海(历史、文化、艺术、手法)与学生的生活阅历及审美经验的差距。
3、兴趣点:与美术作品相关的时代背景与历史知识、以及声像欣赏的情景体验。
4、观察点:美术作品中的人物表情和人物动态。
三、课前准备和课时:1、一课时、2、让学生收集有关美术作品中的人物表情和人物动态的作品资料3、准备绘画工具。
第2课: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①欣赏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面部情感及动态表现。
②初步了解外国美术作品的相关历史知识及艺术美。
2、教学过程和方法:①通过欣赏,充分感受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丰富情感及精神状况。
②在欣赏感受中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感受,从中了解美术语言的巨大表现力和艺术是无国界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要点:1、重点:欣赏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
主要通过人物造型、动态、表情、理解人物的真实情感。
2、难点:如何解决作品的丰富内海(历史、文化、艺术、手法)与学生的生活阅历及审美经验的差距。
3、兴趣点:人物丰富的情感在艺术作品中是如何造型表现的。
4、观察点:外国艺术作品中的人物情感动态。
三、课前准备和课时:1、一课时、2、让学生从网络收集有关外国美术作品中的人物表情和人物动态的作品资料3、准备绘画工具。
第二单元关注社会与生活第3课:浩气长存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认识纪念革命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建筑或美术作品的特征,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2、教学过程和方法:①在观察与比较中,认识革命纪念性建筑和美术作品的意思特色。
②在欣赏感受与分析讨论中,养成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感受革命纪念性建筑和美术作品传达出的精神和意义,缅怀先烈。
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要点:1、重点:认识纪念革命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建筑或美术作品的特征与艺术特殊。
2、难点:介绍史实、艺术手法的简明性,作业练习的可行性。
3、兴趣点:①历史事件的简述。
②欣赏作品的艺术特色和设计风格。
③考查家乡的伟人,英烈和发生在身边的重大历史事件。
三、课前准备和课时:2课时、让学生收集伟人,英烈和发生在身边的重大历史事件的资料。
准备绘画工具。
第4课:烽火岁月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①初步了解人类历史上有关战争的相关历史知识及影响。
②能运用不同的绘画语言来表达战争与和平的想法。
2、教学过程和方法:①收集和整理有关战争题材的艺术作品图片或影象资料等,供学生讨论学习。
②在欣赏、感受、评述过程中启发学生对战争与和平的理解。
③尝试运用不同的绘画形式来表现战争带来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在资料欣赏、分析、讨论中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合作精神。
②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关和世界关。
二、教学要点:1、重点:能用绘画形式表现烽火岁月的英雄豪杰,或表达人们渴望和平的想法。
2、难点:用什么的绘画语言表现战争与和平的思想。
3、兴趣点:①有关战争题材的作品欣赏。
②不同表现体裁作品欣赏。
③互动交流研讨有关战争题材的艺术作品或图片、影片等。
三、课前准备和课时:2课时、让学生收集伟人,英烈和发生在身边的重大历史事件的资料。
准备绘画工具。
第5课:我们爱和平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平的意义,能用适当的意思手法来表现和平的主题。
2、教学过程和方法:①在欣赏与平述过程总中,感受画家的思想感情和对和平的向往。
②在体验和创作过程中、尝试和学习表现手法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体验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②感受美术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学会用美术语言来表达身边的社会与生活。
二、教学要点:1、重点:学习借助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或适当的技法来表现和平的美好生活。
2、难点:如何表现热爱和平的主题。
3、兴趣点:举办“我眼中的战争与和平”美术作品展、看谁的作品有创意。
4、观察点:和平的色使者三、课前准备和课时:2课时、让学生收集英雄人物的事迹和美术作品,准备绘画工具。
第6课:做个胸卡送老人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胸卡的用途,学习制作胸卡的方法步骤。
②结合胸卡的外形、色彩、图案、文字等要素进行大胆设计制作。
2、教学过程和方法:①组织交流、讨论、了解老人的生活及人生经历。
②通过欣赏、学习、掌握胸卡设计的基本要素。
③通过尝试、探索、从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之情,在欣赏与探讨中掌握胸卡的制作技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做胸卡献给老人,培养学生关心人、尊重人的良好品德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
二、教学要点:1、重点:能从胸卡的外形、色彩、图案文字进行大胆创新制作。
2、难点:制作什么样的胸卡让爷爷奶奶喜欢。
3、兴趣点:①胸卡制作的实用性和多样性。
②自己做小设计师、为爷爷奶奶制作胸卡的过程。
4、观察点:小胸卡的外形、色彩、图案和文字。
三、课前准备和课时:1、一课时、2、让学生收集有关胸卡制作品中3、准备绘画工具。
第三单元写实与抽象的世界第7课画出立体感、空间感教学目标:了解生活中透视现象的基本特征,学习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与原理。
学习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前后的空间关系。
理解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增强科技意识。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环境的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透视的基本方法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的基本原理。
课前准备:各种不同材质的物品。
绘画工具范画作品教学过程:一、导入怎样画出物体的立体感和前后空间关系呢?在我们初步了解生活中透视现象的基本特征以后,就会有办法了。
生活中道路两旁的树木、渐渐远去的铁轨……都使人感觉越远越小,这就是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二、欣赏,体验欣赏画家的静物画,初步感受物体的立体感和画面的空间感。
1.摸一摸香蕉、石榴或柚子的实物水果,感受实物的质感和体积,再结合《番石榴》作品赏析,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2.引导学生用纸做透视框,时间体验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特征,加深透视的基本原理。
了解不同形状的几何体,帮助理解物体的立体感。
3.利用多媒体观看道路两旁的树木、电线杆和渐渐远去的马路,以及成角的高楼,从实景中,感觉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了解“斜线法”、“垂线法”、“明暗法”、“投影法”等表现物体立体感的方法。
4.欣赏同龄人作品,学生发表见解。
三、表现以小组合作形式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
参考教材中两幅学生作品的表现形式,可选择现代穿插、用平行透视(一点透视)、用成角透视相结合的方法老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
四、评价,延伸学生自评和小组评,看看自己或他人是否学会了、了解了透视的基本原理,划出了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
第8课表现物体表面的特征教学目标:1.观察不同物体的表面特征,学习运用不同的线条与色彩表现各种物体的表面特征。
2.通过欣赏、体验与尝试,养成勤于观察,善于表现生活,用于创造美好生活得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来表现物体表面的特征。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平滑、粗糙、流畅、生涩、轻快、厚重、柔和、硬朗等不同线条来表现物体的表面特征。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收集有关不同表面特征的物品,如实物、图片资料、画、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看图片,观察感受自己熟悉的金属、玻璃、毛皮、塑料等物品。
说说他们的表面特征。
二、欣赏作品引导欣赏安娜·拉诺茨的作品《呆呆地走着》,并说说它的特征。
你认识豪猪这种动物吗?豪猪是浑身长满尖刺的、直立行走的一类野猪型动物,它们居住在干旱的卡里姆多种不平原上。
一旦遭遇敌人,它们通常会呼朋引伴地冲上去,抖动身体射出北部的尖刺——这会让大部分敌人落荒而逃。
它身上的刺给你什么感觉?尖利、粗硬的线条是怎样画的?用这样的线条还能表现哪些物体?以小组的形式欣赏、探索《洁》和《红壶》两幅作品,到各组进行知道,适时引导“美术与科技”的相关点,启发思考如何表现同类物品。
色彩表现:在大红中留出高光,表现出壶面光洁的特征。
葡萄留出高光,表现其饱满多汁的特征。
摄影作品,水龙头金属的坚硬感,番茄的光滑感、新鲜感,水的玲珑剔透感。
线条表现:用细而尖的线条表现尖利、刚硬的刺。
用有区别的点与波浪线条表现粗糙的墙和木材表面。
用有序而松散的线条表现毛茸茸的表面三、制作摸一摸各种物品,认真观察其表面特征,学习表现方法,思考用什么方法表现它们的特征。
进行绘画竞赛。
选择自己喜欢的物体,以自主或合作表现的形式,以写生或者记忆画的形式表现物体的表面特征,注意画面的构图美、立体感、空间感、仔细描绘物体前后、左右的穿越和遮挡关系。
四、评价展示作品,以表现物体的表面特征、构图美、立体感、空间感为评价标准,让学生互相欣赏、互相交流、互相评价,师生共同评出优秀作品。
第9课用线条、色彩画感觉教学目标:1. 学习以线条与色彩进行造型表现的基本知识;2. 学会用线条与色彩的美妙组合来表达自己的感受;3. 养成积极观察自然、传达情感和表现美好生活的良好习惯;4. 培养细心欣赏、善于想象、大胆表现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能运用不同的线条或色彩画出自己的感觉;能运用线条或色彩的美妙组合表达感觉。
教学难点:运用不同线条或色彩的组合与搭配进行有主题的造型表现。
运用线条与色彩的组合表现自己眼中的世界和心中的感受。
课前准备:有关表现自然景物和水果的图片以及绘画资料,多幅线描与色彩的抽象画。
教学过程:一、寻找身边和大自然中的线条与色彩。
(出示图片)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小组讨论线条和色彩的种类。
二、讨论线条与色彩的组合给人的感觉。
画一画,自己熟悉的线条与色彩。
演一演,用身体动作演一演,对线条或色彩的感觉。
说一说,对自己所画的线条与色彩组合的感受。
三、观赏、发现感受教材中的线条与色彩。
《春潮》树枝、树叶与花朵分别用线条和点来表达,半抽象的画面表达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元曲流动的波浪线条,概括地描绘了波涛汹涌的形态。
《腰鼓舞》流畅而简练的线条,传神地表现出舞者的动感。
《风的感受》风的感觉是流动,是速度,使迎风起舞。
寒冷刺骨的感受是难受,是压迫,是紧缩和哆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