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程专业第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方案
一、基本学制:二年。
二、培养目标
石油工程专业第二学士学位为已经获得第一学士学位并在油田工作的学员开设,本专业在全脱产的学员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的前提下,培养适应能力强,掌握石油工程领域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石油工程领域从事油气钻井与完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油田化学等方面的工程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应用研究与科技开发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三、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与石油工程领域有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石油工程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油气钻井与完井、油气开发工程及油田化学领域的设计、施工以及初步的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与石油工程有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具有应用数学、地质学方法及系统的力学理论进行油气田开发设计的基本能力;
3.具有较强的英语写作能力,能顺利地阅读本专业外文方面的书刊,能起草本专业的文本等;
4.具有应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油气钻采工程设计和油气开发设计的基本能力;
5.具有应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石油工程实际问题、进行技术革新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四、主干学科、学位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主干学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2.学位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流体力学、渗流力学、油藏物理、钻井工程、完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基础、油田化学。
3.实践性教学环节:地质认识实习、石油工程生产实习、石油工程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五、毕业规定
学生在毕业时,应获得最低总学分93.5 学分,其中理论教学71.5 学分,实践教学22 学分。
自主发展计划6 学分。
六、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七、石油工程专业第二学士学位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表
八、自主发展计划
学生应取得 6 个自主发展计划学分,具体详见《长江大学第二课堂学分管理办法(试行)》。
九、专业课程中英文对照
制定人:夏宏南学院审定人:夏宏南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第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方案
一、基本学制:二年。
二、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能力强,具备地质学、应用地球物理学等方面基本知识,掌握测井基础理论、测井方法的基本原理与应用,能够从事资源勘查工作,具有利用测井资料解决油气勘探开发问题、地质问题及工程技术问题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三、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在学习数学、物理、化学、外语、计算机等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主要学习基础地质学、应用地球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的设计、施工、管理的基本能力和勘查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和开发的初步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应用地球物理学、地质学、油藏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地球物理测井或勘探技术、地球物理资料的处理和综合解释方法,了解本学科前沿知识和发展动态;
3.具有常用地球物理勘探或测井方法、施工及数据处理和解释的基本能力,具有从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的设计与施工、管理的基本能力,或能使用各种测井仪器采集井下地质及工程资料的能力;
4.具有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的实际工作能力。
四、主干学科、学位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主干学科: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2.主要课程:普通地质与构造地质、沉积岩与沉积相、石油地质学、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核测井原理、声波测井、电法测井、地震勘探原理、测井资料综合解释与数字处理、地震资料数字处理、生产测井、油藏物理与油藏工程、测井仪器。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综合地质实习、测井生产实习、测井解释课程设计、地震解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五、学分规定
学生在毕业时应获得最低总学分92 学分,其中理论教学71 学分,实践教学21 学分。
六、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七、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第二学士学位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
制定人:张占松王向公学院审定人:张占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