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整理
近代中国女性教育的发展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
其中,教育是使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得以传承与延续的重要手段之一。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便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无论身份与地位,无论贫富与国籍,一概可以拥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但纵观历史,其实不然,直至近代,女性教育才开始大规模地发展起来,并逐渐占据了人类教育中的一半比重,其地位也越来越不可或缺。
而在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圣人的时代,只空有“无类”她两类,无论教育权也开始有了希望。
清末郑观应曾于1892年发表《女教》一文,表明中国应向西方学习,重视女性教育。
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也曾经撰写《论女学》一文,尝试在女性教育方面有所发展,与维新运动相辅相成,以达到复兴中国的目的。
二十世纪初,状元实业家张謇率先创办女子师范学校,采用“中体西用”的思想,使西方先进的女性教育与中国文明将结合,为我所用。
虽然这所女子师范学校存在的时间不长,但对当时的中国来说,不可谓不是一次有意义有价值的创新与尝试。
精心整理
中国近代女性教育真正的发展,是在戊戌变法至五四运动时期出现的。
戊戌变法激起了中国人自己兴办女学的愿望,而辛亥革命时期社会风气的变化及三民主义的提出,推动了女子教育的普及。
1898年,经元善等官员开办经正女学堂,梁启超为其起草《倡设女学堂启》及《女学堂试办略章》,可惜不久后关闭。
1902年,蔡元培开办上海爱国女学。
此时的女性学堂多为私人兴办,未获统治者的直接肯定。
至1906年,慈禧太后下令“振兴女学”,次年,清政府颁布《女子小学堂章程》及《女子师范学堂章程》。
这意味着中国女性教育正式被纳入中国教育制度的范畴,中国女性的教育权终于获得
至1920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