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女性女教育地完整

中国女性女教育地完整

王勇内容摘要:无论是浙江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把浙江省建设成为经济大省、文化大省、教育强省;还是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坚定不移地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即“两创”战略,都离不开全省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

而事实上,占据全省人口一半的妇女的教育地位一直比男性的教育地位要低,故提高全省人口文化素质的关键在于提高妇女的教育地位。

从某种程度上说,妇女教育地位的提高与否决定着建设经济大省、文化大省、教育强省的目标,以及“两创”战略能否实现。

因此,对近十五年来浙江省妇女教育地位的状况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浙江省;妇女教育地位一、文献回顾和指标分析“妇女的教育地位是指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体系中(包括正规教育与成人后的继续教育),女性相对于男性在权利与机会上的平等程度,以及这种平等程度所反映的两性权利关系。

”⑴25由于教育地位的量化比较困难,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采用受教育程度代表教育地位,即妇女的教育地位反映妇女接受教育的状况与男性接受教育的状况相比较的结果。

“妇女教育地位评价是一定社会经济中、一定历史阶段上,与男性相比较而言,对妇女受教育状况和水平的度量。

因此,对妇女教育地位的评价应站在性别的角度,从两性比较的视角观察妇女教育与男性教育之间存在的差异,通过这种差异的揭示,找出差异存在的原因,提出缩小差异的途径。

”⑵由于对妇女教育地位的量化比较困难,目前,国内学者对于妇女教育地位的评价方法不尽一致,差异较大!关小燕教授在“关于妇女教育体系的构建——献给1995年将在北京举行的世界妇女大会”〔3〕一文中,指出妇女教育内容体系应包括:扫盲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家政教育,生理教育,法律教育,思想教育。

单艺斌教授在“妇女教育地位的内涵与作用”〔4〕一文中,确立妇女教育地位评价的基本内涵包括:女童教育,扫盲教育,初级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

并在“妇女教育地位评价方法构建”〔5〕一文中,提出构建妇女教育地位评价方法的十一个指标:儿童入学性别比率;儿童辍学性别比率;文盲、半文盲性别比率;大学生性别比率;研究生性别比率;平均受教育年限比率;成人识字性别比率;青壮年脱盲性别比率;在职人员培训性别比率;高校女教师性别比率;教育权利平等指数。

郑真真和连鹏灵两位教授在“中国妇女的受教育的状况”〔1〕25一文中,用受教育状况来反映中国妇女的教育地位。

受教育状况主要由当前的教育现状和人口的受教育结构两方面来反映。

教育现状可以体现目前中国妇女在教育中所处的位置;人口的教育结构反映长期以来的教育成果。

王金玲研究员在“’95+10:中国妇女发展总报告”〔6〕一文中,对’95世妇会以来的近十年间的中国妇女生存与发展的状况进行总体分析与评估。

在涉及“妇女与教育”领域,结合《北京行动纲领》确定的妇女教育的六项战略性目标,构建评价目标实现与否的指标(见表1):表1 妇女教育的策略目标及衡量指标注:此表格取自《中国妇女发展报告NO.1(’95+10)》(妇女发展蓝皮书),王金玲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6-7页。

通过对以上学者观点的比较,结合浙江省妇女教育的实际情况,以及根据性别统计资料的可获取性,构建能深刻反映浙江省妇女教育地位的评价指标,主要有:1.女学龄儿童的入学率;2. 6岁及6岁以上分性别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的比重;3.各级各类学校中女学生的比重;4.各级各类学校中女教师的比重;5.分性别文盲的比重;6. 分性别平均受教育年限。

二、浙江省妇女教育地位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浙江省各级政府部门和教育部门认真落实“科教兴省”战略,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妇女的教育地位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2006年浙江省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7〕,浙江省各级各类学校女学生总数在1990年-2006年17年间增长了91.58万人,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5.72万人/年。

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专及以上学历学生中女性的比例分别达到50.00%、44.80%、44.99%、47.98%。

其中,小学女学生总数减少了20.13万人,年均递减速度为1.26万人/年;普通中学女学生总数增长了49.27万人,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08万人/年;中等专业学校女学生总数增长了31.54万人,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97万人/年;普通高等学校女学生总数增长了35.22万人,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20万人/年;各级各类女教师的总数也增加了12.04万人,年均增长速度为0.75万人/年。

妇女的平均受教育年限逐年增加:1990年、2000年、2006年妇女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为5.32年、7.07年、7.64年。

十七年间,妇女的文盲率也降低了18.22个百分点,年平均递减率为1.14个百分点/年。

同时,浙江省从1990年到2006年小学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均保持在99%以上,特别是从2002年到2006年连续五年保持在99.99%,很好地保证了男女受教育机会的均等。

“五普”资料显示〔8〕,浙江省妇女的高等教育得到很大的发展:女大专生共379473人,占大专生总数的39.70%,比1990年提高了10.91个百分点;女本科生共159246人,占本科生总数的33.06%,比1990年提高5.90个百分点;女研究生共7453人,占研究生总数的24.66%。

2005年统计资料〔9〕显示,浙江省女研究生总数达到10195人,比2000年增加了2742人。

总之,不管在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还是高学历的大专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等各个阶段的教育,浙江省妇女的教育地位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㈠女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得到稳步提高,保证了妇女和男性在受教育权利和机会上的平等。

女学龄儿童入学率,反映了一个地区妇女相对于男性在教育机会和权利上是否公平,是衡量妇女教育地位高低的最基本指标。

从表2可以清晰的看出,浙江省女学龄儿童的入学率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一直保持很高的比率。

2006年女学龄儿童的入学率更是达到99.99%。

这个比率比2000年的99.94%提高了0.05个百分点,比1990年的98.76提高了1.23个百分点。

㈡6岁及6岁以上妇女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的比重明显得到提高(见表2)。

受教育程度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居民的受教育水平。

妇女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的比重越高,妇女的受教育水平就越高。

小学:2006年女性占小学受教育人口的50.00%,和男子持平,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

这个比例比2000年的49.34%提高了0.66个百分点,比1990年的45.54提高了4.46个百分点。

初中:2006年女性占初中受教育人口的44.80%,比2000年的43.99%提高了0.81个百分点,比1990年的40.99%提高了3.81个百分点。

高中:2006年女性占高中受教育人口的44.99%,比2000年的41.50%提高了3.49个百分点,比1990年的39.65%提高了5.34个百分点。

大专及以上:2006年女性占大专及以上受教育人口的47.98%,比2000年的37.21%提高了10.77个百分点,比1990年的28.10%提高了19.88个百分点,增幅显著。

从表2,可以看出:女性在大专及其以上受教育人口中的比重提高显著。

表2 6岁及6岁以上分性别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的比重单位:%注:1990年数据根据《中国人口统计年鉴-1991》,国家统计局人口统计司编,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2年版第53-56页的数据计算所得;2000年数据根据《浙江省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计算机汇总)第二册,浙江省人口普查办公室编,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版第521,523,525,527页的数据计算所得;2006年数据取自《中国统计年鉴-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编,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版第118-119页的数据计算所得。

㈢各级各类学校女学生的比重不断提高,尤其普通高等学校女学生的比重提高较快(见表3)。

各级各类学校女学生的比重和妇女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的比重一样,反映了浙江省妇女受教育水平的高低。

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的女学生数量越多,妇女受教育水平越高。

小学:受计划生育政策,性别比偏高,妇女自身主动追求高学历等因素的影响,2006年,小学女学生的比重是46.09%,比2000年47.23%下降了1.14个百分点,下降幅度较小。

而1990年和2000年几乎持平,1990年为47.40%。

普通中学:2006年普通中学女学生的比重为47.29%,比2000年的46.49%提高了0.80个百分点,比1990年的44.10%提高了3.19个百分点。

中等职业中学:2006年中等职业中学女学生的比重是49.43%比2000年的63.65%显著下降了14.22个百分点,但比1990年43.60%提高了5.83个百分点。

2000年中等职业学校女学生的比重之所以如此高,达到63.65%,大大超过中等职业学校男学生的比重,主要是因为“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早,减少了学习时间,降低了家庭教育投入,可以更早工作以回报家庭的教育投资。

另一方面,一些仍然具有传统观念的家长对女儿的期望小于儿子,所以,不支持家中的女孩读大学,中专无疑是继续学习、尽早就业的首选。

另一个主要因素是,某些职业是比较传统的女性就业领域,而这些职业对于中等技术人才有大量的需求,如护理(卫生学校)、教师(师专)以及一些服务行业等,因此,吸引了一大批女青年。

”〔1〕32普通高等学校: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女学生的比重是51.69%,已经超过了普通高等学校男学生的比重。

这个比例比2000年的44.03%提高了7.66个百分点,比1990年33.00%提高了18.69个百分点,提高显著。

表 3 各级各类学校女学生的比重单位:%注:1990年,2000年数据取自《浙江统计年鉴-2001》,浙江省统计局编,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版第459页;2006年数据取自《浙江统计年鉴-2007》,浙江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编,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版第516页。

㈣各级各类学校女教师的比重提高显著(见表4)。

女教师作为女性教育者,其在各级各类学校所占的比重的显著提高,反映了妇女越来越多的参与教育,成为推动浙江省妇女教育地位提高的一支关键力量。

小学:2006年小学女教师的比重占到64.15%(相当高的比重),比2000年的59.35%提高了4.80个百分点,比1990年的51.30%提高了12.85个百分点,提高幅度较大。

普通中学:2006年普通中学女教师的比重是49.57%,比2000年的44.44%提高了5.13个百分点,比1990年的29.80%提高了将近20个百分点,提高幅度非常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