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原微生物学,第13章分枝杆菌属,包括(第一节结核分枝杆菌,第三节麻风分枝杆菌)

病原微生物学,第13章分枝杆菌属,包括(第一节结核分枝杆菌,第三节麻风分枝杆菌)

耐药变异株
L型变异
二、致 病 性
(一)致病物质
致病与细菌结构成分有关
(1)脂质(占胞壁干重的60%) 磷脂: 结核结节、干酪样坏死 脂肪酸(其中索状因子): 破坏线粒体、抑制中性粒细胞 游走和吞噬、慢性肉芽肿 硫酸脑苷酯和硫酸多酰基化海藻糖: 使结菌在吞噬细胞中 长期存活(抑制吞噬体与溶酶体的结合) 腊质D : 超敏反应、佐剂 (2)蛋白质:结核菌素与腊质D结合后使机体发生超敏反应 (3)荚膜: 黏附、抗吞噬、保护细菌
慢性纤维空 洞性肺结核
致病性
肺外感染
• 免疫力低下患者 • 常见于脑、肾、骨、关 节、生殖系统 • 少数形成全身粟粒性结 核或播散性结核
结核病患者
临床症状
• 全身症状:发热(低热),疲倦、乏力、 夜间盗汗,消瘦 • 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咳痰 咯血、胸痛、气急
三、免疫与超敏反应
免疫特点
有菌免疫(菌体或成分消失,免疫也消失)
抗青霉素等抗生素
(四敏)
• 对紫外线敏感
• 对热敏感
• 对乙醇敏感
• 对抗痨药物敏感
“变”:毒力、耐药性、形态等均可变异
卡介苗(Bacille Calmette-Guerin,BCG):卡— 介二人将有毒的牛型分枝杆菌培养于含胆汁、甘油、 马铃薯的培养基中,经230次传代,历时13年,使 其毒力发生变异,成为对人无致病性,而仍能保持 良好免疫原性的疫苗株
Robert Koch
• 1882年3月24日科 霍在德国柏林生 理学會上宣布了 结核菌是结核病 的病原菌。
•1995年起将每年的3月 24日定为“世界防治结 核病日”
Robert Koch 1843-1910
20世纪30年代,“十痨九死”的悲惨状况。
50年代后,抗结核药物应用, “十痨九愈”;
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位居第二
1995年起将每年的3月24日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世界卫生组织2010年全球结核病报告:2007年全 球新发结核病患者927万,其中约有137万患者感 染了艾滋病病毒;全球约有50万耐多药结核病患 者。印度、中国、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和南非 等五国的新发病结核病人数位居全球前五名 2013年3月24日是第18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我国 的主题是“你我共同参与,消除结核危害”,旨 在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我国结核病疫情现状和防 控形势,采取行动,遏制结核病流行
“谗、懒”:
罗氏培养基(含蛋黄、甘油、 马铃薯、无机盐、孔雀绿等) 生长缓慢;培养需2-4周有菌落生成
“顽” :对某些理化因素抵抗力较强
(四抗)
抗干燥:在干燥痰中可生存6-8个月,
附在尘埃上传染性可保持8-10d;
抗酸碱:抗3%HCl,4%NaOH,
5%石炭酸,6%H2SO4 达30min
抗染料:1:13000孔雀绿或1:75000结晶紫
• 结核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 新石器时代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2100年 前的女尸身上发现左上肺门均有结核病灶。 2007年12月7日报道,在土耳其一具50万年 前的古尸上发现结核感染人最遥远的证据。
• 中国医史中,结核病最早记载于《内 经》并形容为“虚痨”之症。古代文 献有提及肺痨为痨虫于肺所致,但未 能确定致病的成因。
一、生物学性状
• 形态与染色:细长略带弯曲,分枝状,有荚膜,抗 酸染色阳性
结核杆菌抗酸染色(×1000)
细胞壁脂质量高
染 色 培 抵 致 养 抗 病 力 特 点 免 疫 特 点
培养特性
特点: – 专性需氧 – 生长缓慢 – 营养要求高
“谗、懒、顽、变”
生长现象 – 液体:表面生长(菌膜) – 固体:颗粒、结节、花菜状菌 落,乳白或米黄,不透明
卡介苗(BCG)的普遍接种;结核疫情得到很大控制。
科学家也预言:至2000年人类将消灭结核病?!
1993年WHO 宣布:全球处于结核病紧急状态; 2006年 WHO 报告:
* 全球1/3(22亿)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
* 每年新发病例900万 •每年300万人死于结核病 •我国每年死于结核病的人数约为25万,发病率和死亡 数在27种法定报告传染病中排第一位
2000年我国卫生部宣布:中国处于结 核病的紧急状态: (五多一缓慢 )
* 感染人数多 * 患病人数多 * 传染源多 * 耐药病人多 * 死亡人数多 * 疫情下降缓慢 44.5%的人口感染,约为5.5亿 450万 150万 耐药率19%- 47% ,多耐药(MDRTB) 13万/年 患病率年递降率为3.8%
细胞免疫(致敏T细胞、淋巴因子)
细胞免疫与Ⅳ型变态反应并存
杀死结核杆菌 — 细胞免疫
损伤正常组织细胞 — Ⅳ型超敏反应
•抗结核免疫属于传染性免疫(infection immunity) ,或称有菌免疫
•抗结核免疫主要是细胞免疫,抗体只能对胞 外细菌起作用
主要致敏的T淋巴细胞和被激活的巨噬细胞起作用
分 枝 杆 菌 属 (Mycobacterium)
一类细长略弯曲的杆菌,因有分枝生 长的趋势而命名
• 分枝杆菌属
结核分枝杆菌 麻风分枝杆菌 非结核分枝杆菌
主要特点
–细长弯曲,分枝状生长 –细胞壁含有大量脂质并含分枝 菌酸 –常用抗酸染色鉴定,呈抗酸染 色阳性
扫描电镜照片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 (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病灶逐渐 纤维化和钙化
致病性
临床表现有咳嗽咳痰,痰中带血甚至咯血,发热盗 汗,疲乏无力和消瘦等等
粟粒性肺结核
肺结核
原发后感染(多发生于成年人)
诱发因素:原发病灶中潜伏的结核杆菌; 外界的结核杆菌再次侵入。 感染特点:病灶局限,不累及邻近淋巴结, 但易发生慢性肉芽肿、干酪样坏死
和空洞。
干 酪 样 肺 结 核
超敏反应
• 结核分枝杆菌的蛋白质与蜡质D共同刺激 T淋巴细胞,形成迟发型超敏反应 • 体内被致敏的T淋巴细胞再次遇到结核分 枝杆菌时,即释放出淋巴因子,引起强烈的 迟发型超敏反应,形成以单核细胞浸润为 主的炎症反应,容易发生干酪样坏死,甚至 液化形成空洞
(二)致
传播途径:
呼吸道


肺结核 肠结核 皮肤结核病
结核杆菌
消化道 破损皮肤粘膜
肺外 感染
肺结核
结核分枝杆菌
吞噬细胞内繁殖
原发感染(多见于儿童)
肺泡
吞噬细胞 原发性感染 (原发综合征)
全身性粟粒性结核
原发灶内的结核分枝杆菌可经淋巴管扩 散至肺门淋巴结引起淋巴管炎和淋巴结 肿大,X线胸片显示哑铃状阴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