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债学复习题一、单选题1、国债发行价格和票面面值一样的发行方式称为(C)。
A、溢价发行;B、折价发行;C、平价发行;D、贴现发行。
2、我国主要采用的国债偿还方式是(A)。
A、期满一次偿还法;B、提前偿还法;C、以新替旧偿还法;D、分期还本偿还法。
3、美国国债的典型发行方式是(A)。
A、公开拍卖;B、零售;C、承购包销;D、私募。
4、经济全球化会使国债的挤出效应(C)。
A、不变;B、增大;C、变小;D、变化不确定。
5、我国国债市场开放应该采取(D)途径。
A、直接开放;B、不开放;C、半开放;D、渐进式开放。
6、垃圾债券指债券之信用评等在(A)等级(不含)。
A、BBB-;B、BB-;C、B-;D、CCC-。
7、一般而言,公债风险不包括(B)。
A、利率风险;B、信用风险;C、流动性风险;D、通货膨胀风险。
8、零息债券采折价发行时,其折价部份应为投资人之(A)。
A、利息收入;B、资本利得;C、再投资收入;D、以上皆是。
9、债券评等的等级愈高,债券的(D)愈低。
A、系统风险;B、流动性风险;C、利率风险;D、违约风险。
10、关于海外债券的叙述,(C)是错的。
A、美国债券市场以不动产抵押证券为最大宗;B、不动产抵押证券几无信用风险,又可提供较公债为高的报酬,因此深受投资人欢迎;C、美国公债报价采千元报价方式,以1/32作为最小计价变动单位;D、以上皆正确。
11、(D)不是央行控制货币供给的主要工具。
A、制订准备金制度;B、公开市场操作;C、重贴现窗口;D、融资成数的调整。
12、有关央行货币政策的叙述,(D)是错的。
A、存款准备比率越高,银行创造信用的能力越低;B、央行认为货币市场利率偏高,资金不足时,会买入银行持有之政府公债及央行定存单;C、央行调整重贴现利率主要目的在于利率政策的宣示效果;D、采调整重贴现利率所产生之效果最强。
13、假设五年后到期之债券,票面利率为5%,其目前收益率为6%,若维持利率不变,则一年后债券价格将(A)。
A、上升;B、下降;C、不变;D、无法判断。
14、债券投资的收益不包含(D)。
A、利息收入;B、利息之再投资收入;C、资本利得;D、股利收入。
15、债券远期之理论价值与(B)成负相关。
A、债券现货价格;B、持有现货利息收入;C、持有现货资金成本;D、利率波动性。
16、(A)不是1988年巴塞尔协议运用可能遭遇的问题。
A、未考虑交易对手不同交易之抵销效果;B、未考虑投资组合风险分散之效果;C、未考虑信用衍生性商品之运用;D、未考虑不同信用等级及年期之投资风险不尽相同。
17、对于投资债券的风险叙述,(D)是正确的。
A、所谓市场风险对于债券投资人而言,主要为利率上涨或下跌所导致的风险;B、投资债券的信用风险可分为投资标的信用风险和交易对手违约风险;C、债券投资人可能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则有买卖价差风险,又一般金融机构则可能会有资金调度流动性风险;D、以上皆正确。
18、在(B)情况下,债券会溢价发行。
A、票面利率=要求报酬;B、票面利率>要求报酬;C、票面利率<要求报酬;D、以上皆是。
19、若预期物价上涨,原则上央行对利率的反应为(A)。
A、调高;B、调低;C、持平;D、视银行存款利率而定。
20、(AA、甲债券;B21、债券评等的等级最主要受到(C)之影响。
A、利率风险;B、再投资风险;C、违约风险;D、购买力风险。
22、(A)可以提供投资人对利率上涨风险的保护。
A、浮动利率债券;B、固定利率债券;C、可提早赎回债券(Callable Bond);D、股权连动债券。
23、假设投资人以$85的发行价格购入零息债券,在到期时取回面额$100,则投资人所获得之$15增值部分应该是属于(B)。
A、资本利得;B、债息收入;C、再投资收入;D、以上皆非。
24、债券甲为每年付息一次,债券乙是每半年付息一次。
假设这两债券的其它条件(包括到期期限,票面利率,信用风险,次级市场流通性等)均相同,则请问哪一个债券的价值会比较高?(B)A、债券甲;B、债券乙;C、两债券的价值相同;D、不一定。
25、在债券的发行契约中所指的受托人或受托机构 (Bond Trustee),其主要职责为(A)。
A、代表债权人来执行查核或监督债券发行机构;B、接受发行机构之委托,负责债券定期的债息发放与到期还本业务;C、强化发行机构的信用,降低债券违约风险;D、负责债券的发行销售事宜。
26、公债是指(B)。
A、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债务总额;B、一国政府债务;C、国债;D、所有公共部门的债务。
27、中期公债是指(C)。
A、3—5年的公债;B、2年以上,5年以下的公债;C、1年以上、10年以下的公债;D、以上都不对。
28、商业银行购买公债的货币效应是(D)。
A、扩张性的;B、紧缩性的;C、中性;D、不确定。
29、公债依存度是指(C)。
A、当年公债发行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B、当年公债累计余额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重;C、当年公债发行额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重;D、当年公债累计余额占当年GDP的比重。
30、公债的偿债率是指(C)A、累计还本付息额占国民收入的比重;B、当年还本付息额占当年国民收入的比重;C、当年还本付息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D、当年还本付息额占偿债资金的比重。
二、名词解释1、公债:公债是债的一种的形式,它是政府以债务人身份向个人和企业以及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依据借贷原则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它体现的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
2、公债负担率:是指一定时期的公债累计余额占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可用公式表述为:公债负担率=(当年公债余额/当年GDP)×100%。
这一指标从国民经济整体角度考察政府累积的债务总量。
国债负担率成为发达国家和IMF衡量一国经济状况的主要观测和控制指标。
如,Maastricht 条约规定,加入欧元体系的国家必须将政府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控制在3%以下,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控制在60%以内。
还有一个标准是,一国的当年的国债发行额最高现额是当期的财政收入。
3、公债依存度:是指一定时期内公债的发行额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重,可用公式表述为:公债依存度=(当年公债发行额/当年财政支出额)×100%。
公债依存度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财政支出有多少是依靠发行公债来实现的。
参照国际上其他各国的数据,国家财政的债务依存度一般保持在15-20%左右,中央财政的债务依存度一般25-30% 的范围内。
4、公债偿债率:是指当年公债的还本付息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公债偿债率=当年公债还本付息额/财政收入,即当年的财政收入中用于偿还债务的部分占多少分额。
这一指标的国际警戒线为10%。
5、外债偿债率:指一国在某一时期,所举借外债的还本付息额,与其各种外汇收入总和之比。
它是衡量一国所借外债是否过多的一个重要指标。
这一指标国际公认的安全警戒线为25%。
6、偿债基金制度:是政府作为债务人所设立的一种专门基金制度,目的主要是用来偿还政府举措的债务。
7、公债的期限结构:是指短期、中期和长期公债在公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8、公债持有人结构:各种不同类型的公债持有人所持有的公债在公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也就是投资人结构。
9、凭证式国债:是指国家采取不印刷实物券,而用填制“国库券收款凭证”的方式发行的国债。
凭证式国债其票面形式类似于银行定期存单,利率通常比同期银行存款利率高,具有类似储蓄、又优于储蓄的特点,通常被称为“储蓄式国债”。
凭证式国债通过各银行储蓄网点和财政部门国债服务部面向社会发行,可以记名、可以挂失,但不能上市流通。
10、记帐式国债:又称无纸化国债,它是指将投资者持有的国债登记于证券帐户中,投资者仅取得收据或对帐单以证实其所有权的一种国债。
记帐式国债的券面特点是国债无纸化、投资者购买时并没有得到纸券或凭证,而是在其债券帐户上记上一笔。
记帐式国债可以记名、挂失,以无券形式发行可以防止证券的遗失、被窃与伪造,安全性好;可上市转让,流通性好。
11、上市公债:是指符合上市条件,能够在证券交易所挂牌自由买卖的公债。
12、非上市公债:在证券交易所之外的公债流通市场自由买卖的公债。
13、折价发行:折价发行就是政府债券以低于票面值的价格出售,即认购者按低于票面值的价格支付购金政府按这一折价取得收入,到期仍按票面值还本14、平价发行:平价发行就是政府债券按票面值出售。
认购者按国债票面值支付购金。
政府按票面值取得收入,到期亦按票面价值还本。
15、溢价发行:溢价发行就是政府债券以超过票面值的价格出售,即认购者按高于票面值的价格支付购金,政府按这一增价取得收入,到期则按票面值还本。
三、问答题1、国债管理中应遵循的原则。
(1) 债务最小化原则;(2) 债务成本最小化原则;(3) 效率最大化原则;(4) 确保偿还原则。
2、公债的特点。
(1)有偿性--如期偿还,并向认购者支付利息。
(2)自愿性--国债的发行或认购建立在认购者自愿承购的基础上。
(3)灵活性--国债发行与否及发行多少,一般完全由政府根据有关因素灵活确定,不能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3、公债的发行需要具备的条件。
(1)公债的发行价格。
通常分为三种:平价发行--公债的发行价格与公债票面额相同;折价发行--公债的发行价格低于债券面额;溢价发行--公债的发行价格高于公债票面额。
(2)公债的利率。
决定公债利率的因素主要:市场利率的高低;政府的信用;社会资金的供给量(3)公债的发行数额(规模)。
发行规模主要受下列因素限制:生产力发展水平;公债的用途和公共部门使用资金的效率;私人部门的资金需求。
(4)公债的还本及付息期限。
公债的还本期限主要考虑:举债者对资金时间的要求;债务的成本。
4、公债的发行方式和特点。
主要有两种主要的发行方式:(1)政府直销方式(公募法)。
政府向社会公众募集公债(直接公募、间接公募)可以广泛吸收社会闲置资金,但募集时间长。
(2)金融机构承销方式(包销法)。
发行成本低、发行迅速、使公债收入及时入库和使用,但若不能全部发行出去会导致货币供给增加,出现信用膨胀。
5、影响国债收益率的因素。
(1) 国债的票面利率; (2) 国债的购买价格; (3) 国债的持有期限。
6、公债理论所要分析的问题。
1)公债对资源配置的影响(1)公债使资源的使用和支配权从私人部门转向公共部门,公私两大部门的比例因此而发生变化;(2)公债在政府部门的使用会使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以及公共产品内部的比例结构发生变化。
(3)需要分析的问题是:这种变化是否促进了效率,公债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够促进效率。
2)公债对收入分配的影响(1)相对于其他筹资方式来说,采用公债的方式筹集资金可能会使一部分人受益,另一部分人受损。
(2)需要分析的问题是:公债使哪些人受益,哪些人受损.3)公债的宏观经济影响:(1)从宏观上来看需要考虑的是公债对总需求与总供给所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