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歧义句剖析及真题点拨歧义句是在理解上会产生两种以上可能的句子,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
要辨析歧义句首先得弄明白产生歧义句的原因。
产生歧义句的原因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多义词造成的歧义,一种是句子结构的不同停顿组合造成的歧义。
歧义句主要有语音歧义、词汇歧义、语法歧义三种类型。
一、语音歧义能够导致歧义的语音特征主要有重音、停顿、声调、语气和语调。
句子的轻重音、停顿点、语调等的不同均可以使句子意思有所变化,所以考生在运用汉语时,一定不要陷入误区。
例题1.(2007年河南省第1题)选出没有歧义的句子( )。
A.反对你的游行的人不少B.我们计划请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来我校作报告C.A国对B国的进攻早有准备D.学生的成绩好坏并不能反映其素质的高低【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因停顿的不同而造成的歧义。
A 项“反对你/的游行的人/不少”与“反对/你的游行/的人不少”,停顿的不同,造成两种意思;B项“著名”是用来修饰“学者”还是“教育家”还是两者兼有,不明确;C项“A国对B国/的进攻/早有准备”与“A国对/B国的进攻/早有准备”,可有两种理解。
只有D项是没有歧义的。
故选D。
例题2.(2003年山东省第22题)下面的四句话中有一句既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请把这个有歧义的句子找出来( )。
A.捉住老鼠的花猫B.袒护孩子的妈妈C.残害百姓的匪徒D.审判罪犯的法官【解析】语句停顿在“袒护”后面和“的”的后面产生不同的意思,前者是个动宾短语,表示对“孩子的妈妈”有“袒护”,而后者则表示“妈妈”在“袒护孩子”。
故选B。
二、词汇歧义词汇歧义大多都是多义词或多义短语使用不当造成的,如果一个句子里有某个词是多义的,那么这个句子可能成为多义句。
例题1.(2007年河南省第3题)请选出有歧义的句子( )。
A.在大多数人眼里,他是一无所有的B.去趟西安,他就买了三件礼品回来C.成功是赢得了整场战争,而不是赢得每一场战争D.他叔父原来在上海一所不错的中学里当数学教师【解析】“原来”有两层意思,既可以表示“以前”,也可表示“原来如此”,则D项句子既可理解为“他叔父以前在上海当教师”,又可理解为“突然知晓了他叔父在上海当教师”。
故选D。
例题2.(2006年黑龙江省第31题)从给出的几句话中选出有歧义的句子( )。
A.门没有锁,咱们进去吧B.雪终于停了,它好像累了C.文先生在苏州的地位让人羡慕D.烟雾中,熊辉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词义的多用导致的歧义。
“锁”既可当名词用,意为锁头,也可当动词用,意为锁门,A项因此有歧义,既可理解为门没有被锁住,也可理解为门没有锁头。
故选A。
例题3.(2005年浙江省第31题)下列各项中没有歧义的一项是( )。
A.他骑车带我到绍兴市公安局B.这个人谁都不认识C.计算机算出的结果也不一定对D.小孙到处联系不好【解析】这道题考查了词的多义造成的歧义。
A项中的“带”是个多义词,有两种解释,一是“带领”,二是“载着”;B项可以理解为“这个人不认识其他人”,也可以理解为“其他人不认识这个人”;D项的“不好”可以表示陈述,也可表示结果,表示陈述时意思是“小孙到处联系的行为不好”,表结果时可以理解为“小孙到处联系的结果不好”。
故选C。
歧义句是在理解上会产生两种以上可能的句子,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
要辨析歧义句首先得弄明白产生歧义句的原因。
产生歧义句的原因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多义词造成的歧义,一种是句子结构的不同停顿组合造成的歧义。
人事考试网专家认为,歧义句主要有语音歧义、词汇歧义、语法歧义三种类型。
一、语音歧义轻重音、停顿能够导致歧义的语音特征主要有重音、停顿、声调、语气和语调。
句子的点、语调等的不同均可以使句子意思有所变化,所以考生在运用汉语时,一定不要陷入误区。
例题1.(2007年河南省第1题)选出没有歧义的句子()。
A.反对你的游行的人不少B.我们计划请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来我校作报告C.A国对B国的进攻早有准备D.学生的成绩好坏并不能反映其素质的高低【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因停顿的不同而造成的歧义。
A 项“反对你/的游行的人/不少”与“反对/你的游行/的人不少”,停顿的不同,造成两种意思;B项“著名”是用来修饰“学者”还是“教育家”还是两者兼有,不明确;C项“A国对B国/的进攻/早有准备”与“A国对/B国的进攻/早有准备”,可有两种理解。
只有D项是没有歧义的。
故选D。
二、词汇歧义词汇歧义大多都是多义词或多义短语使用不当造成的,如果一个句子里有某个词是多义的,那么这个句子可能成为多义句。
例题1.(2007年河南省第3题)请选出有歧义的句子()。
A.在大多数人眼里,他是一无所有的B.去趟西安,他就买了三件礼品回来C.成功是赢得了整场战争,而不是赢得每一场战争D.他叔父原来在上海一所不错的中学里当数学教师【解析】“原来”有两层意思,既可以表示“以前”,也可表示“原来如此”,则D项句子既可理解为“他叔父以前在上海当教师”,又可理解为“突然知晓了他叔父在上海当教师”。
故选D。
三、语法歧义语法歧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定语修饰指代不清。
同一个短语或同一句话,在语法结构上有不同的划分,指向不同的修饰成分就会产生歧义。
(2)主谓宾搭配歧义。
同一个语言形式,它内部的结构关系可能有多种,不同的机构关系表示的意义也不一样。
(3)指代不明造成歧义。
如“他的笑话讲不完”中的“笑话”既可是关于“他”的,也可理解为是“他”讲的。
例题1.(2007年河南省第2题)选出没有歧义的句子()。
A.没有人相信他的话B.我和小王已经商量好了,下了课去打球C.最后出席会议的教授的弟子作了精彩的发言D.我们需要相信自己的人【解析】A项相信的对象可能是“他的话”,也可能是“他的行为或其他”,“话”在这里做口头语;C项最后出席会议的到底是教授还是他的弟子,表意不明;D项相信的对象是我们,还是指个人的自信,不明确;B项其实表述也不清楚,“和”既可理解“与”,也可理解为“向”。
相较而言,B项正确。
故选B歧义句是在理解上会产生两种可能的句子,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
例题:三个学校的学生积极参加了这次活动。
专家总结歧义句的分类1、多音字造成的歧义句2、多义词或多义短语造成的歧义句3、停顿引起的歧义句4、指代不明造成的歧义句5、修饰两可造成的歧义句6、结构切分不确定造成的歧义句多音字造成的歧义句例1:到2008年底,他还欠款5000元。
例2:这个人好说话多义词或多义短语造成的歧义句例1:天色渐暗,自行车还没有修好,修车的急坏了例2:北京图书馆收藏者章太炎的书。
例3: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解析:“前”做形容词,表以前之意,时间范围大;“前”做动词,表往前走之意,则只能在15日这一天去县里停顿引起的歧义句例1: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解析:“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有歧义,可读为“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或“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
(2)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解析: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能力有限)”,也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能由于身份等因素)”。
(3)老胡看到我们非常惊讶,连忙把别后的情况告诉我们,还热情地拉我们上他家去。
解析:这句停顿不同,有两种理解:一是“老胡看到我们/非常惊讶”,一是“老胡看到/我们非常惊讶”。
指代不明造成的歧义句例1: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小李对诗歌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
解析:“这方面”指代不明,到底是指欣赏好诗,还是指创作好诗?(2)不几天,刘备领大军到了零陵。
零陵太守刘度派大将邢道荣和他的儿于引兵出战。
解析:“他”是指“刘备”呢,还是“邢道荣”呢?读者难以捉摸(3)小倩告诉我说,等她把那张参加比赛的水粉画“磨蹭”完了,我们就可以一起去青岛旅游了。
解析:“她”可指代小倩,也可指另外一人修饰两可造成的歧义句例1:一个外商投资的木材加工厂今年底将要建成投产。
解析:“一个”在句中做定语,既可以修饰“外商”,也可以修饰“木材加工厂”例2: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解析:“几个学校的领导”有歧义,“几个”可以理解为修饰“学校”,也可理解为修饰“领导”,修改时可换用有关量词,分别用“所”“位”等表示修饰“学校”或“领导”。
例3: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杨绛先生在把稿酬版税捐赠清华大学的仪式上说:“我以代表的身份在这里讲话,我一个人代表三个人:我、已去世的钱钟书先生和女儿钱瑷。
”解析:“已去世的”可以修饰“钱钟书先生”,也可以一直修饰到“钱钟书先生或女儿钱瑷”整个内容,有歧义。
结构切分不确定造成的歧义句例1:咬死了猎人的狗。
解析:本句可以看作动宾结构,表示猎人的狗被咬死了;也可以看成是偏正结构,表示这是一条把猎人咬死的狗。
例2:他们两个是高中的学生。
解析:既可以理解为两个高中学校,也可以理解为同一学校的两个学生。
例3:我要炒肉丝。
解析:“炒肉丝”既可以理解为动宾结构“炒肉丝”,也可以理解为一个是菜名,是一个名词。
专家总结经典练习:1、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广东卷) 解析:“看了十天的报纸”有歧义,是看了“十天报纸”,还是看了“十天的报纸”?2、根据气象资料分析,长江中下游近期基本无降雨过程,仅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可能有短时小到中雨。
解析:“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有歧义,可理解为“江苏和浙江这两省各自的部分地区”,也可理解为“浙江的部分地区”。
3、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余元。
解析:有歧义和重复,是诉讼费三千余元,还是经济损失和诉讼费总共三千余元。
4、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14毫米的厚度给人的视觉感受,并不像索尼公司的产品那样,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
解析:“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是指“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还是“索尼公司的产品”,所指不明确。
5、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解析:有歧义,“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有歧义,“此”是指“只是嘴上说说”还是指“要采取果断措施”。
公务员考试语句表达歧义句解析歧义句是在理解上会产生两种以上可能的句子,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
要辨析歧义句首先得弄明白产生歧义句的原因。
产生歧义句的原因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多义词造成的歧义,一种是句子结构的不同停顿组合造成的歧义。
科信教育专家认为,歧义句主要有词汇歧义、语法歧义、语音歧义三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