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课第一框尊重他人教案-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四课第一框尊重他人教案-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施秉县第三中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小组教师
上课时间 [来源:] 课题
教学目标:
年 月 日(星期 ) 第 周第 课时 累计 课时 第四课 第一框 尊重他人
1.知道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理解每个人都 有得到他人尊重的需要,明 确必须尊重他人。
2.培养学生重视他人、平等待人、换位思考、欣赏他人的能力。
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引导学生践行尊重的理念
教学重点:尊重是交往的起点;尊重从我做起。
教学难点:努力实践平等待人,真正做到尊重他人。
教学方法及措施:讲授法、合作探究、讨论、归纳法。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导入新课
主持人董卿采访了著名翻译家许渊冲老先生。采访过程中,董卿 3 分钟 跪地 3 次,以跪地的身姿,专注倾听先生的每一字每一句,被网友们称赞为 “跪出了最美的中华骄傲”。
董卿的行为体现了对长辈的尊重,展现了她良好的修养,因而被称赞为 “跪出了最美的中华骄傲”;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尊重他人》。
探究新课
运用你的经验:P32
问题:面对上述两种场景 ,你的感受有何不同?
就上述场景,谈谈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如何尊重他人。 [来源:学科网 ZXXK]
一、尊重是交往的起点
探究与分享:P33
A.平等待人
B.尊重他人
C.举止端庄
D.宽以待人
2.俄国作家屠格涅夫虽未给一名乞丐一分一厘,可却给予了他最高的 尊重。当他用手握住乞丐脏兮兮的手,并诚恳地说声“兄弟”时,历史就 将这个传递爱心的尊重定格了。这表明( )
①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②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 系的前提 ③尊重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④每个人 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 会的尊重
[来源:学。科。网]
得出结论:学会换位思考
课堂小结(板书) 尊重是交往的起点
尊重他人 尊重从我做起
尊重给个体带来的意义 尊重给社会带来的意义 平等对待他人 家夏衍临终前感到十分难受。秘书说:“ 我去 叫大夫。”当他开门欲出时,夏衍突然睁开了眼睛,艰难地说:“不是叫, 是请。”随后就昏迷过去,再也没有醒来。“不是叫,是请”,竟成了 夏 老临终前的最后遗言。这反映了夏老( )
[来源:Z,xx,]
展示几幅生活中不平等待人的反面例子:伸脚打的、歧视农民工、过 水坑不注意避让清洁工、侮辱保安。
展示周恩来平等、谦逊待人的事例 得出结论:平等对待他人 故事 1:丈夫与妻子 故事 2:猪、绵羊和奶牛故事 3:狐狸与鹤 问题:“丈夫与妻子”、“猪、绵羊和奶牛”和“狐狸与鹤”这三个故事 给我们什么启示?怎样才能赢得他人尊重?
D. 小刚喜欢溜旱冰,星期天他非要不喜欢溜冰的小李陪他玩
问题:你赞同哪位同学的观点?举例说明支持你的观点。
有人说:“尊 重比帮助更重要。”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马 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得出结论:尊重给个体带来的影响 探究与分享:P34 问题:你如何看待以上观点? 二、尊重从我做起 探究与分享:P34 商人与乞丐推销员 问题:这位推销员为什么感激买铅笔的商人? 从故事中你能感悟到什么? 得出结论:积极关注、重视他人 探究与分享 :P35 思考:你赞同他们的看法吗?说说你的 理由。 故事 1:萧伯纳与小姑娘 故事 2:曾国藩题对联 故事 3:女王敲门 问题:“ 萧伯纳与小姑娘”、“曾国藩题对联”和“女王敲门”这三个故 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自己不喜 欢的事,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下列做法中,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
A.小虎经常给弱小的同学起绰号
B.李老师组织活动前都征求同学们的意见,从不强人所难
C .王通不小心把教室的门踢坏了,他说是小杰踢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