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理学教学大纲@南方医科大学

病理学教学大纲@南方医科大学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第一节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一、萎缩萎缩的概念:生理性与病理性萎缩。

病理性萎缩的原因及分类(营养不良性、压迫性、失用性、去神经性、内分泌性萎缩)、形态变化与影响。

二、肥大、增生及化生的概念。

第二节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一、可逆性损伤(变性)可逆性损伤(变性)的概念。

细胞水肿(水变性):概念、病变特点、原因及发生机制、结局。

脂肪变:概念、病理变化、病因的发生机制及结局。

玻璃样变:概念、分类(细胞内玻璃样变、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细动脉壁玻璃样变)、病变特点、产生机制与结局。

二、不可逆性损伤- 坏死坏死的概念、病因、病理变化(镜下改变及早期坏死组织肉眼观察特征)、类型(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纤维素样坏死、坏疽)。

坏疽的概念、病因、类型(干性、湿性及气性坏疽)、病变特点。

坏死的结局:细胞溶解引起局部急性炎症反应、溶解吸收、分离排出、机化与包裹、钙化。

三、细胞调亡和细胞老化的概念。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修复的概念与意义一、再生再生的概念、分类(生理性与病理性、完全与不完全性)。

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上皮组织、纤维组织、软骨组织和骨组织、血管、肌组织、神经组织的再生。

二、纤维性修复肉芽组织概念、作用及结局、疤痕组织的形成过程及不利后果。

三、创伤愈合创伤愈合的概念:创伤愈合的类型:一期愈合和二期愈合的特点。

四、骨折愈合骨折愈合的四个阶级:血肿形成、纤维性骨痂形成、骨性骨痂形成、骨痂改建的特点。

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全身性和局部性因素。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血液循环障碍的概念、类型(全身性与局部性)第一节充血和淤血充血的概念、类型(动脉性充血、静脉性充血-淤血)。

局部性与全身性淤血的原因。

全身性淤血的病理改变:1. 基本病变;2. 主要脏器的病变(肺淤血、肝淤血)、后果。

第二节出血出血的概念、病变及后果第三节血栓形成血栓形成与血栓的概念。

血栓形成的条件: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液凝固性增加。

血栓形成的过程和形态、类型。

血栓的结局:软化、溶解和吸收,机化和再通,钙化。

血栓对机体的影响:阻塞血管、栓塞、心瓣膜变形、广泛性出血。

第四节栓塞栓塞与栓子的概念。

栓子运行的途径:静脉性、动脉性、门静脉性、交叉性、逆行性栓子。

栓塞的类型(血栓、脂肪、气体、羊水及其他栓塞)及其后果。

第五节梗死梗死的概念。

梗死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梗死的类型(贫血性、出血性、败血性梗死)及病理变化。

第六节水肿水肿的概念、发病机制、病变及对机体的影响。

第四章炎症第一节炎症概述炎症的概念:炎症的原因:生物性因素、理化性因素、组织坏死、变态反应。

炎症的基本病变:一、变质变质性变化:概念、组织形态变化。

二、渗出渗出性变化的概念。

渗出:渗出液和漏出液的区别。

三、增生增生性变化的概念。

炎症的局部表现与全身反应:局部表现:红、热、肿、痛、功能障碍及产生的机制。

全身反应:发热、血液中细胞成份的变化及其他改变。

第二节急性炎症炎症的分类:急性、慢性。

一、血流动力学改变;二、血管通透性增加;三、白细胞渗出和吞噬作用;四、主要炎症介质的作用;五、分类及病变:浆液性、纤维素性、化脓性炎(表面化脓和积脓、蜂窝织炎、脓肿)及出血性炎特点。

六、结局:痊愈:完全愈复、不完全愈复。

迁延为慢性炎症。

蔓延扩散:局部蔓延、淋巴道蔓延、血道蔓延(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

第三节慢性炎症一般慢性炎症的病变特点;慢性肉芽肿性炎:概念、形成条件和组成。

第五章肿瘤我国肿瘤发生与防治概念。

第一节肿瘤的概念肿瘤的定义:肿瘤性增殖与非肿瘤性增殖的本质区别。

祖国医学对肿瘤的认识。

第二节肿瘤的形态一、大体形态和基本组织结构大体形态:形状、大小、颜色、质地和数目。

基本结构:实质、间质结构状况。

第三节肿瘤的分化与异型性肿瘤的分化。

异型性的概念:良性肿瘤的异型性、恶性肿瘤的异型性(瘤细胞的异型性、瘤组织结构的异型性)。

第四节肿瘤的命名与分类一、肿瘤的命名:一般命名原则、其他命名。

二、肿瘤的分类:组织来源、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好发部位。

第五节肿瘤的生长和扩散肿瘤的生长:生长速度、生长方式(膨胀性、浸润性、外生性)。

肿瘤的扩散:局部浸润和直接蔓延、转移(淋巴道、血道、种植性转移)。

第六节肿瘤的分级和分期高、中、低分化;TNM 分期系统。

第七节肿瘤对机体的影响良性肿瘤对人体的影响:压迫、阻塞。

恶性肿瘤对人体的影响:破坏正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出血、疼痛、发热、恶病质。

第八节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鉴别:分化程度、核分裂象、生长速度、生长方式、继发改变、转移、复发、对机体的影响。

第九节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一、癌前病变及其意义癌前病变概念:常见癌前病变类型:大肠腺瘤、慢性子宫颈炎伴子宫颈靡烂、乳腺纤维囊性病、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溃疡性结肠炎、皮肤慢性溃疡、粘膜白斑。

二、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的概念及其意义。

第十节肿瘤发生的分子基础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等。

第十一节环境致瘤因素环境致瘤因素:化学、物理性、病毒性致瘤因素。

第十二节遗传与肿瘤常见的遗传性肿瘤综合征。

第十三节肿瘤免疫肿瘤抗原和机体抗肿瘤免疫的机制。

第十四节常见肿瘤举例一、上皮性肿瘤上皮组织良性肿瘤:乳头状瘤、腺瘤组织学特点。

上皮组织恶性肿瘤(癌):鳞状细胞癌、腺癌、基底细胞癌、移行细胞癌组织学特点。

二、间叶组织肿瘤间叶组织良性肿瘤:脂肪瘤、血管瘤、淋巴管瘤、平滑肌瘤、软骨瘤组织学特点。

间叶组织恶性肿瘤(肉瘤):脂肪肉瘤、横纹肌肉瘤、平滑肌肉瘤、血管肉瘤、纤维肉瘤、骨肉瘤、软骨肉瘤组织学特点。

癌与内瘤的鉴别。

三、神经外胚叶肿瘤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胶质瘤。

周围神经系统肿瘤:神经鞘瘤与神经纤维瘤。

视网膜母细胞瘤、恶性黑色素瘤。

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第一节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的概念、病因及发病机制,基本病理变化。

各重要脏器的病变及其后果:(主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颈动脉及脑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粥样硬化、四肢动脉粥样硬化、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

第二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病变特点及后果。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分类、病变、合并症)、心肌纤维化、冠状动脉性猝死。

第三节高血压病1 、高血压病概念、病因与发病机制、类型及分期。

2 、高血压病各器官的病理变化(动脉、心脏、肾脏、脑及视网膜的改变)。

第四节风湿病一、风湿病概念风湿病概念、病因及发病机制。

风湿病的基本病变及发展过程(变质渗出期、增生期、瘢痕期)。

二、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心内膜炎:急性炎症期与赘生物形成、结局和影响。

风湿性心肌炎:风湿小体的病理特点和结局与影响。

风湿性心外膜炎:病理特点与影响。

三、心瓣膜病心瓣膜病概念、病因与分类(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主动脉狭窄及关闭不全),各种类型心脏病的形态变化、血液动力学改变及其影响。

四、心脏外的风湿病变: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病变、风湿性动脉炎及风湿性脑病。

第五节感染性心内膜炎分类、主要病变及产生的影响。

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第一节肺炎肺炎的概念及常见类型。

一、大叶性肺炎1 、大叶性肺炎的概念、病因及发病机制。

2 、病理变化特点及临床联系。

3 、并发症。

二、小叶性肺炎1 、小叶性肺炎的概念、病因及发病机制。

2 、病理变化特点,临床病理联系。

3 、结局及并发症。

•军团菌肺炎1 、军团菌肺炎概念、病因及发病机制。

2 、病变特点。

四、间质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病理改变要点。

第二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的概念。

2 、COPD 常见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肺气肿及肺心病)的概念、病因及发病机制。

3 、病理变化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第三节呼吸系统常见肿瘤•鼻咽癌病因、病变特点、扩散途径及结局。

•肺癌的病因、病理变化(大体分型、组织学分型)、扩散途径、临床病理联系。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第一节胃炎一、急性胃炎的主要类型及病变特点。

二、慢性胃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类型(浅表性、萎缩性、肥厚性、疣状)及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

第二节消化性溃疡病1 、消化性溃疡病概念。

2 、病理变化特点:3 、临床病理联系,结局与合并症。

4 、病因与发病机制。

第三节阑尾炎•病因和发病机制。

•分型及病理变化。

•结局及合并症。

第四节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的概念。

•病因及发病机制。

•基本病变。

•临床病理分型:普通型和重型(病变特点、临床病理联系及结局)。

第五节肝硬化一、肝硬化的概念。

二、门脉性肝硬化1 、病因及发病机制:2 、病理变化。

3 、临床病理联系:门脉高压症、肝功能障碍主要表现。

二、坏死后性肝硬变:病理变化要点。

三、胆汁性肝硬化:病理变化要点。

第六节胃癌病因、病理变化(早期、中晚期胃癌概念、分型及主要特点)、扩散及组织发生。

第七节原发性肝癌概念、病因、病理变化(早期肝癌的概念、晚期肝癌的分型及特点、组织学类型)、扩散。

第九章淋巴造血系统疾病一、淋巴瘤的分类: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

二、常见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主要特点。

三、霍奇金淋巴瘤的分型及主要特点、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区别、临床过程。

第十章免疫性疾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AIDS )的概念、临床表现、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

第十一章泌尿系统疾病第一节肾小球肾炎•病因及发病机制。

•基本病变及临床表现。

3 、急性弥漫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及相关肾炎类型、IgA 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病理变化(包括电镜)、免疫学特征及临床病理联系。

第二节肾盂肾炎1 、概念、病因及发病机制(感染途径)。

2 、急性与慢性肾盂肾炎的病理变化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第十二章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慢性子宫颈炎、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子宫颈癌的病变特点。

•子宫体癌(子宫内膜腺癌)的病因、病理变化、扩散、临床病理联系。

•前列腺增生症的病理变化。

•乳腺癌的病因、分类及病理变化、扩散。

第十三章内分泌系统疾病1 、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的病理变化(增生期、胶质贮积期、结节期)、病因和发病机制。

2 、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病理变化、病因和发病机制。

3 、慢性甲状腺炎(慢性淋巴细胞性、纤维性)的病变特点。

4 、甲状腺腺瘤的分型及病理特点。

5 、甲状腺腺癌常见类型的病理特点。

6 、糖尿病的分类、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变化。

第十四章神经系统疾病1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概念、病因及传染途径,病理变化特点,临床病理联系与结局。

2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概念、病因及传染途径,病理变化特点,临床病理联系。

第十五章传染病第一节结核病一、概述1 、病因和发病机制。

2 、结核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及转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