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与可靠性》习题3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可靠性指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规定值是确定目标值的依据B、门限值是合同和研制任务书中规定的、装备必须达到的合同指标C、最低可接受值是可使装备达到最佳效费比的指标D、以上说法全不对2.下列工作不属于可靠性定性分析要求工作项目的是()。
A、FMECA的定量危害性矩阵分析B、FTA的重要度分析C、FTA顶事件发生概率的计算D、可靠性建模3. 可靠性分配包括()。
A、基本可靠性分配和任务可靠性分配B、单元可靠性分配和系统可靠性分配C、可靠性定性分配和可靠性定量分配D、以上全不是4.可靠性分配的关键在于()。
A、可靠性定量要求的制定B、要确定一个方法,通过它能得到合理的可靠性分配值的优化解C、尽早开展D、可靠性预计的准确性5.FMEA不包括()。
A、故障原因分析B、故障检测方法分析C、危害性分析D、补偿措施分析6.下列关于单调关联系统故障树的描述错误的是()。
A、系统中任一组成单元的状态发生变化,则系统结构函数的取值必定发生变化B、单调关联系统的逻辑关系仅由与、或门构成C、或门结构(串联系统)是单调关联系统可靠性的下限,与门结构(并联系统)是单调关联系统可靠性的上限D、系统中任一组成单元的状态由故障转为正常,不会使系统的状态由正常转为故障7.对于初步设计阶段的电子产品来说,应选用()方法进行可靠性预计。
A、相似产品法B、评分预计法C、应力分析法D、元件计数法8.FMECA的根本目的只有一个,即()。
A、从产品设计、生产和使用角度发现各种缺陷与薄弱环节,从而提高产品可靠性水平B、准确估计出产品的可靠性水平C、为可靠性建模提供可信的依据D、为故障树分析奠定基础9.事件树分析中关于事件风险的定义是()。
A、故障率与损失率的乘积B、事件的发生概率与其损失值的乘积C、事件的发生概率与其损失值之比D、事件链后果的发生概率10.下列关于故障的认识错误的是()。
A、产品或产品的一部分不能或将不能完成预定功能的事件或状态B、在进行产品的故障次数统计时,只统计产品本身的独立故障C、所谓间歇故障可以在有限时间内,不经修复而自行恢复功能,因而不作为故障处理D、非致命性故障的发生不影响任务的完成二、多项选择题1. 可靠性分配主要在下述阶段进行()。
A、指标论证阶段B、方案论证阶段C、初步设计阶段D、详细设计阶段2.为了尽量减少可靠性分配的重复次数,在规定的可靠性指标基础上,可考虑留出一定的余量,如()。
A、某系统的可靠性指标为可靠度0.97,而分配时按0.98进行B、某系统的可靠性指标为故障率单位时间0.07,而分配时按0.08进行C、某系统的可靠性指标为故障率单位时间0.07,而分配时按0.05进行D、某飞机的可靠性指标为平均故障间隔飞行小时3.7,而分配时按6.18进行3. 故障树简化的“三早”原则包括()。
A、早期规范化B、早期逻辑简化C、早期模块分解D、早期不交化4. 为做好FMECA、FTA等工作,负责具体实施的人员应该是()。
A、可靠性专业人员B、产品设计人员C、总工程师D、质量管理人员5.在进行可靠性分配时需要遵循以下几条准则()。
A、对新技术产品分配较高的可靠性指标B、对新技术产品分配较低的可靠性指标C、对重要度高的产品分配较高的可靠性指标D、对可达性差的产品分配较低的可靠性指标6.任务可靠性预计与产品的()等直接相关。
A、寿命剖面B、任务剖面C、工作时间D、功能特性7.FMEA表头“任务”处填写()所需完成的任务。
A、约定层次产品B、最高约定层次产品C、最低约定层次产品D、初始约定层次产品8.可靠性预计的目的和用途主要是()。
A、评价是否能够达到要求的可靠性指标B、在方案论证阶段,比较不同方案的可靠性水平,为最优方案的选择及优化提供依据C、在设计中,发现影响可靠性的主要因素,找出薄弱环节,采取措施,提高系统可靠性D、为可靠性分配奠定基础9.在晶体管内基片上有一个裂缝,可以导致集电极到发射极开路,在这里()。
A、“集电极到发射极开路”是故障原因(机理)B、“集电极到发射极开路”是故障模式C、“晶体管内基片上有裂缝”是故障原因(机理)D、“晶体管内基片上有裂缝”是故障模式10.系统优化权衡的核心是()两个概念之间的权衡。
A、性能B、可靠性C、效能D、寿命周期费用11.产品可靠性定义的要素是三个“规定”,即()。
A、“规定条件”B、“规定时间”C、“规定功能”D、“规定指标”12.下列参数属于使用参数的有()。
A、平均故障间飞行小时B、平均故障间行驶里程C、致命故障间任务时间D、完成任务的成功概率13.从设计方面考虑,为提高串联系统的可靠性,可从下列几方面考虑()。
A、尽可能减少串联单元数目B、提高单元可靠性C、增设备用单元D、缩短工作时间三、判断题1. 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称为可靠度。
()2. 任务剖面的定义为:产品从制造到寿命终结或退出使用这段时间内所经历的全部事件和环境的时序描述。
()3. 产品的故障率就是产品的故障概率。
()4. 可靠性分配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而是一个反复迭代的过程,且应尽可能早实施。
()5. 等分配法简单却不太合理,因此在方案论证阶段不应采用这种方法。
()6.故障树的定量分析属于可靠性定量分析要求。
()7.可靠性指标是设计人员进行设计时的一个重要参考。
()8.可靠性分配结果是可靠性预计的目标。
()9.可靠性预计可为可靠性增长试验、验证及费用核算等提供依据。
()10.由于可靠性与时间密切相关,因此在采用评分法进行可靠性分配时,必须将工作时间作为评分因素。
()11.对于可靠性模型来说,所谓“系统”和“单元”就是指按产品层次划分的系统级产品和单元级产品。
()12.一个产品可能具有多种功能,而每一个功能有可能具有多种故障模式,每种故障模式又可能对整个系统造成多种不同严重程度的最终影响。
()13.把原故障树中的与门改为或门、或门改为与门,顶事件和底事件改为其相应的补事件,即得到该故障树的对偶树。
()四、简答题什么是基本可靠性模型?什么是任务可靠性模型?举例说明。
五、计算题1. 假定某无线电设备故障率为200万菲特,求该设备工作到8小时的可靠度、MTBF各是多少?如果要求有99%的把握不出故障,其工作时间应为多少才合理?2. 四个单元构成一个串联系统。
每个单元的故障率分别为每小时0.003、0.002、0.004和0.007。
若要求的系统故障率为0.09/小时,试按比例将故障率分至各单元,并计算各单元工作10小时时的系统可靠度。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习题3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三、判断题四、简答题【答】基本可靠性模型:是用来估计产品及其组成单元可能发生的故障引起的维修及保障要求的可靠性建模。
任务可靠性模型:是用以估计产品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描述完成任务过程中产品各单元的预定作用并度量工作有效性的一种可靠性模型。
(须举例说明,例略)五、计算题1. 已知某无线电设备故障率为常数200万菲特,即其服从指数分布,λ= 2×106Fit = 2×106×10-9/h = 0.002/h则该设备工作到8小时的可靠度R (t ) = e -λt = R (8) = e -0.002×8 = e -0.016 = 0.98412732005528511520088531740165MTBF = 1/λ = 1h/0.002 = 500h如果要求有99%的把握不出故障,即 R (t ) = e -λt = 99% 则其工作时间应为:t = -ln R (t )/ λ = -ln0.99/0.002 = 5.0251679267507205917744287792739(h)该设备工作到8小时的可靠度是0.98、MTBF 是500小时。
如果要求有99%的把握不出故障,其工作时间应为5小时才合理。
2、【解】原系统故障率λs =0.003+0.002+0.004+0.007=0.016(h -1)老老新S **λλλλi S i ⋅= 所以各单元按比例进行故障率分配为: λ1*=0.009*0.003/0.016= 0.0016875( h -1) λ2*=0.009*0.002/0.016= 0.001125( h -1) λ3*=0.009*0.004/0.016=0.00225( h -1) λ4*=0.009*0.007/0.016=0.0039375 ( h -1) 验算:……(略) 结论:分配方案合理。
按上述分配所得系统的故障率为0.009 h -1 所以各单元工作10小时时系统可靠度:R S (10)=e -0.009*10=0.91393118527122818674735354649952答:各单元工作10小时时的系统可靠度为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