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下学期地理周测12

高二下学期地理周测12

2018-2019高二(下)地理周测12组题人:巢方龙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错题重现》岱崮地貌(下图)是寒武纪石灰岩经过复杂的地质作用形成山顶平展开阔,周边峭壁,峭壁以下是逐渐平缓山坡的地貌景观。

主要分布在鲁中南低山丘陵区域,以临沂市岱崮地貌为代表,是中国第五大岩石造型地貌。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与岱崮地貌的形成过程密切相关的地质作用有()①地壳抬升②风化侵蚀③重力崩塌④热融滑塌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下列关于形成岱崮地貌的岩石的说法,可信的是()A、含有大量金属矿B、岩石内部气孔多C、含有三叶虫化石D、形成于于旱环境3、据考证发现有崮顶山寨文化遗存的多达22座,多为一崮一寨。

古代将寨建在崮顶,其主要原因是()A、防潮湿,夏季降水较多B、通风散热,夏季高温C、防积雪,冬季降雪量大D、军事防御,易守难攻大陆边缘是陆地与洋底之间的过渡地带,海深在0~3km,大陆边缘的地壳一般属于陆壳性质,但厚度往往小于大陆内部的地壳売,有宽有窄。

根据板块构造运动与构造地貌特征,大陆边缘分为稳定型(A图)和活动型(B图和C图)两大类。

读大陆边缘类型示意图。

回答下列各题。

4、下列大陆边缘属于上图中A类大陆边缘的是()A、我国东海岸B、墨西哥西海岸C、新西兰东海岸D、菲律宾东海岸5、下列山脉属于B类大陆边缘类型中边缘山脉的是()A、阿特拉斯山脉B、西高止山脉C、安第斯山脉D、斯堪的纳维亚山脉6、根据板块构造理论,C类大陆边缘成因最可能是()A、洋売与陆壳碰撞挤压B、陆壳与陆壳碰撞挤压C、洋売与洋壳碰撞挤压D、洋壳与洋壳张裂分离下图中XY表示水分和热量条件,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7、甲表示的自然植被类型可能是()A、温带落叶林B、热带草原C、亚热带硬叶林D、热带雨林8、根据图示自然植被分布规律,可以判断()A、沿X方向水分增加B、沿X方向热量增加C、沿Y方向水分增加D、沿Y方向热量增加艺术来源于现实,电影也不例外。

2015年动画喜剧《小黄人大眼萌》中,有这样的场景:小黄人在逃亡过程中,先是被北极熊追杀(左图),紧接着到了森林又遭到棕熊恐吓(右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若上述场景是在现实世界中,则小黄人的逃亡方向是()A、从北到南B、从东向西C、从内陆向沿海D、从高原到山地10、其逃亡过程中,自然景观的递变规律符合()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现象11、下列地区代表性植被与右图中棕熊栖息地植被类似的是()A、意大利B、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C、华北地区D、江南丘陵读下面某沿海地区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小题。

12、该山地可能位于()A、北半球温带地区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C、南半球温带地区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13、该山地N坡与S坡的自然带分布高度不同,最有可能是因为()A、N坡为迎风坡,S坡为背风坡B、S坡为迎风坡,N坡为背风坡C、N坡为阳坡,S坡为阴坡D、S坡为阳坡,N坡为阴坡14、若该山地山麓的年平均气温为12℃,则该山地的海拔不超过()A、1000米B、2000米C、3000米D、4000米下图为某山脉东、西两坡气候资料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5、下列垂直带谱分布符合图示山脉的是()A、AB、BC、CD、D16、该山脉所处地区的地带性植被最可能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温带草原17、下图中甲、乙、丙的自然带依次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B、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D、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长白山高山苔原位于长白山火山锥体上部(海拔约为2000-2500m),主要以灌木苔原为主,很少有草本植物。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原先位于长白山苔原带西坡较低海拔的草本植物不断上侵,原有的灌木开始萎缩退化。

下图为草本入侵程度与环境因子变化关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8、全球变暖背景下,高山苔原带最先遭受草本植物入侵的区域是()A、较低海拔的缓坡地带B、较低海拔的陡坡地带C、较高海拔的缓坡地带D、较高海拔的陡坡地带19、随海拔升高,草本植物入侵减弱的原因是()①气温降低②光照减弱③降水增加④种子传播距离加大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0、草本植被入侵后导致当地()A、生物量增加B、生物耗水量增加C、土壤肥力降低D、土壤水分降低二、综合题(40分)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贵高原在距今大约两亿年前为海湾环境,堆积了深厚的石灰岩等。

新生代以来,云贵高原不断抬升,始新世末,发生了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再度被抬升。

西双版纳的山红树种群数量少,零星分布于海拔600m-850m,石灰岩基底的沟谷,是地质变迁的残留物种,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与其伴生的乔木树种多。

山红树的天然繁殖能力较弱,种子成熟期在10~11月份,在自然状态下休眠期极短,常温贮藏2个月即完全丧失发芽能力,忌低温干燥,土壤温度25℃以上才能萌发。

图甲示意全球部分地质年代及干湿冷暖变化;图乙示意西双版纳山红树分布区的气候资料。

(1)推测云贵地区的山红树种群繁盛时期的古气候环境,并分析地质变迁过程对山红树种群的影响。

(8分)(2)据材料分析西双版纳地区的山红树天然繁殖能力弱的自然原因。

(10分)(3)为保护濒危物种,计划在海南岛东南部建设山红树育苗基地。

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

(2分)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8月,广东某中学非洲研学小组从赤道附近出发,沿20°E向北行进,途中发现该区域的自然景观呈现出明显变化。

图中甲、丙为研学小组成员拍摄的照片。

(1)结合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论,分析丙区域地表景观的成因。

(12分)(2)判断到达乙地时可能见到的生物景观,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6分)(3)归纳此次研学路线所见景观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

(2分)2018-2019高二(下)地理周测12参考答案1、A石灰岩属沉积岩,形成于浅海环境。

由图中信息可知“崮”地貌的形成应属于地垒结构,因此岱崮地貌是寒武纪灰岩经受了强烈的经历了断裂和抬升运动后,再经过浸蚀、溶蚀、重力崩塌和风化等多重动力作用后形成。

热融滑塌最早发现于青藏高原风火山:养路工人取土修路,使路边斜坡下的地下冰层暴露,夏天暴露的冰层融化,上覆草皮和土层失去支撑而塌落下来,冰层融水稀释了塌落的物质,并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斜坡缓缓下滑,应属于冻土地貌。

①②③正确,④错误,故A正确。

2、C石灰岩属沉积岩,形成于浅海环境,可能含有化石;三叶虫生活在古代浅海环境中,故C正确、D错误。

金属矿多为内生矿,形成主要是内力作用;而石灰岩的形成为外力作用,故A错误。

岩石内部气孔多为岩浆岩中喷出岩的特征,故D错误。

3、D岱崮地貌山顶平展开阔,周边峭壁,在古代易守难攻,军事防御作用显著,故D正确。

将寨建在崮顶有防潮湿、通风散热、防积雪的作用,但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A、B、C项。

4、A根据板块构造运动与构造地貌特征,大陆边缘分为稳定型(A图)和活动型(B图和C图)两大类。

A图为稳定型,未处在大板块交界处,根据全球板块构造图如我国东海岸。

活动型(B 图和C图),根据海底地貌为海沟,陆地构造地貌为边缘山脉或岛弧,此大陆边缘位于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处,根据全球板块构造图,B类型形成边缘山脉,像科迪勒拉山系(墨西哥西海岸包含在其中),C类型形成岛弧,如亚洲东部的岛弧链,(菲律宾群岛包含其中)、新西兰南北二岛。

故选择A。

5、CB类大陆边缘类型中边缘山脉是由于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挤压碰撞形成的。

A阿特拉斯山脉是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挤压碰撞形成的,为陆陆板块碰撞。

B西高止山脉位于印度半岛为陆陆板块碰撞形成。

C安第斯山脉是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形成的,为陆洋板块碰撞。

D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是大西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挤压碰撞形成的,为陆陆板块碰撞。

故选C。

6、AC类大陆边缘为岛弧,应为挤压边界,陆壳与陆壳碰撞挤压形成褶皱山脉。

故根据板块构造理论,C类大陆边缘成因可能是洋壳与陆壳碰撞挤压、洋壳与洋壳碰撞挤压。

故选择A。

7、B读图可知,沿Y轴植被依次由荒漠变为草原-森林,说明水分条件逐渐变好,沿X轴方向,热量条件发生变化,景观发生热带荒漠-亚热带荒漠-温带荒漠的变化,所以甲为热带草原,故选B。

8、C 根据图示自然植被分布规律,沿X轴热量变差,沿Y方向水分增加,故选C。

9、A由题意可知,北极熊生活在北极,棕熊主要栖息在寒温带针叶林中,因此小黄人的逃亡方向是由北向南。

A正确。

10、A由是题可知,两地环境差异体现在于南北方向,因此热量是植被变化的主导因素,故其逃亡过程中,自然景观的递变规律符合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A正确。

11、B意大利为地中海气候,为常绿硬叶林;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为温大陆性气候为主,多亚寒带针叶林;华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对应落叶阔叶林;江南丘陵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常绿阔叶林。

棕熊主要栖息在寒温带针叶林中,与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植被类似,选B。

12、C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基带与该山地水平方向处的自然带一致,该山地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处于温带地区,故排除B、D选项;图中同一自然带上限北坡高于南坡,说明北坡热量条件好于南坡,位于南半球,故C 选项正确。

13、C读该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同一自然带N坡高度高于S坡,自然带分布高度主要与热量和水分有关,热量和水分越充足,同一自然带分布越高,阳坡热量较阴坡充足,故C选项正确,D 选项错误;该区域的阳坡是来自海洋暖湿气流的背风坡,故A选项错误;同一自然带迎风坡高于背风坡,但是B选项与图相反,故B选项错误。

14、B按气温垂直递减率计算,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海拔超过2000米,山顶年平均气温将在0℃以下,对应自然带应为高山冰雪带。

图中缺失此自然带,故该山地海拔应低于2000米。

B选项正确。

15、D该山地山麓地带7月份气温低于1月份,可知该地位于南半球,最冷月气温在0°C~15°C之间,因此该地山麓位于亚热带;降水7月份(当地冬季)多,1月份(当地夏季)少,可知该地为地中海气候。

该山地南北走向,其西坡为西北风的迎风坡。

据图可以看出,在相同海拔,西坡降水多,气温高,东坡降水少,气温低,自然带分布高度主要受温度影响,因此同一自然带西坡分布的海拔高,AB错误;该山地海拔2100m,山顶没有雪线,因此C错误,D正确。

16、C该山地山麓地带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为亚热带气候,该山脉所处地区的地带性植被最可能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正确,ABD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