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辨证ppt课件
• 病因病机:
– 生成↓:脾胃虚弱,肾精↓临床表现:
– 心神失养:心悸,失眠多梦,健忘 – 血虚表现(一黄五白)
• 辨证要点:
– 心+血虚
二、心阴虚证
• 涵义:
– 心阴亏虚,虚热内扰的证候
• 病因病机:
– 消耗↑:思虑,热邪 – 生成↓:肝肾阴亏
八纲辨证的意义 • 八纲毕竟只是“纲”,是比较笼统、抽象的辨证, 临床时不能满足于对八纲的分辨。而其他辨证方 法是八纲辨证的具体深化。因此,应当结合其他 辨证分类方法,对疾病的证候进行深入地分析判 断,才能正确而全面认识疾病,诊断疾病。
主要内容
一、脏腑辩证基本知识
二、脏腑基本症候
主要内容
一、脏腑辩证基本知识
• 证候:
– 虚证:先天↓,思虑↑,久病→气血阴阳↓ – 实证:痰、火、寒、气、瘀等
心
病
常
见
证
候
一.心血虚证 二、心阴虚证 三、心气虚证 四、心阳虚证 五、心阳虚脱证 六、心火亢盛证 七、心脉痹阻证 八、痰蒙心神证 九、痰火扰神证 十、瘀阻脑络证
一、心血虚证
• 涵义:
– 心血亏虚,心失濡养的证候
– 心阳衰极,阳气暴脱的危重证候
• 病因病机:
– 心阳虚发展 – 寒邪暴伤 – 痰瘀阻塞 阳气暴脱
• 临床表现:
– 心阳虚:心悸心痛+虚寒象 – 亡阳:厥逆,冷汗,神昏,面白,唇紫,脉微
• 辨证要点:
– 心阳虚+亡阳
证候比较:
• 心血虚 • 心阴虚 血虚(健忘) 心悸,失眠多梦 阴虚(心烦)
• 心气虚 • 心阳虚 心悸胸闷 • 心阳暴脱
三、脏腑辨证的基本方法
2、病因病性辨证是脏腑辨证的基础。
脏腑辨证不单是以辨明病证所在脏 腑的病位为满足,还应分辨出脏腑病 位上的病因和病性,它实际上是各种 辨证内容的综合运用。
三、脏腑辨证的基本方法
如有脏腑实证中,有寒、热、痰、瘀、 水、湿等不同;在脏腑虚证中,又有 阴、阳、气、血亏虚之别,只有明确 病因(风、火、痰、湿),病性病机( 寒、热、虚、实), 才能为立法、处方 、用药提供确切依据,因而可以说, 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等,又是脏 腑辨证的具体落实。
• 辨证要点:
– 心+气虚
四、心阳虚证
• 涵义:
– 心阳虚衰,鼓动无力,虚寒内生的证候
• 病因病机:
– 心气虚发展 推动↓温煦↓
• 临床表现:
– 心悸怔忡,心胸憋闷或痛 – 阳虚表现(气虚+寒象)
• 辨证要点:
– 心气虚+寒象(寒、痛) – 或:心+阳虚(寒、痛)
五、心阳虚脱证(心阳暴脱证)
• 涵义:
总纲,可概括其他三对纲领
阳证与阴证的鉴别(八纲辨证简表)
八纲辨证的意义 • 八纲是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概念,用八纲辨 别归纳证候,是分析疾病共性的辨证方法,是八 纲概念在中医学中应用的一个方面。
• 八纲中的表和里,是用以辨别疾病病位是最基本 的纲领。 • 寒热虚实,是用以辨别疾病病因病性最基本的纲 领。 • 阴与阳则是区分疾病类别、归纳证候的总纲。
脏腑辨证
回顾上节学习内容
• 八纲概念:是指表、里、寒、热、虚、实 、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 表里——辨别病位的浅深 • 寒热——辨别疾病的性质 • 虚实——判断邪正的盛衰 • 阴阳——划分疾病的类别
八纲辨证相互关系
阴阳是概括疾病类别的纲领,又是八纲辨证的总纲,可概 阴阳是概括疾病类别的纲领,又是八纲辨证的 括其他三对纲领
五、脏腑辨证的运用范围
• 主要运用于内伤杂病。具体使用时 还应与所属学科特点相结合,与辨 病相结合,方谓全面。
主要内容
二、脏腑基本症候
心病辨证
• 生理功能:脉、面、舌、喜、汗 片段.shs
– 心主神明 – 心主血脉
• 病理状态:
– 心脏:心悸、怔忡、胸闷、心痛 – 心神:失眠,多梦,健忘,心烦,神昏,神乱 – 血脉:脉结、代、促,或细等 – 舌:舌尖红、痛、疮
心胸憋痛,寒象 阳虚
亡阳
六、心火亢盛证
• 涵义:
– 心火内炽的证候
• 病因病机:
– 情志化火 火扰心神 – 火热内侵 内炽于心 迫血妄行 – 过食辛辣 上炎、下移
四、脏腑辨证的临床意义
中医临床运用的辨证方法之多,且各具特点 ,各有侧重,但无一不与脏腑密切相关, 而且脏腑辨证的内容比较系统、完整,生 理、病理概念均较确切,纲目清楚,内容 具体,有利于对辨证思维的指导,也有利 于对其它辨证方法所述证候实质的理解。 因此,脏腑辨证是临床辨证的基本方法, 是整个辨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脏腑辨证归类方法的形成:
• 脏腑辨证方法形成很早,简言之可 谓:提出于《内经》,确立于《金 匮要略》,发展于《脾胃论》,完 善于近代。
三、脏腑辨证的基本方法
1、 脏腑生理功能及其病理变化是脏腑 辨证的理论根据,此可确定疾病所在的 脏腑部位。 例如:咳嗽、气喘等症,根据肺主 宣发,有主气,司呼吸的生理功能和 肺性肃降的生理特性,因而可以判断 其病变部位在肺,基础病理是肺失宣 降。
一、脏腑辩证基本知识
一、八纲基本证候
一、脏腑辨证概念 二、脏腑辨证归类方法的形成 三、脏腑辨证的基本方法 四、脏腑辨证的临床意义 五、脏腑辨证的运用范围
一、脏腑辨证概念
脏腑辨证:是运用脏腑学说理论,根据脏腑 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结合八纲、病因、 气血等理论通过对四诊收集的病情资料进 行分析、归纳,以辨明病位、病性、邪正 盛衰的一种辨证方法。
三、脏腑辨证的基本方法
• 例如:主症心悸,可谓病位在心无疑 ,但心有气虚、血虚,或是痰、瘀扰 于心,究为何候呢?只有依全身症状 ,辨析其病因病性,才能作出准确的 诊断。所以三者间有着相互交织的“ 纵”、“横”关系。
三、脏腑辨证的基本方法
3、在进行脏腑辨证时,应从整体角 度全面分析脏腑所属证候。 主要表现在脏腑之间,脏腑与经 络、脏腑与各系统组织器官之间在 生理、病理上的有机联系。此无疑 是人体统一性、完整性的体现。
心阴↓ 心失养
虚热内扰
• 临床表现:
– 心悸,心烦,失眠,多梦 – 阴虚表现(瘦红热干)
• 辨证要点:
– 心+阴虚
三、心气虚证
• 涵义:
– 心气不足,鼓动无力,功能活动减退的证候
• 病因病机:
– 素虚,久病,劳神,年高 心气虚,鼓动无力
• 临床表现:
– 心悸,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 – 气虚表现(疲汗淡白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