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东现状的原因

中东现状的原因

中东现状的原因,背景外在原因:二、域外势力不断插手中东地区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并且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一直为世界大国所重视并力图将其控制。

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就在中东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个战线。

苏联崩溃后,一家独大的美国改变了其依靠代理人以色列制衡阿拉伯国家的常规,亲自出马向宗教色彩极为浓烈的中东地区国家强行输出西方民主模式。

美国在十几年间,两次挥兵攻打伊拉克,一次兵犯阿富汗,至于美国帮助反对派颠覆地区国家的实例更是比比皆是。

阿拉伯媒体曾披露,欧盟一直觊觎中东丰富的油气资源,也不断染指中东。

据披露,欧盟曾有意大量购进卡塔尔天然气以使自身的油气供应呈多元化,摆脱过渡依靠俄罗斯天然气的被动局面。

欧盟与卡塔尔甚至试图铺设一条由卡塔尔途径叙利亚再经土耳其最终将天然气送至欧洲的管道。

但叙利亚出于维护与俄罗斯传统友好关系的战略考虑予以拒绝,由此激怒了卡塔尔和欧盟。

因此欧盟和卡塔尔不遗余力地支持叙反政府武装推翻叙利亚现政府,除了价值观上的差异,其与阿萨德政权在现实利益上的分歧也是重要因素。

内在原因:一、宗教冲突引爆地区局势中东地区是世界三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发源地,虽然三教出自同门,但彼此间的争执、冲突一直延续千余年。

宗教间的不包容和极强的排他性,使中东地区自古就被打上了动荡的烙印。

首先,巴以问题不解决,中东难有宁日。

巴以问题一直是中东地区稳定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以色列凭借美国的支持,在本地区始终占据优势,其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这也促使中东地区的民族矛盾不断升级。

其次,伊斯兰教派之争使中东动荡局势加剧。

中东地区除以色列外,其他国家大多以伊斯兰教为本国的第一大宗教,伊斯兰教又分成逊尼和什叶两大教派,这两大教派间的纷争、冲突千余年来未曾中断,至今仍在继续。

叙利亚内战难以平息、伊拉克局势不断加剧,均源于什叶派执政的当局与反政府的逊尼派武装之间的冲突;什叶派的伊朗与逊尼派执政的沙特、巴林之间的龃龉难以消除;甚至沙特和巴林内部也存在什叶派和逊尼派之间的矛盾,不能排除两国政坛出现动荡的可能性。

此外,伊斯兰教势力与世俗势力间的难以调和也使得一些阿拉伯国家陷入动荡。

埃及穆兄会通过选举掌权,随后被世俗军方势力赶下政坛,颇令埃及伤筋动骨,也加剧了本地区的紧张局势。

二、地区冲突具体事例1、也门因素当前也门局势恶化,主要源于2014年开始的能源“改革”。

为减少国家财政支出,也门政府废除了实行多年的燃油补贴政策,大幅提升汽油和柴油价格,令已十分贫困的也门百姓苦不堪言。

人们纷纷上街游行,反对政府的这一做法。

于是,各种反政府势力浑水摸鱼,大肆借机活动。

胡塞武装组织借机指责政府内部腐败现象严重,要求解散内阁,建立由学者组成的专家型政府[1] 。

自2014年8月中旬起,该组织在首都萨那郊区集结数千名武装人员,企图以武力威胁政府妥协。

9月,胡塞武装组织使用武力夺取了萨那的控制权,在随后的内阁改组、军队改革等问题上与也门政府摩擦不断。

由沙特带头的阿拉伯多国对也门的空袭行动持续几近一个月,与此同时,美国加快了对阿拉伯联军的武器援助,而伊朗也宣布向亚丁湾派遣军舰。

各方外部势力对也门冲突的干预力度不断增加,也门局势正急剧升温[1] 。

2、埃及因素埃及是阿拉伯世界的政治和文化大国,无论是和以色列的战争,还是率先承认以色列,埃及对整个中东局势的影响十分巨大,即使埃及由于穆兄会和埃及军方势力为争夺国家最高领导权而发生直面冲突陷入混乱的境地,其在中东地区的作用也难以令人忽视。

但埃及军方推翻穆兄会政权,尤其是将穆尔西判处死刑的过激行动,已经引发了骚乱,穆兄会的报复行为加剧,埃及局势短期内难呈平静。

穆兄会在2012年通过选举上台执政,立刻引起了全球关注。

穆兄会在埃及掌权及其势力日渐扩大,势必削弱沙特在伊斯兰世界的宗教地位,这使沙特惶恐不已。

所以,沙特不遗余力地资助埃及军方世俗势力打压穆兄会。

2013年7月埃及军方推翻穆兄会穆尔西政权不久,沙特便牵头与阿联酋、科威特联合向资金极为拮据的埃及临时政府提供超过百亿美元的援助,以稳定埃及日益下滑的经济,帮助军政权获取民心。

沙特还承诺为塞西与俄罗斯签订的总额接近30亿美元的军购协议合同埋单,希望借埃及军方之手打压穆兄会并防止其东山再起。

3、沙特因素沙特是全球石油大国,在中东地区的能量不能忽视。

并且由于依靠美国在背后撑腰,经常在地区事务中“任性”作为。

其置联合国与国际法于不顾,挑头空袭也门便是实例之一。

沙特以最正牌的伊斯兰教大国自居,一直怀有地区第一伊斯兰国家的梦想,但现实是其近邻伊朗是什叶派国家并且综合国力还在沙特之上,沙特防伊朗胜过防以色列。

沙特和伊朗两国一直是冤家对头,而沙特东部地区的什叶派群体也时常有反政府的游行示威等行为。

因此,沙特最大担心的并不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民主价值观”向中东地区的输出,而是伊朗和什叶派执政的伊拉克与叙利亚,这也是沙特积极支持叙利亚和伊拉克的逊尼派反政府武装的原因。

4、伊朗和以色列因素美国搞乱中东,明面上帮助了以色列,暗地里无意间成就了伊朗,这是美国始料未及的,伊朗和以色列是地区动荡的受益者。

美国推翻逊尼派的萨达姆,实际上为伊朗和以色列除掉了一个劲敌。

而在美国占领下成立的伊拉克政府又是什叶派执政,历届亲伊朗,就此意义而言伊朗比以色列所得实惠更多。

阿拉伯世界所发生的所谓“阿拉伯之春”,都没有实现政局稳定、经济增长,相反使当事国陷入动荡,结局是伊朗和以色列趁势坐大。

伊朗已经成功打造了一个从巴林、伊朗、伊拉克延伸至叙利亚和黎巴嫩的什叶派“新月地带”,对中东局势的影响举足轻重。

伊朗4月2日与相关六国就核问题达成框架协议,6月底极可能达成最终协议。

西方对伊朗的制裁将逐步解除,伊朗与西方的关系将缓和,其综合实力将继续增加,对本地区的影响力将随之上升,伊朗因素将愈发重要。

以色列目前处于前所未有的有利时机。

阿拉伯国家内乱不止,阿拉伯民族的综合实力被极大削弱,对手伊朗正饱受制裁之苦,土耳其与以色列关系良好。

以色列的应对策略是乐见阿拉伯分裂、争斗,并利用有利时机进一步发展壮大自己。

但在原则问题上,以色列依然保持强硬,比如数度空袭叙利亚境内目标、打击巴勒斯坦哈马斯等。

中东乱象似乎与以色列无关,但实际上以色列与阿拉伯世界的纠葛一直是中东最难解的问题。

5、阿拉伯国家内部相互猜忌,难以包容对方阿拉伯民族号称是一个大家庭,并且还成立了一个协调各国立场的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但成员国间的相互指责、谩骂甚至冲突并没有因此减少。

埃及指责卡塔尔支持穆兄会,伊拉克和叙利亚则批评沙特、卡塔尔等海湾国家资助反对派武装,沙特、阿联酋、巴林因为对卡塔尔的不满愤然召回大使,等等。

在颐指气使的以色列和动辄颠覆阿拉伯国家政权的美国面前,阿拉伯国家全无“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理智和大局观,只是醉心于内部争斗,使中东丧失了稳定的基础。

中东局势向何处去?中东目前的热点是也门局势、伊拉克和叙利亚问题,但巴以问题还是中东未来潜在热点。

埃及在塞西当选总统后能否实现政局稳定、海湾国家政体是否被冲击甚至被更换门庭、伊拉克库尔德区的分裂图谋能否得逞等,依然被国际社会所关注。

一、也门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以沙特为首的联军对也门的轰炸使也门问题复杂化,并有可能向地区化转变沙特空袭也门实是一大败招:不仅没有降服胡塞和萨利赫,反而呈骑虎难下之势,欲进无力,欲退不甘。

沙特在空袭前为胡塞武装和支持萨利赫军队划出的不准进入亚丁的红线被轻易踏破,被沙特承诺恢复合法地位并重返也门执政的哈迪政权还尴尬地滞留在利雅得,胡塞和萨利赫依然是左右也门政局的主要力量。

目前,也门境内已经燃起了战火,也门基地组织火中取栗,得以壮大,沙特的空袭将也门推向伊朗几成定局。

与此同时,靠近也门的沙特边境地区自空袭后屡屡遭到胡塞武装的袭击,沙特的边界安全值得重视。

二、“伊斯兰国”的突起加剧中东紧张局势伊拉克在美军撤出后局势骤然恶化,逊尼派反政府武装针对政府军警的袭击不断增多,尤其是自2014年6月份以来“伊斯兰国”武装由叙利亚掉头南下伊拉克,攻城拔寨,直逼首都巴格达。

于是,已经从伊拉克开溜的美国又空袭了“伊斯兰国”,伊拉克总理马利基也充当了一回替罪羊被撤换。

然而人数不过万余人的“伊斯兰国”何以搅动整个中东局势,着实引人深思。

其实,从基地组织派生出来的“伊斯兰国”和叙利亚其他反对派组织都曾得到过沙特、卡塔尔等海湾国家以及美欧等西方国家的资助。

有分析人士认为,“伊斯兰国”或许可以成为美国在中东可资利用的一张牌。

因为伊拉克、叙利亚和“伊斯兰国”缠斗的结果是阿拉伯民族力量的被削弱,并且“伊斯兰国”这股祸水还可以“酌情”被美国引向伊朗甚至沙特。

至于2014年8月8日美国开始空袭“伊斯兰国”则更容易被人理解:因为美军当天空袭的目标是“伊斯兰国”武装用于攻击伊北部城市埃尔比勒库尔德守军的火炮阵地,也就是说“伊斯兰国”是在和库尔德人作战时遭到了美军的空袭。

事实上,美国一直企图将伊拉克肢解为什叶派、逊尼派、库尔德派控制的三个地区,美国参议院2007年9月26日就已通过了这一项肢解伊拉克的决议。

不难看出,当“伊斯兰国”的攻击目标偏离了美国允许的范围时,其才遭到了来自美国的空中打击。

而美国和“伊斯兰国”在伊拉克的肆虐是否有关联,看看美国曾经武装萨达姆和本?拉登的事实便可得出结论。

三、埃及局势不容乐观穆兄会虽然被取缔,但其在基层民众中拥有众多的支持者,并且穆兄会过去数度被当局打压、取缔,有着顽强生存能力和开展各类斗争的经验,上台后的塞西轻松摆平穆兄会的可能性不大。

另外,埃及经济短期内难有复苏迹象。

埃及当前内外债总额达1.7万亿埃镑(约合2400亿美元),约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93%,每年仅利息就有2000亿埃镑(约合282.4亿美元),如此高额的外债和利息足以吓退外来投资者并最终压垮埃及经济。

四、巴以冲突虽告一段落,但将来难免再起冲突巴以问题堪称中东问题的根源,耶路撒冷归属、巴勒斯坦难民回归、水资源分配等,均是摆在巴以双方面前现实但又难以找到解决办法的难题,巴以和解难似登天。

而阿拉伯国家不管是否出于内心的真情还是来自表面的假意,在巴以冲突中必须发出支持巴勒斯坦人民事业的支持声,因此巴以问题不解决,阿以也不会有全面和平,中东难有安定。

综上,中东地区局势未来依然呈紧张之势,并且有可能会加剧。

然而,毫无疑问的是,阿拉伯世界是美国式民主输出的冤大头:阿拉伯国家陷入动荡,整体力量明显下降,民族复兴又被推后,与以色列、伊朗的实力差距更加拉大,中东地区实现和平与和解的愿望短期内难以实现。

美国搅局;1:在经济上的目的一:每当美国的经济出现危机的时候,美国人立即就会控制石油资源,提高石油的价格,以促进世界各国对美元的需求,只有这样美国才能大肆开动印钞机大量的印制美元,让全世界为美国人买单,其实就是嫁祸于人,打劫全世界,让世界各国为其一国服务,好让美国人继续过他的高收入低通胀的好日子,可谓其用心是多么险恶啊!当经济危机过去的时候,在美国的市场上美元过多的时候,就会降低石油的价格,美国就会大量采购石油作为战略储备,花掉大量美元让其离开美国,同时驱赶国内的美元离境,国内的美元少了,当然就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使国内的通胀率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波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