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体育学院科研酬金标准及计算办法
(试行)
第一条制定本办法旨在对我院人员年度科研实行量化记分,并按积分给予科研工作酬金,以鼓励我院人员积极开展科研活动。
第二条凡我院正式在编人员均适用本办法,科研处依据《广州体育学院科研成果管理办法》,对个人年度科研成果进行认定、登记和核算科研工作量,并发放科研酬金。
第三条科研成果登记范围和类别按照《广州体育学院科研成果管理办法(试行)》第二章“成果登记范围”和第四章“成果登记类别”有关规定执行。
科研获奖不适用本办法,科研获奖可按照《广州体育学院科研成果奖励办法(试行)》和《广州体育学院“科技奖”评选表彰办法(试行)》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科研酬金标准按照副教授教学酬金标准计算,不分职务、职称,一律按成果类别和级别确定(见附表1、2、3)。
第五条同一成果既发表在学术期刊上,又参加学术会议,只作一次计算,即只计算最高分值,凡出现类似情况均按上述办法处理。
下列情况可作二次计算,同一科研项目,其研究成果又以论文形式发表在学术期刊上,可以同时获得科研项目酬金和和发表论文酬金。
第六条部分教师因教学时数有限而不能完成学院规定的年度教学工作量,个人年度考核因此受到影响,对于这部分教师其科研工作量可以补算为教学工作量,以弥补教学工作量不足,该条款执行须遵
循以下原则:
(一)为确保教学的中心地位和教师必须完成必要的教学任务,补算实行最高限额,即每学年以科研工作量补算教学工作量不得超过150个学时。
(二)补算为教学工作量的科研工作量,将不再按科研酬金标准核算,而是按教学酬金标准计算。
(三)实行单向补算的办法,即科研工作量可补算教学工作量,但教学工作量不能补算为科研工作量。
第七条科研工作量补算为教学工作量须经人事处认可,非经人事处认可,科研处将不予办理。
第八条科研项目酬金
(一)科研项目酬金(见附表1)仅适用于以广州体育学院名义获得的各类科研项目,包括资金到位的横向合作、委托研究、应用推广和科技服务;
(二)为鼓励我院人员多争取各类政府规划及科技基金项目,特提高相关酬金标准。
(三)为鼓励我院人员服务社会,对横向合作、委托研究、推广开发和科技服务等类课题亦给予一定的酬金。
第九条专著或教材酬金
(一)专著酬金(见附表2)仅适用于以广州体育学院名义编写出版的学术专著;
(二)教材酬金(见附表2)适用于以广州体育学院名义编写
出版的教材,或全国统编教材。
(三)专著或教材中有署名作者编写章节的,按实际编写字数计算科研酬金,没有署名作者编写章节的,按平均字数(即总字数除以参与编写人数)计算科研酬金。
第十条学术论文酬金
(一)学术论文酬金(见附表3)仅适用于我院正式在编人员以广州体育学院名义正式发表或参会的论文;
(二)为鼓励我院人员在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特提高相关酬金标准;
(三)核心期刊认定以教育部或新闻出版署指定的权威机构发布的相关信息为准;
(四)一级学会,即按学科门类或一级学科成立的全国性学术团体,如“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由其主办的学术刊物“体育科学”即为学科级核心期刊。
(五)发表论文的酬金标准根据学术期刊的级别不同而有所不同,就高不就低,如刊登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期刊群上的论文酬金将高于刊登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期刊群上的论文,择其中酬金数高者计算。
第十一条发明专利酬金
(一)发明专利酬金仅适用于以广州体育学院名义发明的各类专利;
(二)发明专利已经在我院的教学、训练中发挥效用的,50
学时;一般专利,20学时。
(以专利批准年计算)。
第十二条科研酬金发放
(一)每年1—4月份统计科研工作量,由项目负责人或成果所有者填写“广州体院科研成果登记卡”(只限上一年度科研成果),并提供证明材料(包括:立项书、结项书、已出版的学术专著和教材、论文原件等),科研处进行认定和登记。
(二)未经科研处认定、登记的成果将不给予科研酬金,亦不得用于科研工作量的统计。
(三)每年5月份由科研处计算出科研酬金,上报主管院长审批后发放。
第十三条科研酬金标准见“附表”。
第十四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第十五条本办法解释权归科研处。
附表1科研项目酬金标准
附表2专著或教材补贴
附表3 论文补贴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