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写游记》教学设计

《学写游记》教学设计

学生训练:以“校园绿韵”为题
先列出游览路线图,标明立足点,简略有序地交代游踪,按游览顺序拟出写作提纲。

学生展示交流。

(二)描绘出一片美景。

示例: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壶口瀑布》我们曾仰面仰望附近的一座山峰,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

——《登勃朗峰》写景的方法:游记常常要对某处景物做定点观察,细致描写出景物的特点。

描写时,一定要抓住景物的鲜明特征,写出区别、写出神韵,使人产生神往情。

1.可以运用多种感官来写景。

2.可以运用修辞手法来写景。

3.可以运用虚实结合来写景。

4.可以运用对比衬托来写景。

……
学生训练:以“校园绿韵”为题
选择一个立足点,抓住景物特点,有方法有技巧地写一个片段。

学生展示交流。

(三)运用议论或抒情等表达方式,恰当地抒发一种情思。

示例: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

——《壶口瀑布》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

——《一滴水经过丽江》
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才能打动读者,让读者欣赏美的时候,与作者的情感体验产生共鸣。

景物描写也有了意义。

学生训练:在自己写景基础上适当抒情、议论。

写出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感受,表达自己的情思。

学生展示交流。

四、技法指导
游览山水名胜,并用优美的文辞记录所见所感,是游记的基本要求。

那么怎样才能把游记写好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认真观察抓特征
“走马观花”式的对旅游景点进行游览,是抓不住旅游景点的特征的,观赏景物,要全身心地调动自己的眼、鼻、口、手、耳,去看、去闻、去尝、去摸、去听。

把美景融入心中,留意旅游过程中发生的见闻,一草一木、一楼一物、一石一沙、一人一事的具体特征就会清晰地展示在你的面前,就能避免写游记时出现不知所云或“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毫无目的地进行写作的尴尬局面。

课文《壶口瀑布》着力描写瀑布浊浪奔腾、前呼后拥的夺人气势,让人读来心灵震撼。

2.选准角度讲层次
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点,都是以一定的“形体”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的。

对它们进行描绘时,就得选好观赏的角度。

而怎样的角度才称得上是“好”角度?这要根据具体的旅游景点和旅游者的实际情况而定。

但不管怎样,所选的角度应该能够揭示具体旅游景点的特征。

至于层次,只要能够按照“移步换景”或“定点换景”的顺序对具体的旅游景点进行观察和描述,我们的游记自然就会有层次感了。

3.写景状物融真情
山川美景美不胜收,多少文人墨客为多娇的江山而折腰,泼墨挥毫,留下传世佳作。

我们写游记同样要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东西来写,写出景观的特色和文化蕴涵。

写景是为抒情服务的。

在对旅游景点进行精细描绘的过程中要表达出一定的思想感情。

写景抒情,情寄于景,情景交融,这样的景才不是“死”景,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是美文。

4.藻饰语言求优美
优美的语言及巧妙的手法,也是游记打动读者的法宝。

对于游记而言,语言的优美主要表现为语言的生动形象。

多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可以大大增强游记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感,引用相关的历史传说、民间故事或者文人墨客的诗文名句,有助于增加游记语言的文化品位。

而写作手法运用的巧与不巧,则主要看这种手法是否有助于写出旅游景点的特征,是否有助于我们充分地表情达意。

五、小结:
写游记常犯头重脚轻腰肢细的毛病:
(1)头重。

不重要的起头太长,占了太大篇幅。

例如:从早上起床写起,然后写怎样吃早饭、怎样出门坐车、路上都见了什么、发生了什么都要大肆记叙一番。

(2)脚轻。

没有点明游记的中心思想就草草收场,或随便发表一些与名胜古迹毫无关系,无关痛痒的心得交代了事。

别再用“夕阳西下,我们依依不舍地踏上归途”、“我赞美……”等这样的陈腔老套作结尾,要写出自己的独特而有意义的感受,要有思想的新鲜感与深广度。

(3)腰肢细。

文中的主体部分是游记的精华所在,却写得又短又少。

而最关键的应是见闻感受,却三言两语,不痛不痒,容易给读者“行迹匆匆,一无所获”的感觉。

六、作业
以《校园绿韵》为题完成一篇游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