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科学概论考试复习总结

自然科学概论考试复习总结

自然科学概论考试复习总结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科学与技术概述第二节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一、什么是科学I、科学革命的突破二、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一、天文学革命三、技术概述二、医学生理学革命四、科学与技术的关系II、近代化学革命五、中国古代文明一、原子分子论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二、有机物的合成和七、科学技术与教育有机结构理论三、元素周期律III、近代物理学革命 V、近代生物学理论的发展一、经典力学的奠基一、生物学初步建立二、近代科学的第一二、生物学的飞跃次大综合三、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和热力学四、电磁学理论的发展 VI、地壳演变论五、光学理论的发展 IV、数学理论的发展第一节思考题1、什么是科学?2、什么是技术?3、科学分为几大门类?4、按各学科与实践的不同联系,科学分为几大类?5、为什么说十九世纪是科学世纪?6、二十世纪初自然科学中两个重要的基本理论支柱是什么?7、科学和技术有什么区别?8、科学和技术有什么联系?9、为什么说科学技术体系是不断发展的?10、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二节思考题1、近代科学首先在哪两大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胜利?2、天文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天体跨越自然界哪三个结构层次?3、“地心说”、“日心说”说的是什么?4、简述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

5、简述牛顿关于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及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6、简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7、麦克斯韦方程组从理论上预言了什么?8、十七世纪前的初等数学最有影响的是哪两部著作?9、为什么说解析几何的产生是数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0、简述道尔顿原子论的主要内容。

11、简述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要点。

12、十九世纪自然科学有哪三大发现?13、简述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科学与技术概述一、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正确反映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

其内容为理论化、系统化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总和。

人们大体上将科学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三大门类。

随着科学的发展,按各学科与实践的不同联系,又分为理论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三大类。

科学具有认识功能和实践功能。

科学的任务在于:正确说明和解释现实世界的过程和现象,探究其运动规律,揭示客观真理,进而对事物的发展做出正确的预见,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在正确认识世界的基础上能动地改造世界是科学的最终目的。

科学是一种在人类社会历史上起着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它始终是进步的因素。

一切科学归根结底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并且服务于人类社会实践。

二、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人类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利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自然界各个领域中的具体现象、性质和规律,并把所获得的知识概括成为系统的知识体系——自然科学。

人类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分为生产实践与科学实验两大类。

自然科学就是在生产实践与科学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产实践就成为自然科学最基本的来源,成为科学产生与发展的基础。

十九世纪自然科学得到空前的发展,被称为科学世纪。

从天体演化到地质演变,从数学到物理学,从化学到生物学,天地生各个领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发展演化的宇宙。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发现了一些经典物理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

二十世纪初物理学革命爆发,自然科学研究进入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时代。

爱因斯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旧有理论进行根本改造,先后创立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相对论理论成为二十世纪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支柱之一。

普朗克、爱因斯坦、玻尔、海森伯、薛定格等科学家前后经历了长达30年的探讨,终于在普朗克提出的量子概念的基础上,建立起量力学理论。

量子力学成为二十世纪自然科学的另一基本理论支柱。

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为代表的物理学革命,不仅改变了自然科学的发展面貌,同时也对固有的文化形态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相对论揭示了时间、空间、物质、运动的本质统一性,量子力学的“波粒二象性”、“不确定关系”、“概率波”等,都再一次突破了传统的观点。

物理学革命带动了整个自然科学的革命。

化学也进入了现代化学时代。

生命科学更是突飞猛进。

三、技术概述技术是指人类在利用、改造和保护自然的过程中通过创新所积累的经验、知识、技巧以及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工具和规则体系,这一体系是不断发展的。

四、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技术是人们劳动的手段和学说,他既包括工具、设备等物质手段,又包括人的知识、经验、技能等主观因素。

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正确反映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

其内容为理论化、系统化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总和。

技术与科学的区别表现在:一,技术的职能是运用科学原理在实践中改造世界,而科学的任务则是探求客观真理作为人类改造世界的指南。

二,技术的目的是设计和制造用于生产、运输和通讯、战争、科学研究、教育、管理、医学、文化和生活等方面的工具和手段,而科学的目的的在于认识自然的、社会的及思维的规律,成果是科学知识。

二者的目的、结果、任务、功能不同。

技术与科学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与科学无国界不同,技术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

技术作为劳动的手段、工艺和技能,人们在运用技术来改变和控制自然的过程中,必须要遵从自然规律。

这就是技术的自然属性。

在现代的科学活动中,几乎都包含有技术活动;在现代的技术活动中,也几乎都包含有科学活动。

许多学者把科学活动同技术活动结合融通在一起,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五、中国古代文明中国古代文明中到底有没有科学技术,有没有科学技术传统。

英国科学家、科学史家李约瑟论证了历史上东亚文明尤其是中国古代文明曾远远领先于西方,在近代科学技术兴起之前,中国的科学技术不但自成体系,而且对其他国家产生巨大影响。

我国古代技术的数学、天文、力学、农学、医学诸方面的成果。

中国古代有许多技术发明传到西方。

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虽然不是直接的和现实的生产力,但它通过教育、训练、培养的途径渗透进生产力诸要素之中,成为引起生产力诸要素变化的重要力量。

第一,科学技术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水平和劳动技能。

第二,科学技术可以改革、创造和更新生产工具,进而提高生产力水平。

第三,科学技术可以扩大和加深劳动对象的范围与深度,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层次。

第四,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使科学管理的水平不断提高。

七、科学技术与教育科学技术要成为第一生产力离不开教育。

教育是把自然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的和现实的社会生产力的主要途径和手段。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当今世界的社会发展,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遗传工程、光导纤维、激光以及海洋和太空开发新技术的诞生和广泛应用,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技术革命时代。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将会愈益得到提高和强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教育思想的深刻影响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人们树立动态的科学观,而这一科学观对教育思想改革和创新发挥着深刻的影响。

科学在今天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形式,是探索未知,从事致使生产的人类活动领域。

科学是无止境的,科学知识是不断发展的。

教育改革与发展必然会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和进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成为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推动力,学校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学校教育不改革、不发展将会难以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大趋势。

一、学校教育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列入教学内容,必然会培养出千千万万科学技术工作者,为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贡献力量。

二、学校教育将先进的教学手段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必然会加快培养速度,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出亿万接班人和建设者,进而把符合和反映社会时代要求的科学技术应用于现代化建设各条战线。

三、学校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技术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献身于科学事业的思想,为科学技术的大普及和大发展培育出一批又一批新生力量。

四、学校教育通过传授科学技术知识,充分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促进她们的智力发展,形成诸种技能。

五、学校内系统的科学技术教育会培养学生具有不同程度的各种能力。

如: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自学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合作协调能力、统筹能力、传递信息能力、应变决策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独立钻研、分析能力等等。

第二节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近代自然科学一般指的是16-19世纪的自然科学。

十四世纪发源于意大利、随后波及整个欧洲的反神学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思想文化解放运动。

手工工厂的出现促进了生产技术的改进、分工和协作的发展,为进一步改进技术和使用机器创造了条件。

十五世纪下半叶,由于经济的发展,远洋航海和探险事业应运而生。

远航探险和地理大发现,对欧洲的社会和科学技术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中国、印度和阿拉伯等东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在中世纪陆续传入欧洲,对欧洲的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I、科学革命的突破•近代科学首先在天文学和医学生理学两大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胜利。

•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出版的《天体运行论》和同年比利时医生维萨里出版的《人体的结构》,成为近代科学革命的开端,使得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一、天文学革命•天文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

•天文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天体的位置、分布、运动、结构、物理状态、化学组成和演化规律的科学。

•天体跨越自然界的三个结构层次,即太阳系天体、银河系天体和总星系天体。

1、日心说古代天文学先后经历了“地心说”和“日心说”。

•在欧洲中古世纪,天文学的宇宙模型是托勒密的地心体系。

这种体系认为地球静止地居于宇宙中心,太阳、月球、行星和恒星都绕地球转动,故又称“地球中心说”、“地心说”或“地静说”。

•“日心说”认为所有天体都绕太阳运转,宇宙的中心在太阳附近。

哥白尼“日心说”也存在着两方面的错误。

•第一,他把太阳当作宇宙的中心。

实际上,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也不在银河系的中心。

宇宙是无限的,它根本没有中心。

•第二,他认为天体轨道都是圆形的。

这是受古代希腊唯心主义哲学的影响,错误地认为天体都是完美的,只能在最完美的曲线——正圆上运行。

但“日心说”的发表仍是近代科学史上的一件划时代的大事。

二、医学生理学革命自古以来,医学实践一直是人类活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1543年,比利时医生维萨里发表了《人体的结构》。

通过解剖,确定了男女肋骨数相等,并不像《圣经》所说的女人是用男人的一根肋骨创造的,因而男人比女人少一条肋骨。

他的结论动摇了天主教会的教条,因而受到教会的迫害。

II、近代化学革命•化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是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主要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化学是从早期的炼金术和化学工艺中脱胎出来的,而作为一门科学是从十七世纪英国科学家玻意耳提出化学元素概念开始的。

他对于化学被确定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