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灯泡亮了【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教学目标】1.能对电提出想知道的问题;能用导线、电池、灯泡等材料设计简单的电路进行实验;能将自己设计的电路用图的形式记录下来;能应用已有知识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
2.体验与人合作的愉快和科学探究的乐趣;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连接电路的方法;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由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四部分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能用导线、灯泡、电池、开关等基本元件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知道开关的功能。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合作交流中,知道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由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四部分组成;能运用所学知识改善生活。
教学难点:能独立用导线、灯泡、电源、开关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教学准备】学具准备:每组:电池、电池盒、带导线夹的导线若干、灯丝损坏的小灯泡、灯座、小灯泡、开关等。
教师准备:完好的小灯泡、手电筒、彩色灯泡卡片;城市夜景的视频;一个完整电路的视频;收集、整理关于电的应用的视频或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课前在黑板上为每个小组张贴一个彩色灯泡,根据课堂上的表现在灯泡上方画出光芒,以灯泡光芒评价每组的表现。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谈话:老师特别喜欢欣赏美丽的风景,你们喜欢看吗?(喜欢)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段城市夜景的视频(出示课件:城市夜景视频),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2.让学生欣赏美丽的夜景,边观看边思考:是什么使我们的城市夜色变得如此美丽?想像假如没有灯光会怎样?3.学生交流。
4.师根据学生的猜想提出质疑:你知道灯是怎么亮起来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板书课题:11.灯泡亮了)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1.提出问题,进行猜测。
猜想:怎样使这个小灯泡亮起来?也就是说,要想使灯泡亮起来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及时出示小灯泡、电池、导线,让学生思考只有导线和电池能使灯泡亮起来吗?(板书:电池小灯泡导线)2.认识实验材料。
谈话:实验前让我们先认识一下实验材料。
各小组长拿出白色实验袋,组内仔细观察各种材料,你认识哪种就请介绍一下。
学生尝试介绍灯泡、导线、电池的各部分名称及作用。
组内补充、组间完善。
教师相机补充:(1)教师出示电池,让学生观察电池都有正、负极,“+”表示正极,“-”表示负极,(板书:+ -)两节或两节以上的电池连接时正极与负极要连在一起。
(2)教师出示小灯泡,让学生观察小灯泡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金属螺纹、两个连接点组成。
一个连接点在金属螺纹上,另一个连接点是下面的锡点,猜想电是怎样流动的。
3.制定实验方案。
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师提供的实验器材:电池、导线若干、灯丝损坏的小灯泡、小灯泡。
),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制订出自己组的实验方案。
4.汇报实验方案。
让学生说说本组的实验方案。
方案1:将导线的两端分别连接小灯泡的金属螺纹和电池正极,然后将小灯泡的锡点放在电池负极上。
方案2:将导线的两端分别连接小灯泡的金属螺纹和电池负极,然后将小灯泡的锡点放在电池正极上。
方案3:用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金属螺纹和电池负极,用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点和电池正极。
方案4:用导线把电池的两端先连接起来,再把小灯泡放在上面。
方案5:用导线连接小灯泡金属螺纹和电池正极。
5.探究实验。
在实验前让学生相互补充各组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地方,老师再进行及时总结提出要求:(1)按照小组讨论的方案,合作探究.(2)用简单的符号把连接的电路画下来。
(3)灯泡亮了就整理好材料,准备汇报。
我画的电路图学生分成3人一组进行探究实验。
教师在巡视过程中,注意捕捉信息,找出典型错误的连接,以便汇报时演示。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根据学生的实验发现,在汇报交流中随机进行。
预设1:学生发现用导线、电池、小灯泡能使小灯泡亮起来。
1.让接亮小灯泡的小组展示连接情况,组内、组外同学对表述不完整的学生给予补充,并将简易电路图贴在黑板上。
教师适时评价。
学生汇报连接方式:连接方式一:我们将导线的两端分别连接小灯泡的金属螺纹和电池正极,然后将小灯泡的锡点放在电池负极上,这样小灯泡就亮了。
如图1。
连接方式二:我们将将导线的两端分别连接小灯泡的金属螺纹和电池负极,然后将小灯泡的锡点放在电池正极上,这样小灯泡就亮了。
如图2。
连接方式三:我们用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金属螺纹和电池负极,用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点和电池正极,这样小灯泡就亮了。
如图3。
图1 图2图32.教师及时跟进指导用导线、灯泡、电池等基本元件就可以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
3.总结:绘图记录实验结果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可以使用这种形式来表述我们的想法和发现。
预设2:学生发现导线、电池、小灯泡连接方式不正确,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
1.让没有接亮小灯泡的小组展示连接情况,组内、组外同学对表述不完整的学生给予补充,并将简易电路图贴在黑板上。
教师适时评价。
学生汇报连接方式:连接方式一:我们组用导线把电池的两端先连接起来,再把小灯泡放在上面,结果小灯泡不亮。
如图4。
连接方式二:我们组用导线连接小灯泡金属螺纹和电池正极,结果小灯泡不亮。
如图5。
图42.学生汇报自己的连接方式后,教师进行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总结出小灯泡没有亮的原因。
3.引导学生思考:哪一组的连接方式和其他组连接方式一致,但是小灯泡没有亮?让全班学生共同研究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学生讨论,师指导并参与讨论,引导学生猜测出可能是导线不通、电池没电、灯泡坏了等因素。
4.通过展示、对比、互助,让灯没有接亮的小组再次连接,使灯泡亮起来。
(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连接方式正确组验证猜想,并引导学生发现各种元件必须完好才能使灯泡亮起来。
图4其实是用导线将电池的正负极连接起来了,形成了短路,在实验时不能用导线直接把电池的正负极连接起来。
)5.鼓励:某一科学成果的发现或发明都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正是科学实验的失败才促成了许多发明、发现的成功。
预设3:学生通过整理、分析实验结果发现使灯泡亮起来的秘密。
1.让学生观察、比较黑板上这几种连接方式,找出小灯泡会亮的连接方式的相同点。
2.让学生观察、比较小灯泡没亮和亮的连接方式的差别。
3.教师出示课件(电路的流动路线),并小结:通过我们的观察、比较、分析得出电从电池的一端流出,通过导线和灯丝,回到电池另一端,就形成一个完整的闭合的电路,灯泡就会发亮。
预设4:学生认识一个完整的电路。
1.提问:刚才我们用3种材料就让小灯泡亮了起来。
看,小灯泡一直这样亮着,我们用什么办法控制灯泡的亮灭呢?(板书:开关)如果在前面的3种材料的基础上再增加个开关,你们能让小灯泡亮起来吗?2.认识实验材料。
让学生打开黑色材料袋,观察各种材料结构,并且尝试说出新增材料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不完整的地方教师补充介绍:电池盒、灯座:电池盒是用来放电池的,灯座用来放小灯泡的。
灯座和开关上各有2个接线点,连接时,先把接线点上的螺丝拧开,把导线一端插入,再把螺丝拧紧就行了。
小结:人们为了方便,在画电路图时规定了各种元件的科学符号。
(板书:)3.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师提供的实验器材:电池盒、灯座、开关。
),出示实验要求,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动手连接电路,用科学符合画出电路图。
4.让学生边演示边汇报,其他同学及时补充。
5.模拟活动:让学生戴上电池、导线、开关、小灯泡、电的头饰,边表演边让学生思考:在原来的材料中增加了开关,你是怎样控制灯泡的亮灭的?电是怎样在你的控制下流动的?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播放课件引导学生认识到:当合上开关,电从电池的正极流出,通过导线从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再经过灯丝从另一个连接点流出,顺着导线经过开关,又流回了电池的负极,电路通了,小灯泡就亮了。
断开开关,电不能通过,小灯泡就灭了。
6.小结:开关就是控制小灯泡亮与灭的。
由这四部分构成的电路图就是一个完整的电路图。
四、总结概括,抽象提升1.谈话:今天我们学习了简单电路的有关知识,大家都表现得富有探索精神。
通过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2.教师对黑板上各组的“灯泡”光芒进行统计,总结概括。
经过同学们的反复实验,我们每个小组灯泡亮了起来,我们整个班级的“灯泡”也光芒四射了。
像我们连接这个装置就是一个简单电路,电池是电路中电的来源,我们把它称为电源。
像电池就是一种电源。
导线是连接电路各部件的。
开关是连接或断开电路的。
小灯泡是用电来工作的,我们称它为用电器。
(板书:用电器)一个完整的电路有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组成的。
3.用所学到的知识解释手电筒为什么会亮。
(1)谈话:同学们,桌子上有一把手电筒,试一试怎样能让它亮起来。
组内猜想手电筒里有什么秘密呢?要想知道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该怎么办?(拆开手电筒看一看)(2)教师出示要求:要注意按顺序摆放拆下来的部件,观察完后再按顺序组装好。
(3)让学生拆装手电筒,小组交流发现,师巡视指导。
引导思考:手电筒里没有发现导线,而手电筒里的小灯泡能亮起来,是什么代替了导线?(4)教师课件出示并小结:通过拆开手电筒我们发现手电筒用电池作为电源、灯泡是用电器、用金属部件代替导线,按钮是开关,它们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开关一闭合,电路就通了。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1.让学生说说电池的种类和特点,教师相机出示干电池、银锌电池、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光能电池、蓄电池等图片。
让学生交流知道的发电形式和它们的特点,教师利用多媒体介绍不同种类的发电方式。
2.小结:一般来说,电有两种来源,一种来源于电池,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在使用中我们要注意爱护环境,另一种来源是来自于发电站。
有的发电有很强的电力,像火力发电,有的清洁没有污染,像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
课下根据课本介绍的西红柿电池的制作方法,动手做一个水果电池。
3.课下,同学们尝试多种方法让小灯泡更亮或变暗。
同时用两个硬纸盒连在一起,当作小房间,在纸盒壁上布线,用两个开关分别控制两个房间的照明。
【使用说明】1.教学反思。
本课是三年级下册《电的本领》单元中的一课,目的是能用导线、灯泡、电池、开关等基本元件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
我在本次教学中重点关注了以下几点:(1)把握教学重点,找准研究点。
这一课用电池、导线连接小灯泡这一活动并不难,学生在活动操作中可以逐渐完成。
但是为什么这样连接小灯泡就能亮,那样连接小灯泡就不亮?这是我们要引导学生认知的关键,即深入研究小灯泡的构造和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所以,我将这一部分作为教学重点,强化学生动手做的科学探索意识,充分让学生连接电路,明白电路的原理,只有让学生在尝试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他们的科学知识才会日益增多,研究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2)灵活处理教材,找准探究点。
本节课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我对教材进行了大胆整合、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