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武则天时期的科举制
五 、结 论
纵观全文,虽然我国封 建 社 会 的 科 举 制 为 统 治 阶 级 选 拔 了 大 量 只 会读“四书五经”(读死 书 死 读 书)的 无 用 之 才,形 成 两 面 派、阿 谀 奉 承、 玩弄权术的官场歪风,间接导致了近 现 代 我 国 科 学 技 术 的 落 后 ,逐 渐 沦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是,科举 制 也 有 它 的 优 点 ,本 文 从 武 则 天 时 期的科举制作为切入点分析其积极因素。希望我们要正视目前我国公 务员制度存在的问题,并 积 极 研 究 借 鉴 国 外 以 及 我 国 古 代 社 会 选 拔 官 员的成功经验(武则天 对 科 举 制 的 三 大 贡 献 仅 供 参 考 ),不 断 完 善 我 国 的公务员制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选拔出更多德才兼备的栋梁 。
虽然历史上对武则天的 评 价 褒 贬 不 一,但 她 上 承 “贞 观 之 治 ”下 启 “开元盛世”确 是 不 争 的 事 实。 在 她 统 治 期 间,国 家 政 治 稳 定,经 济 繁 荣,社会总体向前发展。其 中 最 值 得 赞 赏 的 是 武 则 天 对 科 举 制 的 三 大 贡献。武则天深知“为政之道,唯在 得 人”,毛 主 席 评 价 她 有“识 人 之 智, 用人之术,容人之量”。总 之,武 则 天 对 唐 初 100 多 年 鼎 盛 局 面 的 延 续 起了积极作用,是中国历 史 上 大 约 300 个 皇 帝 中 少 数 几 个 较 有 作 为 的 帝王之一。武则天不愧为 中 国 古 代 杰 出 的 女 政 治 家 ,对 于 中 国 历 史 的 影 响 超 越 了 时 代 ,基 本 上 是 一 位 值 得 肯 定 的 历 史 人 物 。
二 、武 则 天 推 进 科 举 制 的 思 想 基 础
贞观初唐 太 宗 说 过:“以 天 下 之 广,四 海 之 众,千 端 万 绪,须 合 变 通”。唐太宗的这段话为政治制度的 及 时 调 整 奠 定 了 思 想 和 理 论 基 础 。 对制度进行必要的调整在唐朝被看作是 很 正 常 的 事。 而 “变 通”二 字 也 往往成为制度调整时的依据。所以唐朝的政治制度一直随着社会形势 的 变 化 不 断 调 整 ,体 现 出 较 强 的 自 我 完 善 机 制 。
参考文献: [1]吴 宗 国 .盛 唐 政 治 制 度 研 究 .上 海 辞 书 出 版 社 .2003. [2]满相忠,刘 国 栋.西 方 国 家 怎 样 招 聘 公 务 员.世 界 知 识.2007, (1). [3]吴天,郑 瑶 三.对 当 前 公 务 员 报 考 热 的 思 考 [J].内 蒙 古 统 计. 2005,(4). [4]毛 寿 龙 .公 务 员 该 不 该 是 金 饭 碗 [J].中 国 经 济 论 坛 .2004,(46).
【关 键 词 】科 举 制 武 则 天 贡 献
一 、研 究 意 义
就科举制而言,首先,从 本 质 上 讲 它 是 一 种 官 员 选 拔 制 度 ,属 于 政 治制度范畴。其次,曾有西方学者认 为,科 举 制 是 中 国 文 明 最 显 著 的 特 征之一,并且成为世界 上 其 他 国 家 不 可 匹 敌 的 独 一 无 二 的 制 度 。 对 西 欧文官制度有示范作用。再次,在中 华 民 族 的 历 史 长 河 中,伴 随 朝 代 更 迭各种政治制度兴衰更替不胜枚 举,然 而 科 举 制 却 一 直 存 在 达 1300 年 之久,至今对我国仍有影响。一种制 度 有 如 此 顽 强 的 生 命 力,在 中 国 制 度史上十分罕见。
(一 )提 高 进 士 科 地 位 唐朝的科举主要包括常科(每年 一 次)和 制 科(也 叫 制 举,皇 帝 下 诏 临时举行)。其中,常科包 括 明 经 科 (主 要 考 儒 家 经 典 )和 进 士 科 (主 要 考诗文才华)。一般考明经科(儒家经典)有 前 途,但 武 则 天 却 提 高 了 进 士科地位。原因有二,其一,由 于 当 时 印 刷 术 较 落 后,能 够 看 儒 家 经 典 的大多 是 家 里 有 藏 书 的 世 家 子 弟 ,所 以 明 经 科 有 利 于 士 家 大 族 ,不 利 于 广泛选拔人才。其二,进士 科 侧 重 考 文 采,文 采 好 除 了 要 认 字 (知 识 积 累)外,最重要的靠天分 灵 气,所 以 即 便 是 寒 门 子 弟 家 里 没 太 多 藏 书 但 有天分灵气同样能脱颖 而 出。 总 之,提 高 进 士 科 地 位 拓 宽 了 寒 门 子 弟 向 上 发 展 的 道 路 ,使 科 举 制 选 拔 人 才 的 面 更 广 了 。 唐太宗统治的23年 里,进 士 共 205 人,而 在 高 宗 和 武 则 天 统 治 的 55年里,进 士 达 1000 多 人,年 均 录 取 人 数 大 大 超 过 了 贞 观 年 间。 例 如 辉煌初唐诗坛的诗人王勃、宋 之 问、刘 希 夷、贺 知 章、陈 子 昂、张 九 龄 等 都是这一时期及第的进士。显而易 见,唐 代 文 学 的 发 展,诗、赋、传 奇 小 说的繁荣与进士科重视 文 章 辞 采 紧 密 相 连 ,书 法 的 繁 荣 也 与 以 书 取 士 有关。 (二 )充 分 发 挥 制 举 的 作 用 制举的优点有三个。第一,与现 实 联 系 密 切。 相 比 而 言,常 科 出 题 模式固 定,而 制 举 通 常 联 系 国 家 现 实 热 点 问 题 ,有 效 考 察 了 考 生 的 行 政 能力。第二,考生范围广(现任 官 员 也 可 参 加)。 第 三,考 试 见 效 快。 对 于常科,无 论 考 中 进 士 或 明 经 都 要 接 受 再 选 拔 ,而 制 举 只 要 通 过 考 试 马 上 就 能 任 职 ,提 高 了 人 才 使 用 效 率 。 武则天平均一年半举行 一 次 制 举,其 频 率 远 远 高 于 唐 朝 的 其 他 皇 帝。另外,在制举中武则天特别重视 殿 试(皇 帝 亲 自 到 大 殿 主 持 制 举 考 试)。其实殿试是唐高宗开创的,但 他 就 举 行 过 一 次 而 且 规 模 小。 而 武
则天称帝前一年,为了拉近和考生的 距 离 网 罗 人 才 ,在 洛 阳 城 的 洛 成 殿 举行了大规模殿试,考 生 上 万 人 之 多,连 考 好 几 天。 据 史 书 记 载,武 则 天坐殿以制举选贤,一 天 就 选 出 一 百 三 十 多 人 充 实 中 央 和 地 方 。 殿 试 在此后封建社会一千余年里一直延续下去。
文化与传播
论武则天时期的科举制
◆ 耿 澄 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摘 要】盛唐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繁荣昌盛、辉煌壮丽的时代。唐朝政治制 度 不 但 为 其 经 济、文 化、社 会 发 展 提 供 了 制 度 保 障 ,而 且 对 唐 以 后 各 朝的政治制度也有深远影响。其中,科举制是唐朝政治制度的一大特色,我国 历 史 上 杰 出 的 女 政 治 家 武 则 天 为 推 进 科 举 制 的 发 展 做 出 了 不 可 磨 灭 的贡献。
(三 )开 创 武 举 长安二年(702年),武 则 天 初 设 武 举,专 门 招 收 武 人。 考 试 科 目 有 马射、平射、筒射、马枪等 从 中 选 拔 有 军 事 技 术 才 能 的 人 。 打 破 了 科 举 制只有文人学士才能进士的限制,为 武 人 进 士 开 辟 了 道 路 ,体 现 了 武 则 天广开科举选拔人才的方针。 总之,武则天通过一系 列 有 效 措 施 面 向 社 会 选 拔 了 一 大 批 文 武 人 才委以重任。她不计资历、出身,用 人 唯 贤,依 能 授 官,量 才 使 用。 自 弘 道 元 年 临 朝 称 制 至 神 龙 元 年 退 位 的28 年 中 ,共 任 用78 位 宰 相 ,例 如 ,众 人皆知的 魏 元 忠,狄 仁 杰,姚 崇,宋 璟;边 将 娄 师 德,郭 元 振 等。78 位 宰 相中有的来自名门望族,有 的 来 自 庶 族 地 主,有 的 甚 至 是 既 非 著 姓、又 无官位或官职的“衰微破落”和“役同 厮 养”的 下 等 户。 这 些 社 会 精 英 促 成 了 武 周 时 期 的 繁 荣 ,同 时 为 “开 元 盛 世 ”的 到 来 做 好 了 人 才 储 备 。
330
Hale Waihona Puke 政治制度的及时调整是政治活力的表现。唐代社会之所以能生机 勃 勃 地 向 前 发 展 ,政 治 制 度 的 高 度 自 我 完 善 是 一 个 重 要 原 因 。
三 、武 则 天 对 科 举 制 的 三 大 贡 献
武则天是中国封建社 会 比 较 开 明 的 政 治 家 ,从 公 元 660 年 代 高 宗 掌权到公元705年病逝,实 际 执 政 近 半 个 世 纪。 她 留 给 后 人 最 宝 贵 的 财富是重视人才,善于用人,善用能 人。 武 则 天 对 科 举 制 作 出 了 三 大 贡 献 ,使 其 更 加 平 等 开 放 。
四 、对 今 天 我 国 公 务 员 制 度 的 启 示
(一 )公 务 员 报 考 条 件 限 制 不 合 理 目 前 ,我 国 在 对 国 家 各 级 公 务 员 的 考 试 录 用 中 ,尤 其 是 在 地 方 公务员的录用中,对某 一 职 位 的 报 考 条 件 往 往 有 一 些 不 合 理 的 限 制。如在中央及其直属机 构 录 用 公 务 员 时 就 规 定 年 龄 必 须 在 18 岁 以 上,35岁以下;具有大专以上 学 历 和 符 合 岗 位 要 求 的 能 力;具 备 中 央 公 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 要 求 其 他 资 格 。 另 外,户 籍 限 制,专 业 限制,政治面貌限制,在中央和地方 录 取 公 务 员 的 条 件 中 时 有 出 现 。 这 些不合理的限制阻碍了公平公正公务员招聘制度的发展。 首先,从机会均 等 的 原 则 出 发,不 主 张 对 报 考 者 年 龄 进 行 严 格 限 制,加之较高级公务员职位对社会开 放,客 观 上 要 求 录 用 有 较 多 社 会 阅 历和工作经验的中年人 甚 至 老 年 人 在 这 些 职 位 上 供 职 。 其 次,对 学 历 的过度限制形成对相对 低 学 历 人 员 的 排 斥 ,而 政 府 部 门 的 工 作 性 质 是 多样化的,需要多层次 人 才。 该 限 制 可 能 造 成 绝 大 多 数 贫 困 或 教 育 欠 发 达 地 区 的 青 年 无 法 进 入 政 府 部 门 ,不 利 于 各 阶 层 的 融 合 和 社 会 和 谐 。 (二 )公 务 员 考 试 科 目 缺 乏 针 对 性 我国目前的公务员考试重公共科 目,轻 专 业 科 目,导 致 高 学 历 的 专 业博士、硕士公共课考不 过 相 对 低 学 历 的 本 科 生 、大 专 生,进 而 造 成 高 层次人才难进公务员队 伍 的 现 象。 另 外,我 国 的 考 官 队 伍 主 要 由 组 织 人事部门官员和高校、行 政 学 院 及 科 研 院 所 的 专 业 技 术 人 员 组 成 。 前 者虽具有一定的干部选拔任用经验,但 对 管 理 缺 乏 深 入 研 究 ,对 考 生 的 书 面 和 口 头 答 案 不 能 做 出 准 确 、完 整 的 评 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