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第八组本组教材的专题为“故事长廊”,安排的都是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

其中有篇幅短小、发人深省的寓言故事;有内容通俗、情节引人入胜的民间故事;有想象神奇的神话故事。

编排本组教材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寓言故事,民间故事,神话故事,体会做事、做人的道理,领略正义和智慧的无穷力量;并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的教育;使学生了解故事的各种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读故事、讲故事的欲望。

1.《寓言两则》:《纪昌学射》和《扁鹊治病》这两则寓言故事都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好学的纪昌,堪称名士的飞卫,医术高超的扁鹊,固执己见的蔡桓公;且人物对话较多。

因而要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揣摩人物的想法,才有可能准确地理解寓言的寓意。

2.《文成公主进藏》: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有关文成公主的民间故事有很多,课文所选的这个故事以历史真实为依托,却与历史有所出入,反映了百姓对文成公主的崇拜和爱戴。

教学本文要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简要讲述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3.《普罗米修斯》:这是一篇外国的神话故事,课文重点写了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后,受到了残酷的惩罚,但他并不屈服直到被大力神所救。

教学本课,要引导学生感悟普罗米修斯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从有关语段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情,学习复述故事。

4.《渔夫的故事》:这个故事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一千零一夜》。

这是个充满智慧的故事,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是故事却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不复杂,又是学生喜欢的故事,理解起来应该没有难度。

所以,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读通、读懂。

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读书感受。

教学本组教材大约用11课时,其中,29.寓言两则 2课时30.文成公主进藏 1课时31.普罗米修斯 2课时32.渔夫的故事 1课时语文园地八 5课时29 寓言两则教材分析:本课安排的是两则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情节生动,并蕴涵着深刻的道理。

《纪昌学射》原文见《列子·汤问》。

讲的是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功夫练眼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二是“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东西”。

纪昌一一照做。

等练好了眼力,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

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故事以生动的事例阐明了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还可以体会到学习者的恒心和毅力、名师的指点对学习结果的重要的作用。

《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

写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

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

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4.寓言的特点,激发阅读语言的兴趣,课后自己读寓言故事。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我们读过《惊弓之鸟》的故事,还记得故事中的更赢吗?他不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

他们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多媒体出示句子: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

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学生可能说:知道飞卫和纪昌都是射箭能手,知道纪昌是飞卫的徒弟,并且他能百发百中。

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飞卫是怎样教纪昌的,使他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要想解开心中的疑问,我们就来读寓言故事《纪昌学射》,我想,你不仅会从故事中找到答案,还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1.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三、抓住重点词句,精读课文1.读课文,想一想:后来,纪昌学射的结果怎样?出示: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问:“百发百中”是什么意思?纪昌是怎样成为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的呢?2.学习“飞卫教”的句子:(1)飞卫是怎样教纪昌学射的?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工夫练眼力。

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

”“虽然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你的眼力还不够。

等到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的时候,你再来见我吧!”(2)读句子:飞卫教纪昌学射,先练什么?(眼力)练眼力的要求是什么?(一是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二是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3.学习“纪昌学”的句子:(1)纪昌是怎样听从飞卫的教导学习的呢?找出相关的句子: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

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

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

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2)学生仔细读句子:纪昌是怎样练眼力的?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进行理解:(躺、睁大、注视、站、聚精会神、盯等词体会纪昌学射认真、刻苦)师板书:盯梭子盯虱子(3)纪昌练眼力的结果怎样?(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小虱子在纪昌眼里,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师板书:针刺不眨眼虱大像车轮四、总结课文,体会寓意1.纪昌能成为“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的原因是什么?(一是纪昌学射刻苦、有毅力;二是飞卫教学有方法,经验丰富)板书:练眼力百发百中2.读了这则寓言,你有什么体会或想法?(学习本领,绝不是简单的事,不仅要练好基本功,还要认真学习的态度、坚持不懈的努力。

)板书:练好基本功五、作业:抄写生字词,并预习下一篇寓言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讲述故事《银针救太子》:师:有一次,扁鹊和弟子子阳、子豹等人路过虢国,虢太子恰好患病,病得很厉害,人们都以为他死了。

为此,全国正举行大规模的祈祷活动,把国家大事都撂在一边。

扁鹊得知后,前去为虢太子医治。

扁鹊告诉国君,太子患的是“尸厥”(类似今天的休克或假死)。

于是,扁鹊叫弟子子阳磨制针石,在太子头顶中央凹陷处的百会穴扎了一针。

过一会儿,太子就苏醒过来。

接着,扁鹊叫弟子子豹在太子两胁下做药熨疗法。

不久,太子就能坐起来。

再服二十天的汤药,虢太子就完全恢复了健康。

从此以后,天下人都知道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

2.说一说,你们了解扁鹊吗?板书:扁鹊3.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了解到扁鹊是一个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神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扁鹊的故事。

板书:扁鹊治病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自学要求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边读边思考:本文主人公是谁?讲了他们之间的什么故事?三、交流讨论,初步了解课文1.认读生字词:扁鹊理睬肠胃敷烫几剂汤药骨髓无能为力2.指名分段读课文。

3.说说本文的主人公是谁?讲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生回答,师板书:蔡恒公扁鹊四、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1.找出蔡恒公不相信扁鹊的句子,体会蔡恒公的人物特点:出示句子一: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1)学生读句子,想一想:蔡桓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很生气,不以为然)(2)这个句子应该怎么样读呢?指名朗读──学生齐读。

说一说除了这个地方,你还从哪些地方看出蔡桓公不太相信呢?句子二: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

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句子三:蔡恒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句子四:蔡恒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扁鹊一次次来给蔡恒公治病,为什么蔡恒公会不相信他呢?(蔡恒公认为自己没有病不用治,他还觉得扁鹊是为了显示自己的高明。

)指导学生读出蔡恒公不相信扁鹊,讨厌扁鹊的语气。

2.细品扁鹊劝告蔡恒公的句子,体会扁鹊的为人:过渡:尽管蔡恒公不相信扁鹊,不理睬扁鹊,但扁鹊为什么还会三番五次地劝告蔡恒公,为他治病呢?找一找扁鹊劝告蔡恒公的句子。

句一: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

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句二: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句三: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1)学生自由读句子。

(2)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为什么扁鹊三番五次劝告蔡恒公治病?(从“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要不治还会加深”;“再不治会更加严重”体会扁鹊的诚心。

)(3)学生体会后,读一读这几句话:指名读──齐读。

3.说一说,你怎样看待蔡恒公和扁鹊这两个人呢?学生思考,自由发言。

蔡桓公:不听劝告自以为是固执己见……扁鹊: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令人尊重……4.学习课文第五段:过渡:又过了十几天,扁鹊看到了蔡恒公,他为什么就跑了呢?出示句子: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里,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了。

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指导读这一段话。

五、总结全文,体会寓意1.最后,蔡恒公浑身疼痛,病死了。

蔡恒公怎样才不会死?本来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让学生体会要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固执己见的道理)2.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恒公说什么?六、作业:收集《郑人买履》、《买椟还珠》、《自相矛盾》等寓言故事读一读。

30 文成公主进藏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有关文成公主的民间故事很多,课文所选的这个民间故事以历史真实为依托,却又与历史有所出入(文成公主入藏发生于盛唐太宗李世民时期。

当时,大唐周边许多小国甘愿俯首称臣。

在青藏高原的吐蕃国国王松赞干布,非常愿意与唐朝交往,以求婚方式以求永好。

这次联姻与历史上汉宣帝时昭君出塞一样,是对双方都有好处的事,同是两桩比较美满的婚姻,不含有屈辱的和亲关系,因而也就越发体现事情的美好),反映了百姓对文成公主的崇拜和爱戴。

故事首先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的原因──吐蕃年轻首领松赞干布爱慕漂亮又聪明的文成公主,派使臣到唐朝求婚,而智慧的使臣顺利通过了唐皇的考验,求亲成功;接着重点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途中的一系列故事──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山等;最后点明了文成公主进藏的不朽功绩。

文章语言生动,叙述张弛有度,扣人心弦,极富传奇色彩和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

读读记记“唐朝、两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