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摘要:委婉语是语言使用过程中的普遍现象,中西方语言中均存在大量的委婉语,它象征着社会的文明,折射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化。
本文对中西的委婉语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促进中西方的跨文化交流。
关键词:委婉语;对比;差异COMPARATIVE STUDY ON EUPHEMISMS OF CHINESE AND ENGLISHAbstract:The euphemisms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the process of language use.There are a number of euphemism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which is a symbol of social civilization and a reflection of the social-cultural background.This thesis aims to promot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s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astern and western euphemisms. Keywords:euphemisms;comparative;difference1.引言委婉语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不同社会的委婉语既有共性又有不同。
同时,委婉语的表现方式和交际作用在不同程度上又反映了各民族文化的特点,并且受到社会制度、文化背景、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
英语学习者应该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反映在委婉语上的文化差异,以消除语言文化障碍,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2. 委婉语的含义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不同的语言社团,不同的社会层次中,都会存在有一些特定的表达方法来达到委婉的效果。
汉语称为“委婉语”,即使用语气和缓的、好听的、含混的、兜圈子的、令人愉快的或不得罪人的说法去替代生硬的、粗俗的、不便直说的、令人不快的说法。
而在《牛津简明英语辞典》中对“euphemism”一词的定义是:“Substitution of mild or vague or round about expressionfor harsh or direct one,expression thus substituted.”3. 英汉委婉语的共同点3.1. 共同的根源:委婉是禁忌心理的产物。
委婉语和禁忌语是互相关联的。
自古人类就对某些神秘事物心存忌讳,遭到禁忌的事物的名称时常以一种“得体、高雅”的名称进入语言交际。
社会礼仪常常需要把话说得婉转些、含蓄些。
一旦遇到刺激性的字眼,敏感的话题就需要转移,只有这样才能使交际和谐顺利地进行,交际双方才更乐于接受。
对犯忌讳的事物或避而讳之或委婉言之,于是避讳委婉的修辞手法应运而生。
这就是英语委婉语和汉语委婉语产生的共同根源。
“忌讳”是产生委婉语的主要原因。
早期人类无法理解自然现象和自然力的本质,于是产生了一种对自然力的崇拜以至恐惧。
人们迷信鬼神迷信超自然的力量,有关鬼神的神话就成为了禁忌语(taboo)。
当人们不愿说禁忌的名物或动作,而又不得不指明这种名物或动作时,不得不用隐喻来暗示人家不愿说的东西,用曲折的表达来提示双方都知道但不愿点破的事物。
3.2. 共同的应用范围中英社会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存在,因此它们在语言禁忌方面有着各自的国别特色和民族形式。
但是,有些领域的禁忌是在两个社会中普遍存在的。
这些就是中英委婉语的共同使用领域。
其中,有关生老病死、排泄、生理缺陷等的委婉语都存在于汉英两种语言文化中。
3.2.1. 表达死亡:不管哪个民族都把死亡看得非常神秘,也非常忌讳说“死”。
因此英汉语中有着大量有关“死”的委婉语。
英语有:pass away,pass out,close one’s days,fallasleep,join the great majority,pay the debt of nature,be nomore , be asleep in the Arms of God, be with God, answerthe final call, depart to God, breathe one’s last, pay one’slast debt 等等。
现代汉语中有“老了、没了、逝世、病故、作古、辞世、去世、不在了、与世长辞、上西天、升天、心脏停止跳动、去见马克思”等。
古代汉语把天子之死叫做“驾崩”,诸侯之死叫“薨”,大夫之死叫“卒”,庶民之死直称为“死”,未成年之死称为“殇”。
3.2.2. 疾病方面:英语有很多关于疾病的委婉说法,如英文把cancer 称为the big C 或long illness, mad 为mentalproblem;用heart condition 代替heart attack,irregularity代替constipation。
汉语中也有着大量有关疾病的委婉语,比如:欠安、不适、小恙、微恙、头疼脑热、不治之症;用“残疾、残障、弱能”代替“残废”, 或用“腿脚步不利索、手脚不灵”指“四肢残疾”。
3.2.3.怀孕生育方面:英语有“in the family way”“, she isexpecting”,“lady-in-waiting”等,汉语中则有“有了”、“有喜了”、“身怀六甲”等。
3.2.4.表达年老方面:英语有senior citizen(年长的公room,do one’s needs,pay a call of nature,powder one’s nose 等委婉文雅之词。
汉语同样有类似的委婉语,汉语有“洗手、方便、如厕,解手,轻松”等等。
妇女月经,英语有period,blue days,汉语有“例假、好朋友、大姨妈来了”。
3.2.5.性方面:性在中西方都是难以启齿的话题,因此需要使用委婉语。
西方人们常用make love,make it,sleep together 等代替fuck 这样露骨的语言。
汉文化中性行为要比西方国家隐秘得多,一般用“云雨”等文雅的词汇代替;旧社会妓院集中的地方为“烟花巷”;称男性作风问题为“寻花问柳”、“拈花惹草”等。
英语中人体隐秘部位有secretparts 或privy parts 和seat,汉语有“私处”、“阴部”和“臀部”等说法。
3.3. 共同的语用效果3.3.1. 能起到掩饰作用:用娓娓动听的字眼去掩盖羞于启齿的令人难看的事实,避免交际中的尴尬和唐突现象。
例如,用委婉语来表达人们讳言的生理行为是英语中一种十分普遍的语言现象。
人们避免直说上厕所,在英语中就有许多关于上厕所的委婉语。
英美人常常会说to wash one’s hand,to power one’s nose,to go somewhere,to answerthe call of nature 等。
汉语里也有许多表上厕所的委婉语,如“洗手,方便,更衣”等3.3.2. 能增加话语的幽默效果:委婉语的使用可以使人类的语言妙趣横生、诙谐幽默,把残酷的事实寓于幽默中。
如把“be sent into prison”(坐牢)说成“live at government’s expense”,显然增加了调侃色彩。
汉语中如果妻子不同意作某事,丈夫则说“领导不批准”。
3.3.3 能有效协调人际关系,避免粗俗和失礼:为了顾及对方的自尊心,取悦对方,对缺陷不能直陈其事。
委婉表达比直接表达更“好听”,对方更易接受。
英语里,“plain”(相貌平平的),“homely”(家常的)代替“ugly”(丑陋的);用“plump”(丰满的)或“ stout”(壮实的)代替“fat”(肥胖的)。
与之相应,汉语里常用“平平”、“一般”代替“丑陋”;用“富态”、“丰满”、“壮实”等词代替“肥胖”。
3.4. 共同的用语特点委婉语一词“euphemism”源于希腊语,意为“说好听的话(comfortable words)。
在汉语中,委婉语的使用自古就有。
古汉语的“曲语”就是委婉语,是指说话时迂回曲折,含蓄隐晦;不直陈某人、某事或某物,但却达到较好的语言交际效果。
由此看来,英汉委婉语的共同特征便在于间接含蓄。
运用比较抽象、模棱两可的概念或比喻、褒义化的手法,使谈话双方能够采用一种比较间接的方式来谈论不宜直说的事,或是用一种令人愉快的、委婉有礼的、听起来不刺耳的词语来代替令人不快的、粗鲁无礼的、听起来刺耳的词语。
4. 英汉委婉语在使用上的差异英汉委婉语在使用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词义层面,还体现在句子层面。
这是由于中英不同民族的地理环境、思想观念、民族性格、社会心理、文化背景以及民族文化传统的不同导致的。
了解这些差异,吩于人们更好地学习英语以及促进跨文化交际起到重要作用。
4.1. 词义层面的差异4.1.1. 自谦委婉词中国古代一直认为“夫礼者,自卑而尊人”,强调的是可抬高别人,但绝不可抬高自己。
在这样一种维持了几千年的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下,汉语中出现了很多表自谦的词,如称呼自己为“鄙人,卑职”,称呼自己的住处为“寒舍”,称呼自己的孩子为“犬子”等等[ 5 ] 。
而在英语中,则没有这类自谦词。
他们崇尚自我个性的张扬,因此,他们也对中国汉语中这类自谦现象也难以理解。
4.1.2. 颜色词在英语和汉语中,不同的颜色词能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
红色对于中国人而言,表示喜庆、幸福、吉祥,如红榜,红运,红事等词都表示走好运。
但在使用英语的人眼中,绿色和金黄色具有类似的联想意义,而红色则意味着流血、危险或暴力。
因此,他们一般不用红色表示吉祥的意思。
还有黄色,在英语中,yellow 可以表示“胆小、卑怯、卑鄙”的意思,例如:a yellow dog 可鄙的人,卑鄙的人a yellow livered 胆小鬼而在汉语里,黄色表示“污秽,不纯洁”的意思,如用“扫黄”“, 黄色书刊”等词来委婉地表达打击色情行业的意思。
4.1.3 表示年龄的委婉词除了自谦委婉词、颜色委婉词外,汉语和英语在使用表示年龄的委婉词时也存在差异,西方人普遍怕老,他们尽量避免使用“old”一类的词,而用“no longer very young ,”(不再年轻) “elderly ,the advanced in age”(年龄上优先的) 等表达来代替“老”这个词汇,与之恰恰相反,在中国,“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汉语中,有“老当益壮”“, 老练“等词,而且为了表达对老人的尊重,人们常常习惯用“您老“ ,“姓+ 老”来称呼老人以示礼貌。
4.2. 句子层面的差异中英委婉语使用上的差异除了表现在词义的差别上,还表现在对句子不同的语气和感情色彩的选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