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论文

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论文

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摘要:委婉语的创造和使用是人类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是特定社会和文化的一面镜子。

英汉委婉语具有很多相似处,但由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历史背景等因素,它们之间在表现形式及文化内涵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别。

本文从英汉委婉语的词源、表现手法、表现形式、表现内容及文化意义等几个方面对英汉两种委婉语进行了对比研究。

关键词:英语;汉语;委婉语;对比研究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Abstract: Euphemism is not only a widespread linguistic phenomenon, but also a social and cultural phenomenon. It is a mirror of a particular society.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have many similarities but more differences on forms and connotations because of different cultural tradition and historic background.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 from its origin, the way of its formation, its forms, contents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s.Key Words: English; Chinese; euphemisms; contrastive study0. 引言到目前为止,有关委婉语的研究已有许多,现有的研究主要是从语义学、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等角度进行的,。

综观委婉语的研究历史,我们发现国内外委婉语研究者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个别语言上,缺乏深入的多语间的对比研究。

而关于英汉委婉语之间的对比研究,国内外著作较少,要揭示委婉语的普遍特征,或更好地理解某一语言委婉的特殊性,还须通过对比的方法。

本文将从英汉委婉语的词源、表现手法、表现形式、表现内容及文化意义等几个方面来对比分析英、汉委婉语的异同。

1. 英汉委婉语的词源英语中的euphemism(委婉语)一词源于希腊语的前缀eu(好)和词根pheme(说话)意为good speak(说好听的或善词令)。

因此,euphemism 就是“说好听的话”或“讨人喜欢的话”。

《牛津高级英汉双解词典》所给的定义是用比较模糊但更温和或比较委婉的单词或短语代替直言直语。

王德春等认为,汉语辞格“委婉”或称“婉转”,最普遍的名称是“婉曲”。

“婉曲”又可分为“婉言”和“曲语”两种。

汉语另一种辞格“避讳”,也称“讳饰”。

而汉语辞格“委婉”与“避讳”和起来就相当于英语辞格“Euphemism”。

对比分析英汉辞书和各位学者对委婉语的定义可知,英语中的Euphemism 与汉语中的委婉语(婉曲或婉转)是两种语言中的同一种修辞手法,但汉语委婉语的含义更为宽泛。

2. 英汉委婉语的表现手法2.1 相似性英语和汉语中,有大量相互对应的基本等值的委婉语,它们的表现手法意似、形似,有的甚至达到神似的境地。

2.1.1 借用含糊抽象的词语口头语上的避讳多半是用浑浊的词语代替原有的词语,许多禁忌语由于意义鲜明、具体刺耳而引起反感和不快,这些话语可以通过委婉语有效地使其意义笼统化、模糊化。

如英国的学生上课时想去厕所,他会说“Sorry,I have to do my business”,中国的学生会说“老师,不好意思,我想去方便一下”。

2.1.2 借用隐喻的手法为了使表达显得委婉,还经常采用隐喻形式。

因为喻体和本体有很多相似之处,喻体掩盖本体,也就避开了所忌讳的事物。

生活用语中,不管是汉语还是英语,“死亡”都是大家所避讳的词语,大多数时候都是借助隐喻来委婉地表达。

如用to go to his long home(回老家)等。

在汉语中,表达“死”的委婉语很丰富,且区分得更细致、严格。

比如为守气节而死叫“玉碎”,执行公务而死称为“殉职”。

2.1.3 使用借代法在描述人或事物的时候,将不愿启齿的或不便直接表达的词隐去,这与利用上义词扩大指代意义的模糊法不一样。

借代法是借用同它们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比如英语说“to be fond of the bottle”(贪瓶),婉称某人“爱喝酒”,这里就是用盛酒的bottle来婉转表达wine。

巧妙的是,汉语中的“贪杯”也婉转表达了此意,都是用瓶、杯避开了酒。

这种委婉方式表达出来的意思比直说的更明了形象。

2.1.4 使用迂回陈述法就是将不便直言的事物用拐弯抹角的方式故意使语意“折绕”,貌似有些拖泥带水,但是为了避免冒犯对方,也为了礼貌的缘故,这也是交际的需要。

在说某种生理上的缺陷时,多数采用迂回的说法,委婉地表达出不便直接表达出来的意思。

比如我们说“耳朵不灵”或“耳背”,来替代“耳朵聋”。

在英语中,“deaf”(耳聋)也可以使用迂回的方法说成imperfect hearing(听觉不完美)。

2.2 差异性由于英语单词和汉字组成完全不同,英语单词是由字母组成的拼音文字,而汉字则是由偏旁部首组成的象形文字,所以在委婉语构成方面会有很大的差别。

2.2.1 英语中丰富多彩的语音、拼写手段英语是一种拼音文字,语音形式随着拼写产生某种变异,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开原来的概念,以达到委婉的目的。

英语委婉语中语音或拼写形式的变化是多种多样的,如缩略(Abbreviation ):ladies(ladies’ room 女厕所) ;词尾脱落(Apocopation):vamp(vampire荡妇);首字母缩略(initialing):JC(Jesus Christ);逆生(Backforming):(夜间破门盗窃,逆生自burglar夜盗)等。

2.2.2 汉语中的语音、字形手段汉语采用方块字,音形缺乏直接的联系,常见的语音避讳手段大概就是“谐音”。

但在名称避讳方面可采用同音字,还利用汉字特有的“平、上、去、入”四声,在口语中遇到要避的字可以改变声调,如为避讳“秦嬴政”,“正月”之“正”读平声“zhēng”。

此外,汉字在创造委婉语时可发挥其字形部首的优势。

例如:周先生,你有十一划吗?(沙陆墟《魂断梨园》十七)。

这里,“十一划”婉指“鸦片”,因为鸦片俗称“烟土”,也简称“土”,可拆成“十”和“一”。

3. 英汉委婉语的表现形式英汉委婉语在表现形式上有一定的差异,如汉语中“死亡”的委婉语因阶级、地位、身份、对象等方面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说法。

皇帝“死”的委婉语还有“驾崩、薨”等。

对美女的死称为“香消玉殒、玉碎珠沉”,妻子死为“断弦,失俪”。

一般人死为“完了、断气了、”等;坏人的死为“见阎王、完蛋了、一命呜呼”等。

但英语“死”的委婉语却没有这么繁多。

英语“上厕所”的表现形式异常丰富,如to rear, go to the Green man是男子用语;powder her nose , fix one’s face却纯属女性用语;go to W.C 是大人们的话;go to the pot, make number one ornumber two则是典型的儿童用语。

汉语中虽然也有“尿尿”之类的儿童用语,但男女上厕所的委婉语的表达形式却没有英语丰富,差别也没那么明显。

4. 英汉委婉语的表现内容英汉委婉语涉及的相同领域很多,但由于文化的差异,对某一具体内容, 一方使用委婉语加以避讳,而另一方则直言相称。

两者的区别在年龄、人名及称谓方面表现得尤为显著。

中国人在年龄方面往往直言不讳,对“ 老” 并无忌讳。

相反,有时还特意用“老” 字表示尊敬, 如“ 老张” 、“ 老李” ,而被称呼者未必就是“ 老人”。

而在英美人来,“ old(老)” 几乎就是“ 不中用” 的代名词,所以他们在外表和行为上有一种“ 不服老”的倾向。

英语中不仅没有类似的尊称,英美人在谈及年龄时,“ old(老)” 这一字眼也总是设法回避,而代之以full of ages(富于年纪) 、advanced in years(年长)等。

汉语中的名讳在称谓语中的表现也十分丰富。

在封建社会,由于受伦理等级观念的影响,君与臣、官与民、长与幼的关系划分十分严格。

在现代社会, 虽没有封建时代那么多名讳, 但在交际中,为了避免直呼其名,因交际角色不同而使用的称谓语也是多种多样的。

在称谓方面, 英美人也随便得多。

他们较多看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多数情况下, 不论职位、年龄和性别,包括晚辈与长辈之间,也是相互直呼其名。

5. 英汉委婉语的文化意义英汉委婉语的文化意义不同。

英汉委婉语所反映的道德观念不同。

中国人把谦虚看作是一种传统的美德, 所以用于己方的称呼或相关事物、行为多用自谦的方式。

比如, 把自己的礼物称作小意思、表示表示; 英语中虽然也有表示尊敬对方的赞美之词, 但却不带自谦自抑的意思。

在听到赞美之词, 汉语中多回答: 过奖了、请多包涵诸如此类的客套话,而英语中则表现为欣然接受, 答之以:Thank you( 谢谢). That is very kind of you to say so. (你这样说太好了。

) 等等。

英汉委婉语所体现的政治经济环境不同。

西方普遍实行的是多党制,为了维护自身利益, 西方社会的报刊、书籍、电视所使用的委婉语,常带有政治色彩, 如把严重的失业现象称underutilization( 未充分利用人才) 或human resources underdevelopment( 人力资源未充分开发)。

中国是由代表全体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执政的, 党与人民息息相关, 相比之下, 需要的官方委婉语较少。

6. 结语委婉语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在日常交际中发挥着润滑剂的作用,是社会交际需要和实践的产物。

因此,通过对英汉委婉语的对比研究,了解委婉语的民族个性,可以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有助于我们在交际中更加准确地理解和应用委婉语,从而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1]Fowler,H.W.A Dictionary of Modern English Usage[2]孔庆成.委婉语言现象的立体透视[J].外国语,1993,(2)26-30.[3]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4]S.Campbell. Translation into the second language. London:Longman,1998.[5]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6]田九胜. 委婉语的语用分析[ J ] . 福建外语, 2001, ( 2) : 18- 21.[7]李国南. 英、汉委婉语言手段辨异[ J ] . 福建外语, 1999, ( 3) : 11- 17.[8]吴松初.中英当代流行委婉语的文化比较[J].现代外语, 1996,(3):59-61.[9]Huge Rawson. A Dictionary of Euphemisms and other Doubletalk[M]. CrownPublishers, 1981.[10]刘莉丽.英语委婉语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