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最终版

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最终版


(二) 英汉委婉语都与以下方面密切相关: 死亡、疾病和残疾、职业和失业 、犯罪、性和排泄 1. “死亡” 是人人都想逃避的痛苦的现实, 在英语和汉语中都是禁忌话 题。因此人们创造了许多含蓄的说法: 英语有to go out of his world , to leave the world , to Sleep the final sleep ; 汉语有“ 逝世” 、“ 故去” 、 2. 为了避免直接提及一些疾病的名称而给人带来刺激或不快, 人们也创造 了许多委婉语。在英语中, 我们用M.D代替mental deficiency(精神病), 用the handicapped (有生理缺陷的人) 代替the crippled( 跋子); 在汉语中, 我们用“ 谢顶” 、“ 聪明绝顶” 来代替“ 秃顶” , 用 “ 半身不遂” 代替“ 偏瘫” , 用“ 欠安” 代替“ 身体有病” , 用“ 弱智”代替“ 傻” , 用“ 耳背”代替“ 聋” , 用更顺耳的“ 残疾人” 代替“ 残废人”等。
2、迂回法 汉语迂回法主要是转弯抹角、短话长说。如: 赵树理在《孟祥英婆婆》中用“年轻的时候外边朋友们多 一点”暗示她“年轻时有外遇”。鲁迅在《孔乙己》一书中写 酒店里的人取笑孔乙己挨打时说: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 3、比喻法 与英语比喻法一样,汉语比喻法是把禁忌事物比作表面上相同 或相似,但实质上完全不同的另一事物。如: 死了---走了、去了。 月经--来客人
A.所谓格雷欣法则,就是指同一个词如果具有一好一坏或一中一 坏两种含义时,坏的含义将挤掉好的和中性的。 比如“gay”一词,原来有“快乐的”和“同性恋的”意思,现 在“同性恋”挤走了“快乐的”意思,当人们提到“gay”时, 很可能会联想到“同性恋”。因此,现在人们一般不说“we are young and gay.” B."更新法则"是指有的委婉语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往往会逐步丧失 其委婉色彩,根据需要,“改头换面”的或崭新的委婉语又会 应运而生。例如:“贫穷落后的国家”(poor and backward countries)一词,或许是为保全面子,先后被婉称为:“不发 达国家”(undeveloped countries)、发达水平较低的国家( under developed countries)、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 countries)。现在又被婉称为第三世界国家(the third world countries)和南方国家(the southern countries).
而汉语有各种死亡的带刺,包括戏谑词和憎贬词都可算 作委婉语,表达各种情感。例如: (1)“走了、离开了”等表达难以割舍之情。 (2)“去世了、不在了、老了”等表达一般的避讳 (3)“牺牲、为国捐躯、以身殉职”等赞美英雄模范 人物的死。 (4)“完蛋了、见阎王去了”等憎贬词表达对敌人的 憎恨之情。 (5)“翘辫子、交票子、伸腿”等戏谑之词,给人一 种幽默滑稽感。
4、语意转换法 汉语中也有类似英语中的语意转换发,即将表示某一整体的词 或笼统的说法代替表示其中一具体事物的禁忌词语。 如:意中人---恋人; 老相好----老情人
5、宽泛模糊法 汉语中的宽泛模糊法,和英语一样,是将禁忌语的所指从 程度和范围上扩大,或是把具体事物说得抽象些,故意模糊其 意象。 如:个人问题----婚姻; 大脑病---神经病
• 4. 人们在谈及犯罪问题时, 总是力图使用委婉语使所说的 内容变得模糊, 从而掩饰说话人不愿直接表达的内容。 • 在英语中, prison (监狱) 被称为corretional center (改正中 心) , young criminal (少年犯) 被称为juvenile delinquents ( 行为不良少年) ,steal in a shop 叫做shop lifting (高买)等。 • 在汉语中, “ 班房”是“ 监狱”的婉称, “ 小偷” 叫做 “ 梁上君子、三只手” 等, “ 工读学校” 是指对犯罪青 少年进行教育改造的学校。
• 3、比喻法(Metaphorical Transfer) 比喻法是指把禁忌事物比作性质完全不同但又有某些相同 特点的事物。如:menstruation(例假)---have a visitor(有客人) • 4、语意扬升法(inflating and magnifying) 语意扬升法包括用一些比较温和、刺激性较少的词语代替粗 俗难听的禁忌语以求避讳和文雅,也包括用美好动听的词语代 替中性词以迎合读者的自尊和虚荣心理(尤指人们的职称头衔 时),如:fat--plump, ugly--homely; teacher--educator. 5、标点符号暗示法(euphemistic punctuation) 标点符号暗示法主要是用星号(*)或边字符(-)代替禁忌 词中若干字母,以示避讳。如:sh**,son-of-a代替son of a bitch.
An indirect word or phrase that people often use to refer to sth. embarrassing or unpleasant, sometimes to make it seem more acceptable than it really is.
• 二、汉语委婉语构成法 与英语不同,汉字是由偏旁部首组成的象形文字,而不是由 字母组成的拼音文字,所以在构成委婉语时,它不能采用英语 中的词缀、首字母缩略。剪辑等方法。但是在利用词汇构成委 婉语时,汉语所采用的方法和英语基本相同,主要有语意扬升 法、迂回、比喻、语意转换法、省略和宽泛模糊等。 1、语意扬升法 汉语的语意扬升主要是指用比较温和。刺激性较少的词语代 替粗俗语或禁忌语,把褒义的同义词或近义词代替粗俗语或中 性词,主要涉及对人与物的评价。 如:相貌丑陋---五官端正 肥胖---富态、丰满
以下为具体例子体现
Death euphemism in China
1. Death of Monarch and Common
The death of the emperors : 1. “崩” (“崩” is big sound produced by the explosion of mountains The effect of the death of emperor is no less than that of the explosion of mountains ). 2. “弃朝”, “弃朝臣” ,“ 弃群臣”,弃臣民”,“弃天 下” 3. “宫车上仙”(the King goes to the heaven by sedan chair) 4. “宫车远驭”(The King goes to a far away place The death of the commons : 1. “睡着了” sleep. 2. “安”and “长” are two popular words that Chinese like to use when someone dead. 3. “百年”and “百岁”are used to denote the meaning of death. 4. “断气”,“气绝”and “咽气” to refer to death. 5. “闭眼”and “瞑目” are used to refer to the death without regret.
三、英汉委婉语的不同
• (一)英汉委婉语语言结构形式上的区别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二者在语言结构 形式上存在差异, 词汇形态也不同。英语是拼音文字,可以 通过改变拼写方式或发音方式来避开原来的语言符号, 达 到委婉目的。如,用body odour (狐臭)缩写成B.0.等等。 与英语不同,汉字是由偏旁部首组成的象形文字,而不 是由字母组成的拼音文字。汉语是楔形文字(方块文字) , 音形之间缺乏必然联系, 不便借助拼音手段构成委婉语, 但 可发挥汉字的独特优势—偏旁部首。
四、英汉委婉语的结构原理及方法
一、结构原理
委婉语并非一成不变。英语委婉语如此,汉语委婉语
也不例外。其中有的只是临时构词,不能持久,有的却是
经久不衰,还有的顺时应势,不断的改头换面。
委婉语的衰退、消亡、更新和发展基本上遵循两天法 则:格雷欣法则(Gresham's law)和更新法则(the law of succession)。
二、结构方法 (一)英语委婉语的构成方法 构成英语委婉语的方法很多。一般说来,英语可采用构词、 语音、拼写、词汇、(修辞的)比喻、语义转换等手段。 1、首字母结合发(initialism) 由首字母组合的委婉语是将禁忌语或不逊语的第一个字母拼 合而成。如:BM(bowel movement),X.Y.Z(Examine your zipper)body odour (狐臭)缩写成B.O. 2、剪辑法(clipping) 剪辑法师为了避讳而刻意歪曲禁忌词语的发音。如: bra(brassiere), conman(confidence man)
→→对比分析英汉辞书对委婉语(euphemism)的定义,我们 可以肯定,英语中的euphemism与汉语中的委婉语(婉曲或婉转) 确系这两种语言中的同一修辞手法,但相比之下,汉语委婉语的 含义则更为宽泛。
二、英汉委婉语的相同点
• (一)英汉委婉语起源均与宗教和迷信密切相关, 宗教中的禁忌与 迷信说法都需要用委婉语来讳饰 英语国家大都信奉的基督教中有许多语言禁忌, 如上帝与魔 鬼撒旦的名字就不可随便提及, 否则就是裹读神明。象God, devil 等很多宗教词语都只在严肃的讲话中才会出现。基督教对英美文 化及英语语言影响深刻, 即使不信教的人, 也不愿故意用不敬的语 言触犯上帝或魔鬼撒旦。因此关于上帝与撒旦的委婉语就应运而 生了—用He, Him 来代替God (上帝); 用old Nick 等代替the Devil或Satan。 中国人对于敬畏或崇拜的对象也有许多禁忌。比如一些地区 把老虎作为崇拜的偶像, 甚至奉为神灵。因此“ 老虎” 或“ 虎” 字就成为谈话中的禁忌, 要想方设法代以婉转的说法—西南地区 遇“ 虎” 改为“ 猫” , 东北一带则称其为“ 大虫” (施耐庵在 《水浒传》中也将老虎称为“ 大虫”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