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医院感染基础知识培训课件PPT(35张)
医院感染基础知识培训课件PPT(35张)
• 外科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 应≤ 5cfu/cm2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措施 是:认真、规范 的洗手 • 但要能够经常和适时的洗手 • 严格实施正确的洗手规则可减少医院感染 20~30%
医疗废物的管理
• 医疗废物分五类
▫ 感染性废物 ▫ 病理性废物 ▫ 损伤性废物 ▫ 药物性废物 ▫ 化学性废物
血液、体液隔离
• 1、同病种可同住一室,必要时住单间。 • 2、为防血液、体液等溅到脸部或污染工作服,应
戴口罩、护目镜并穿隔离衣。 • 3、接触病人的血液或体液是应戴手套。 • 4、防止被针头等利器刺伤,若手被血液、体液污
染或可能污染时,应立即用消毒液洗手,接触另 一病人时也应洗手。
血液、体液隔离
• 5、被血液或体液污染的物品应装袋,标记后送消 毒或按医疗废物统一处理。
• 6、病人用过的针头等应放入防水、防刺破且有标 记的容器内,按医疗废物统一处理。
• 7、物品表面被血液或体液污染时应立即用 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消毒。
科学使用防护用品
• 口罩 • 帽子 • 护目镜、防护面罩 • 手套 • 隔离衣、防护服 • 防水围裙 • 鞋套
各类环境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
标准
环境类别
空气 cfu/m3
物体表面 cfu/cm2
医护人员手 cfu/cm2
Ⅰ类
≤10
≤5
≤5
Ⅱ类
≤200
≤5
≤5
Ⅲ类
≤500
≤10
≤10
Ⅳ类
-
≤15
≤15
消毒灭菌合格的关键是 •方法 •剂量 •基本程序
医院常用的消毒方法有2种
• 物理消毒法——热力 紫外线 远红外线 电离辐射
氧乙酸等。
医院常用外线灯照射 •含氯消毒剂 •通风换气
物品消毒方法
•含氯消毒剂 •碘伏 •酒精 •过氧乙酸
无菌操作: 手卫生
手的清洁与消毒是控制医院感染最重要、最简便的 措施之一。
医务人员手卫生要求
• 卫生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 应≤10cfu/cm2。
2016年医院感染 基础知识培训
需要了解的主要内容:
• 什么是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暴发 • 医院消毒、灭菌 • 手卫生 • 医疗废物分类管理 • 职业危害与防护
医院感染的定义
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 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获得的感染也 属于医院感染。
物理方法:高 物理方法:紫外线 物理方法:超声波消 物理方法:通风换
压蒸汽灭菌, 消毒
毒
气,冲洗
电离辐射灭菌, 化学方法:含氯消 化学方法:碘类,醇 化学方法:单链季 等离子体灭菌 毒剂,含溴消毒剂, 类和氯己定的复方等、 铵盐类(新洁尔灭
化学方法:甲 臭氧,二氧化氯等。
等)
醛,戊二醛,
环氧乙烷,过
• 国内外研究显示,医院感染大大增 加了医疗费用。
• 美国每年发生200万起医院感染事件, 其中有8万人死亡,每年造成超过45 亿美元的医疗费用损失。
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是预防和
控制医院感染的两个基本环节
医院的消毒和灭菌
消毒: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 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灭菌: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 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 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
• 化学消毒法——浸泡、擦拭 喷洒、喷雾 联合应用
消毒水平等级
• 灭菌
高水平消毒 中水平消毒 低水平消毒
可杀灭一切微 生物(包括细 菌芽孢)
可杀灭各种微生物, 可杀灭和去除细菌芽 只能杀灭细菌繁殖
对细菌芽孢杀灭达 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 体(分枝杆菌除外)
到消毒的方法。
生物的消毒方法。 及亲脂性病毒。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无明显潜伏期,入院48小时后发
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有明确潜伏期,自入院起超过平均
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脓毒血症
迁徙灶除外),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 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 感染)的感染 4. 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经胎 盘获得的感染不属于医院感染)
• 三、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应及时消毒处理; 四、避免可能会造成锐器损伤的操作,如用后针头不 可回套针帽。
血液、体液传播预防措施
• 主要用于预防HIV、HBV、HCV、梅毒、淋病等的 传播,按要求执行标准预防措施。
• 要求:注射器、针头、输液器、侵入性导管等必须 严格“一人一针一管一巾”执行,标本应醒目注明, 以引起重视。
标准预防措施
• 认为患者的血液、所有体液(汗液除外)、分泌物和 排泄物都可能具有传染性,具体要求:
• 一、预计会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 物的操作,要戴手套;
• 二、接触不同患者时要换手套,脱手套后要洗手;进 行任何有血液或体液溅出的操作时,要加穿不透水的 隔离衣、戴口罩、护目镜或者面罩。
• 麻痹轻视,盲目乐观
• 防护过度,悲观恐慌
• 注意对病人和其它工 作人员的保护
环境类别
• Ⅰ类: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 • Ⅱ类: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
儿室、供应室无菌区、重症监护病房 • Ⅲ类: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
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 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 Ⅳ类:传染病科及病房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 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 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医院感染爆发
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 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疑似医院感染爆发
• 疑似医院感染爆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 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侯群相似、怀 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
医疗器械灭菌合格率100%。
隔离
• 定义:采用各种方法、 技术、防止病原体从患 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 的技术措施。
• 原则=“标准预防”和 “基于传播途径的预防”
标准预防
•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疾病控制中心(DCD) 提出了“标准预防”的概念:是指认为病人的血液,体
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 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 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