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2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

02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


原理:
葡萄糖
丙酮酸 大肠杆菌分解 (无脱羧酶) 乙醛 乳酸 甲酸 琥珀酸 乙酰甲基甲醇(呈中性) (pH>5.4) 碱性条件下被空气中的氧氧化 产气杆菌脱羧酶作用
乙酸
乙醇
二乙酰
(pH≤4.5) 与蛋白胨中精氨酸的胍基作用
加入甲基红
pH 4.4-4.6
(红→黄)
呈红色 ( V.P. -) M.R. +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
• 第一节 细菌细胞的代谢过程 • 第二节 细菌的生长繁殖 • 第三节 细菌的人工培养
§2-1 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细菌细胞的代谢过
细菌细胞的代谢过程按其功能分 为:物质摄取、生物合成、聚合作用 及组装四个步骤。
一、物质摄取 :指从周围环境获得营养 。 营养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 1、单纯扩散(被动扩散):细胞膜两侧的 物质靠浓度差(浓度梯度)进行分子扩散的 过程。 特点:1)无特异性和选择性,速度较 慢。 2) 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 2、促进扩散:指某些物质与位于细胞膜上 的特异性载体蛋白相结合,而将其转运到细 胞内的过程。 特点:1)具有特异性和选择性。 2)需要载体,但不消耗能量。
四、组装:细菌细胞结构的组装有两种方 式: 1、自我组装:如鞭毛、核糖体等 2、指导组装:如细菌表面的膜结构等
§2-2 细菌的生长繁殖
一、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 1、繁殖方式:二等分分裂法。 2、繁殖速度: 世代时间:一个菌体分裂为两个菌体所需 的时间 称为世代时间。 有的细菌繁殖快,如大肠杆菌及许多其 它病原菌(体)在适宜的条件下,20分钟 分裂一次(即一代),而有的细菌繁殖慢, 如分枝杆菌需18-24小时才分裂 一次。
3、主动输送:指某些物质与位于细胞膜上的 特异性载体蛋白相结合后逆浓度梯度“泵”入 细胞内的过程。 特点: 1)具有特异性和选择性。 2)需要载体,需要能量。 4、基团转位:指物质在运输的同时受到化学 修饰,从而源源不断输入细胞的过程。
特点: 1)具有化学结构的改变。 2)需要载体,需要能量。 5、金属离子的吸收:细菌通过分泌载铁体摄 取与蛋白结合的Fe3+,形成含铁螯合物,通过 特异的主动输送,进入菌体细胞。
红色化合物 V.P. + (M.R. -)
七、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原理: 某些细菌(如产气肠杆菌)能利用 枸橼酸盐作为唯一的碳素,分解为碳酸盐,并 分解其中的铵盐生成氨,使培养基由酸性变为 碱性,从而使培养基中的指示剂溴麝香草酚兰 (BTB)由淡绿色变为深蓝色,为阳性。
八、硫化氢试验: 原理:有些细菌如变形杆菌等能分解胱氨 酸,甲硫氨酸等含硫氨基酸,生成硫化氢,若 遇醋酸铅或硫酸亚铁,则生成黑色的硫化铅或 硫化亚铁。
3)稳定期: 此期因营养的消耗、代谢产物的 蓄积等,细菌繁殖速度下降,死亡数逐渐上升, 新繁殖的活菌数与死菌数大致平衡,生长曲线 近似水平线。此期约需8h。 细菌特点:形态及生理状况常有改变,革 兰氏阳性此时可成革兰氏阴性,并产生毒素及 其它代谢产物。 4)衰亡期: 细菌开始大量死亡,死菌数超过 活菌数,生长线呈逐渐下降。 细菌特点:菌体变形或自溶,染色不典型, 难以进行鉴定。
二、氧气: 根据细菌对氧的要求,可将其分为
1、专性需氧菌:必须在有一定浓度的游离氧 的条件下才能生长繁殖。 2、专性厌氧菌:必须在无游离氧或其浓度极 低的条件下才能生长繁殖。
3、兼性厌氧菌:既可行需氧呼吸,又可行厌 氧呼吸,但通常在有氧的条件下比无氧环境 中生长得更好。
三、 厌氧培养基:为培养厌氧菌而设计的, 一般有两种方法人工造成厌氧培养。 1、液体培养基:在肉汤中加入肉渣,再 加入液体石腊封住培养基表面,与空气隔 绝。 2、固体培养基:在密封的容器中加入 10%氢氧化钠和焦性没食子酸,造成无氧 环境,把培养物放入其中培养。
2)按照状态的差异,可将培养基分为: 固体培养基:含有1-2%琼脂,用于细菌的 分离纯化,生物活性的检测等。 半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0.5- 1%左右的琼脂即成。可作穿刺试验,观察 细菌的动力及短期保存菌种。 液体培养基:不加琼脂(即凝固剂)的培 养基。用于扩增纯培养的菌体,确定细菌的 生长性状及生长曲线 。
2、细菌所需的营养物质 1)水:水是微生物细胞的重要组成成份之一, 同时又是一种良好的溶媒,各种生命活动必须有 水才能进行。 2)碳素营养和氮素营养:碳素和氮素都是构 成原生质的必需的主要成分。如糖类、蛋白胨、 牛肉膏都是好的碳素营养和氮素营养。 3)无机盐类:细菌对无机盐的需要很少,但 无机盐对细菌的作用十分重要。这些元素有硫、 钾、钠、镁等。 4)生长因子(素):具有促进细菌生长和维持 细菌正常发育作用的有机物质,包括维生素、有 机酸、嘌呤、嘧啶等。 实验室常用5-10%鲜血或血清作为生长因子。
六、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性状
1、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菌落 或菌苔。
各种细菌在一定培养条件下所形成的菌落 具有一定的大小、形状、光泽、颜色、硬度、 透明度等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可作为鉴别细 菌的依据之一。
2、鲜血琼脂培养基上:还可发生溶血,溶血 可分为: α-溶血(也称甲型溶血):某些细菌在生长 过程中产生过氧化氢,使血红蛋白氧化成正铁 血红蛋白,在菌落周围出现1-2 mm 宽的草绿 色溶血环,称α-溶血。 β-溶血(也称乙型溶血):某些细菌在生长 过程中能产生溶血毒素,可使菌落周围形成一 个2-4mm宽界限分明、完全透明的无色溶血环, 称β-溶血。
3)按照功能的差异,可将培养基分为:
鉴别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特定作用底物 及产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即可凭肉眼根据颜 色识别细菌的培养基。如麦康凯培养基、伊红 美兰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在培养基加入某种化学物质, 对不同细菌分别产生抑制或促进作用,从而可 从混杂多种细菌的样本中分离出所需要的细菌 的培养基。如S.S. 培养基。
载体蛋白
交换后的基 质变化 特异性
二、生物的合成:指吸收的各种前体代谢物 通过代谢途径的网络,合成多种氨基酸、核 苷酸、糖、脂肪酸及其它合成大分子所需物 质的过程。
各种细菌的合成途径和合成能力不同, 对营养的需要以及代谢产物也不尽相同,可 作为细菌鉴定指标。
三、聚合作用 复制 细菌DNA的聚合作用称为复制。其DNA 复制从基因组的特定起始部位开始,进行半保 留复制。最后由酶连接成完成DNA链。 转录 细菌的转录是由同一个RNA聚合酶、催 化合成细菌 mRNA、tRNA 及 rRNA。该酶还可以 RNA作为母板合成DNA互补链。 翻译 是蛋白质合成过程。20种氨基酸激活 后与相应的 tRNA结合,形成的氨基酰-tRNA与 核糖体结合。氨基酸根据 mRNA上的密码子序列 聚合成多肽。 细菌具有高效的翻译合成能力。
三、氧化发酵(O/F)试验:
原理: 不同细菌对不同糖的分解能力及 代谢产物不同,有的能产酸并产气,有的则 不能,根据指示剂颜色变化及发酵法、发酵 管内是否有气泡判断。
四、吲哚试验: 有些细菌如变形杆菌、大肠 杆菌、霍乱弧菌等到能分解培养基中的色氨酸 生成吲哚。如在培养中加入对2-甲基-氨基苯甲 醛,则与吲哚结合生成红色的玫瑰吲哚,为阳 性。 五、VP试验:用于鉴别大肠杆菌和产气杆菌, 采用葡萄糖蛋白胨水来鉴别。 六、甲基红试验(同上)
§2-3
细菌的人工培养
一、培养基:指人工配制的含有细菌生长 繁殖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的基质。 培养基经灭菌后才能使用。
1、培养基种类
1)按照营养组成的差异,可将培养基分为 基础培养基:含有多数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 的基本营养成分。 营养培养基:若在基础培养中加入5-10%的 血液或血清,即为营养培养基。最常用的是 血琼脂培养基。
细菌在半固体培养上的培养特征
§2-4
细菌生化试验
一、氧化酶试验: 用此试验来检测细菌是 否有该酶存在。 原理:氧化酶在有分子氧或细胞色素C存 在时,可氧化4-甲基-对苯二胺,出现紫 色反应。 如假单胞菌属、气单胞菌属等阳性, 肠杆菌科均为阴性,可区别。
二、接触酶试验: 把过氧化氢滴加在细菌的 表面,若有此酶存在,能被催化分解为水和 氧气,出现气泡,为接触酶阳性,否则为阴 性。
单纯扩散
主动运输
促进扩散
基团转位
tab2.1 细菌细胞内外物质交换方式比较表
交换方式 单纯扩散 高浓度 ↓ 低浓度 促进扩散 高浓度 ↓ 低浓度 主动运输 低浓度 ↓ 高浓度 基团转移 低浓度 ↓ 高浓度
物质运输方向


不消耗 不需要
无 无
不消耗 需 要
无 有
消 耗 需 要
无 有
消 耗 需要
基质被磷酸 化 有
3、在液体培养基中:可呈均匀混浊、轻度混 浊、液体清亮、产生沉淀或表面生长等。 4、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用于检查细菌是否有 鞭毛,采用穿刺接种。 有鞭毛:细菌沿穿刺线扩散生长。
没鞭毛:细菌只能在穿刺线上生长。
菌膜
液 体 培 养 基
菌沉淀 均匀浑浊
对照
表面
浮膜状
沉淀
均匀混浊
中间
细菌在肉汤培养基中的生长特征
CO2培养
四、温度:不同细菌对温度有不同适应范围 嗜冷菌:最适宜温度为10-20℃
嗜温菌:最适宜温度为20-40℃
嗜热菌:最适宜温度为50-60℃
绝大多数细菌,特别是病原菌,其最适宜温 度为35-37℃。
五、酸碱度:每种细菌均有一个可适应的pH范 围及最适生长pH。 多数病原菌的最适pH为7.2—7.6。
二、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 1、生长曲线:将细菌 接种在液体培养基并置于 适宜的温度中,定时取样 检查活菌数,以时间为横 坐标,以活菌数的对数为 纵坐标,得出一条曲线, 称生长曲线。
迟缓期
稳定期
衰亡期
对数期
2、生长曲线的分期: 可以把它分为四个时期 1)迟缓期:细菌接种到新环境中的一个适应过 程。这一过程一般约需1-4h 。 细菌特点:菌体增大,代谢活跃,但细菌数 并不增加。 2)对数期: 细菌此时生长迅速,活菌数以几 何级数增长, 达到顶峰,生长曲线接近一条斜 的直线。此期约需6-10h。 细菌特点:形态、染色特性及生理活性均 较典型。
相关主题